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权力美学表情论文范文资料 与权力美学表情(外一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权力美学表情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05

《权力美学表情(外一篇)》: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权力美学表情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颐和园,中国清代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是皇家园林美学的集中代表.皇家所表征的是权力,而园林,主要表达的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自由的自然观.两种思想体系本是矛盾的,皇家园林试图对它们进行统一与融合,让权力与自由进行协商.但两者并不是地位平等的协商.从字面上看,“皇家园林”中的皇家只是园林的形容词,园林是主体;但事实上,皇家对园林所起的不是修饰作用,而是统摄、限定作用,皇家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即使在倡导自然的园林中,权力也不可能退场.颐和园就是这种“协商”之后的结果,看似两者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其实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由此,产生了一种畸形的皇家园林美学.

进入园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这块太湖石遮挡住的是更为高大的宫殿——仁寿殿,这是乾隆与光绪皇帝理政的地方.这样一座重要的大殿被一块石头遮住,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比如故宫.故宫中的理政大殿太和殿远远地就能望见,因为它是权力的最高象征,需要的是文武百官的景仰与朝拜,成为他们目光的中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权力的中心必须成为视觉的中心,这权力才能够得到彰显;而且须是仰视的,巨大的须弥座就是在确保这种仰视的角度.而在颐和园中,虽然仁寿殿也是皇帝理政之所,但它对权力的象征色彩已经变淡,它也不是举行官方仪式之所,一块秀美太湖石的遮挡,并不触犯皇家权威.作为皇帝私人的花园,它需要顾及审美.于是皇帝在办公之前,绕过一块山石,就成为了一个审美行动,而不会有损权力的威严.大殿前的院落中,同样在四面擎举着秀美的太湖石,虽然体量较门口的小,却更加玲珑端庄.不过与江南园林中太湖石略显随意的放置相比,它们有着鲜明的秩序,被方正的底座托起,矗立在相互对称的几个角落.即使在一座园林中,空间秩序依然重要,它们需要体现皇权的理性.空间秩序就是一种理性的表现.

而它们的对称也是对仁寿殿的呼应.中国单体建筑的对称之美在这个大殿上得到了完美呈现.这种对称同样是一种理性象征,可以从中国古典哲学强调的阴阳平衡中找到最初的依据.而作为皇帝理政之所,它的阔大并没有超出我的想象.即使在园林之中,它也仍然需要以宏大庄严来喻示皇帝的威权.乾隆和光绪皇帝曾在此理政,当然,还有慈禧.乾隆一朝营建的清漪园被毁之后,慈禧又在清漪园的基础上花费巨资修建了颐和园;她也是当时国家权力的最高执掌者.这是一个园林所拥有的双重历史.在这双重历史背景下,每一处景致都有历史的双重显现.如果说乾隆时期正是大清王朝的一个高峰,那么到了慈禧主政的时期,清朝已经内外交困.这两段历史,几乎走向了两极.它们的交错叠加,注定充满了戏剧张力.而这充满戏剧张力的历史,也让这些风景具有一种美学张力.

仁寿殿旁就是德和园.这座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戏楼,分为三层,都有华美的装饰,几乎将戏楼之美升华到无以复加.戏楼每一层都有它的名称:福、禄、寿.与其说这是为空间命名,不如说是空间对这些话语的配合;同时空间的高度也是一种规格的象征.建筑空间就这样迎合了权力的表述.这三层戏楼并不仅仅用来表意和装饰,还有戏剧的实用功能:戏楼各层之间有机关相通,可供演出上天入地的神魔戏.从这座专属于慈禧的戏楼的高大华美与复杂精巧中,可以看出慈禧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对演出效果的挑剔.京戏虽然成形于乾隆时期,但却在慈禧主政期间达到鼎盛,成为宫中演出的主体,在社会上也声誉日隆.在电影《霸王别姬》等与京剧有关的电影中,“老佛爷”成为了较高欣赏水平的代名词.她既是权力的,又是专業的.两者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奇妙的权威,而这个“权威”所彰显的仍是集权时代艺术对权力的依附.

慈禧看戏的位置在戏楼正对面的颐乐殿之内.这的确是最佳的看戏场所,能够将戏台一览无余,但又因在殿内,在周围廊座内看戏的臣子们看不到她.这能够保证她在看戏入迷时产生忘情的举止而不会有失尊贵.这一个空间之中,权力和禁忌同时得到了保障.事实上,禁忌的产生正是因为权力,看台就是权力空间的集中呈现之地.大殿两侧的廊座是王大臣王子贝勒们看戏的地方,它们拱卫着中轴线,呈现出鲜明的权力秩序.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清漪园时期,这里曾是乾隆皇帝的书堂,嘉庆皇帝也曾在此办公.相较而言,这里不管是建筑规格还是摆设都无法呈现出皇家气度;作为皇帝的寝宫,也显得有些寒酸.这一方面是因为光绪皇帝当时并没有实质掌握最高权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戊戌变法”之后,这里成为了他的幽禁之所.而后者正是因为他威胁到了慈禧的利益.慈禧如果是真得推崇变革,那么对“戊戌变法”应该支持,但她却将它扼杀,将维新主将斩首,将皇帝幽禁.她其实只是想要能够被自己掌控的变革,不威胁到自己权力的变革.如今仍然留在玉澜堂的砖墙,是当时权力争夺的见证,也喻示着慈禧政治手段的强硬.在那几座相对低矮的殿堂之内,仅陈列了日常用品,保留了光绪被幽禁时的陈设模样.它们像一面锈蚀的铜镜一样,照见一个皇帝几近沦为阶下囚的悲苦时光.

玉澜堂之外,即是可以用浩瀚来形容的昆明湖.如此阔大的水面,让人顿时心胸开阔,眼界宽广.这种巨大空间是皇家园林的特色,是专制权力的标配,江南园林中几乎没有.江南与之相似的,就是西湖了.西湖并不归个人所独有,这昆明湖却是独属于皇家.只是有一个皇帝在自己帝王生涯的后期却享受不到这样浩瀚苍茫的景观,因为他失掉了自己的权力.这样的景观在帝制时代只能是权力的风景,自然景色与权力媾和后才能形成的风景.现代文化理论在论述“凝视”时把它表述为一种和视觉有关的权力形式,因为凝视与其他观看形式不同的是,当我们凝视某个对象时,目标是控制它们.正因为这种凝视的权力意味,慈禧阻隔了光绪对这面湖的凝视,因为它象征着颐和园,进而象征着皇权.就这样慈禧不仅剥夺了光绪皇帝的权力,而且阻断了他对权力象征性运作的尝试,最终阻止了他产生对权力的*.

当光绪皇帝于幽室之中面对砖石墙壁时,依然在享用这无边美景的是慈禧.慈禧居住的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南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之所.相较于玉澜堂,乐寿堂可谓雍容大气,院内陈设也不同凡响.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谐音为“六合太平”,精美华贵.古器物的象征色彩,在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显.正对着乐寿堂大门的山石体量巨大,横卧在院落之中,像一枚巨大的灵芝,名为“青芝岫”,是乾隆营造清漪园时放置于此的.它长八米,高四米,宽两米,重达二十多吨,似乎在彰显着乾隆盛世的辉光.据说石头最初的发现者是一位明代米姓官员,为运石而耗尽家资.后来乾隆皇帝见到此石,将之运往京城,安放在清漪园中.明代官员耗尽家产,乾隆轻易就将之运达京城,似乎不仅仅是皇权与官权之间的差异,还有时代的差异.清代由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到乾隆时代抵达*,同时也到了尾声.乾隆之后,清王朝就逐渐衰败了.这其中不能不说与乾隆后期的好大喜功、奢靡腐化有关.巨大的昆明湖就是在乾隆时期挖筑而成.虽然乾隆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的典故,将此湖更名为昆明湖,但它与*操演毫无关系,也不是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而仅仅是用来供皇帝赏玩.它面积的巨大,与其说是用来满足皇帝巨大的审美胃口,不如说是用来装饰皇权的巨大审美配件,满足着权力的虚荣心.事实上它的巨大就像一面镜子,照到的不是无边风月,而是一个王朝肥胖臃肿的脸庞.

权力美学表情论文参考资料:

护理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

美学原理论文

医学美学论文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美学论文

结论:权力美学表情(外一篇)为关于权力美学表情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权力表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