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现代汉语论文范文资料 与拓展现代汉语世界诗歌地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代汉语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03

《拓展现代汉语世界诗歌地图》:本文关于现代汉语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作为诗人的西川似乎从来不相信“诗是不可译的”这类说法.在一篇访谈中他说:“如果诗歌完全不可翻译,你不会问到我米沃什、博尔赫斯、盖瑞·施耐德.等人类文明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西川,2012:289)相比美国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诗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的观点,西川明确坚持诗的可译性.在为自己的译诗集写的序言中,他坦然表示:“有些即使在翻译中有所丢失的作品,似乎依然值得一读.博尔赫斯就说过:‘好的文学作品能够战胜粗制滥造的翻译’.”(西川,2015:4)在另外一篇访谈中,他也同样援引博尔赫斯的观点,认为“一个人不怕糟糕的翻译”(西川,2013:93).西川对翻译作品的信任(前提是好的文学作品)以及对诗歌翻译的有效性的认可,显示了其自信的外文素养——他既可通过阅读“糟糕的翻译”来获得对原文的理解,也可在必要时直接阅读原文(主要是英文).

北大英文系出身的西川,其对翻译的认识如多数外语学者一样理性而务实.“通过翻译,我们得以走近这世界上说其他语言的人们.在最好的情况下,通过翻译,我们各自的灵魂甚至可以相互进入;我们也可以通过认识他人来更好地认识自己”(西川,2015:3)、“经由翻译,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调整和丰富头脑中的‘世界地图’.等是翻译让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切身感受到世界的‘多元’”(西川,2014:14).西川对翻译之于跨文化交流意义的认识显然相当深刻.

一、西川的翻译历程

自1986年以一首诗歌译作踏上翻译之路以来,西川的翻译生涯已然持续了三十年.1986年10月,西川又翻译了一组《当代黑非洲诗选》,发表在《诗选刊》上.1987年9月和10月,西川翻译了《20世纪英国诗选》(同样发表在《诗选刊》上).之后1988年4月,在《昆仑》杂志上西川又发表了一组《英美战争诗抄》.同年8月,西川受威利斯·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之邀,初步完成了《博尔赫斯谈话录》的中译本 .2004年,西川和人合译的《米沃什词典》出版发行.2009年,西川和挪威汉学家哈罗德·勃克曼(Harold Berkman)合作翻译的挪威诗人豪格(Olave H.Hauge)的诗选《我站着,我受得了》正式面世.2012年,西川受北岛之邀翻译了美国诗人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的诗选集《水面波纹——盖瑞·施耐德诗选》.也在2012年,《谁》诗刊第十期以全刊的篇幅推出了西川的译诗选集《重新注册——西川译诗选》.2015年,在2012年《谁》诗刊译诗选的基础上,西川又补译了一批当代外国诗人的作品,正式出版了他的译诗选集《重新注册:西川译诗集》.

纵观西川多年来的翻译作品,大多数似乎都是应人之邀而译:最早的诗歌译作乃是为了应征翻译竞赛,之后的几组国别诗选也多应朋友的约稿,《博尔赫斯八十忆旧》应巴恩斯通之约而译,《米沃什词典》应出版社编辑之邀而译,豪格诗选《我站着,我受得了》应勃克曼之邀而译,《水面波纹》应北岛之邀而译,甚至连自己的两本译诗选集也是在朋友的催促下才得以面世.西川的整个翻译之路似乎颇为被动,以至于似乎缺失了些诗人译者应有的主动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西川的翻译只是一个匠人型的职业性翻译.在为自己的译诗集写的序言中,他清醒地表达了对诗人译诗的看法:诗人翻译家的翻译“一定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和文明有关的神秘的原因”“‘诗人翻译家’的存在,极而言之,为翻译这一行贡献了一种翻译的类型,即‘诗人翻译’,它有别于‘学术翻译’和‘职业翻译’”(西川,2015:6).作为诗人的西川对“诗人翻译”这一独特的译诗实践形式并非没有自觉的意识.

西川多年来的翻译实践表面上呈现为受人之邀的被动性,实则并非完全盲目为之.如果早年的诗歌及其他作品的翻译只是西川非自觉的选择的话,那么近年来的翻译显然越来越体现出了自觉的主动性——《重新注册:西川译诗集》中的多数作品都是西川近年来所译,这些作品都是西川主动选择,且在译诗理念及译诗形式上体现着强烈的主体意识.

二、西川外国诗歌翻译的特点

《重新注册:西川译诗集》出版于2015年,按照西川的说法,这部译诗集算是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心愿.作为近三十年诗歌翻译的集中展现,这部译诗集对其而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集结了西川多年来的译作精华,全面展现了其近三十年的诗歌翻译成就.近四百页的篇幅中,收录了31个国家61位诗人的159首诗作,其中既有西川仰慕已久的叶芝、庞德、博尔赫斯等经典诗人,也有当今世界不大有名气的青年诗人.西川对当代诗人及诗歌读者的阅读现状颇为不满,他认为“对当下国际诗坛真正年富力强的诗人们的工作和思考,我们很多人其实了解有限.应该改变我们的诗歌阅读落后国外诗歌阅读三四十年的状况.”(西川,2015:11)谈到自己对这部译诗集的评价时,西川谦卑地称:“如果它作为路标能够帮助读者接近某一位或某几位外国诗人的写作,那于我已經是莫大的荣幸了.”(西川,2015:10)他把自己近三十年翻译实践的结晶仅仅定位为“路标”,似乎有点过谦,虽然事实上并非没有道理——这部译诗集收录了61位诗人的诗歌,平均每人还不到三首.如其所言:“我们很难仅凭读某人一两首诗就对该诗人的成就做出全面判断.”(西川,2015:10)想要通过这部译诗集全面了解某一位诗人的创作情况确实不大可能.但是,西川对此部译诗集的诉求并非只是“路标”这么简单.更深的意义上,他是想通过这部译诗集集中展现其心中的“世界诗歌地图”.书的序言中他意味深长地回忆道:“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所认识的‘国际’其实只是欧美.欧美到现在对我来说依然很重要,但恰恰是在欧美,我理解到所谓‘世界’还包括东亚、中亚、南亚、小亚细亚、北非、南非、南美等许多地区.”(西川,2015:2)在一本译诗集中收入31个国家的61位诗人的诗作,无论哪个层面上讲,其潜在的用意都是不可小觑的.西川的诗歌翻译绝非仅仅指向某一或某几个国家,也非指向某一或某几个诗歌流派,究其根本,他的诉求是世界性的——他企图通过一己之力较全面而集中地展现其所理解的“世界诗歌”的当代概貌.

现代汉语论文参考资料: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古代汉语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结论:拓展现代汉语世界诗歌地图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现代汉语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现代汉语黄伯荣 上 pdf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