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三坊七巷论文范文资料 与三坊七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三坊七巷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21

《三坊七巷》: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三坊七巷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在烟雨飘渺的五月,一位身着苏绣旗袍的妙龄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江南的坊巷中,让整条雨巷充满脂粉味.这样的一个背影,如同一幅中国水墨画,不由让人情不自禁而浮想联翩,尤其是两旁衬托着富有江南特色和气息的建筑物,更加让人忘情.还有那些挂在红格子窗上的那一朵朵窗花,简直就是一只只会飞的蝴蝶.这就是江南雨巷给我的意境和浪漫情怀.是的,在我的想象中,江南的坊巷总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总是那样让人难以忘怀,以致魂牵梦萦.说到这里,作为一位文化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戴望舒笔下的那条江南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就是戴望舒笔下《雨巷》这首诗的开头.意境幽婉、缠绵,又充满乐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雨巷的那种朦胧美和典雅精致的古朴风情,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以及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是的,有时候,一把油纸伞,一个背影,或一朵窗花就足以让人坠入情网,或进入无尽的遐思空间.其实,相对于那些上了年纪又在城里呆久的人而言,坊巷并不陌生,因为中国早期的很多城市格局基本上就是以坊巷作为依托.说白了,坊巷就是指城里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人们口中常讲的“市井”二字其实就是坊巷的代名词,或者指称.换句话说,在中国传统文化认知里,坊巷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元素之一.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巷文化也已获得了提升,或新的名称解释,这很正常,不值得奇怪.

那天,我就是趁着去福州学习的机会,约上一位同学专程去拜访这位传说中的妙龄“江南女子”.不过,那天并没有下雨,而且是在晚上.到了那里后我才发现,夜晚的时候去拜访更是时候,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正是此情此景.更妙的是,夜晚走在三坊七巷中,恍若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古代一样,又恍如正在过节一样,处处大红灯笼高高挂,每个房子里面装饰和灯光也是喜气洋洋,出入店门口和穿梭在坊巷中的那一张张笑脸也是格外温情,这样的氛围会让人顿时忘记身处何方,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嗓杂似乎与此完全无关.我心目中的妙龄江南女子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不知是因为我过于投入,还是过于冷静,竟然感觉到眼前的这位妙龄江南女子似乎多了些洋气,甚至还能闻出些法国的香水味,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对她的印象,毕竟我这是去拜访古代的那位妙龄江南女子,而不是现代.尽管如此,我还是痴迷于此情此景,尤其是当我和同学一起坐在街道上那方木桌旁的时候.

是的,在我的想象中,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就像那位身着苏绣旗袍的江南女子,端坐在挂满窗花的红格子窗后,外面正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也可能是洋溢喜庆节日氛围的背景.

此时,心思很快回到了现实.我想,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扬,闻名于古今中外,主要原因应该是以下两方面:一是名人扎堆.试想一下,世界上还有哪里能够在一个方圆只有44万平方米的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100多位光照历史的人物,可以说实为罕见,不能不说是奇迹,因此,想不出名都难;二是建筑奇特.福州市南后街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那十条坊巷,分为“三坊”“七巷”,故简称为“三坊七巷”.具体而言,向西三片称为“坊”,向东七条称为“巷”.“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可见,这是个很独特的名称构造,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而这样的组合恰恰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故富有历史文化价值.

相信参访过三坊七巷的人,都会被那种古色古香的古建筑所吸引.有人把三坊七巷看成是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并认为是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还有权威人士以“一个三坊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来形容和定位三坊七巷,应该说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三坊七巷还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也是实至名归.当你置身其中,可以看到并感受到其“原汁原味”的东西,虽然有些建筑是经过修复的,但修旧如旧依然保存原有的风格和韵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这方面也可以感受到当前福建省政府的用心和眼光,包括对历史的重视和审慎态度.

时光迅速回到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的后裔无诸正在大兴土木,不久之后,他就在福州地盘上先后建起了冶城和子城等六次城垣.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无诸筑城,是何等威风和雄心壮志,当然,也肯定是非常辛苦的,连年战乱不止,民不聊生,要想安生,必须拥有自己的地盘,然后扩充实力以抗外敌,但是这样的年代很快就过去了.福州城由北向南继续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后来就逐步形成了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一座城市就这样在历史的烽烟中不知不觉形成了.当一座城市形成以后,历史人物和文化也就出现了.

据史料记载,“三坊七巷”形成于唐朝王审知时代.王审知乃五代闽国创建者,于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唐天复元年(901),其于小城外加筑城墙,称为“罗城”.罗城的布局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王审知是个“宁为开门节度,不作闭门天子”的英雄人物,其实行的保境安民政策,深得人心,故此福州人向来对这位历史人物持好感态度.当年他向后梁太祖朱全忠称臣纳贡,并与南汉、吴越的地方割据势力缔姻结好,可谓用心良苦.这种人在那种年代已经算是个大英雄了.老百姓疲于奔命,多么盼望能过上几天安宁的日子.而大英雄也未必一定要征战沙场才能称得上,能够不废一兵一卒保家卫国,更需要大智慧,王审知就是这样一个人,至少三坊七巷就是从他开始修建的,这样的历史人物永远不会被忘记.王审知整顿吏治,用人唯贤,至今仍是一段佳话,更是给当今执政者一面镜子,只有心怀人民的人才会被历史记住.

明嘉靖年间(1855)的某一天,时任江西巡抚的沈葆桢为安置家人,举债购下南后街宫巷11号那套大房子.沈葆桢是公认的清官,加上时常接济亲友,并无多少积蓄,可以想象,当时他下决心要购下这所宅院时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何况,当时的三坊七巷已经是高官显贵们的住宅区,可见花费不少钱,但他不得不如此,一是只有巩固后方,自己才能够安心在外,放开手脚去为国事操劳;二是作为江西巡抚,总不能去住贫民区吧?在官场上混,脸面多少还是要顾的.可是,当年的沈葆桢肯梦也没有想到,他举债购下的宅院会成为今天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他更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当年他购下这所宅院后来才成就了他中国“船政之父”的美名.当然,这多少有点宿命的说法.沈葆桢买下这所宅院后,自己却因忙于公务,路途又远,因此很少回家,直到几年后,母亲过逝,他才回家守孝.按说他公务繁忙,也难得能过上几天清静日子,可是朝廷正处于用人之际,他必须提前回到岗位执行公务.然而,谁能料到,时来运转,当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左宗棠偏偏在这个时候向朝朝廷举荐沈葆桢,并三顾茅庐找上家门,让他接掌福州船政局,就这样,沈葆桢成了中国历史上抹不去的一位风云人物.人生之路有时真的讲不清楚.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三坊七巷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三坊七巷为关于三坊七巷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三坊七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