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奇点论文范文资料 与奇点和五花山自我解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奇点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6

《奇点和五花山自我解读》:这篇奇点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业余时间我基本宅在家里,以翻书为乐,读得最多的当然是小说,偏爱卡夫卡、博尔赫斯为代表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们的作品,读得多了,自然咂巴出些小说的“味道”,自然想牛刀小试,《奇点》和《五花山》两篇小说就是小试的结果.

我写《奇点》的想法,源于去年的黎平之旅.黎平绝大部分人都是侗族,但在那里,汉文化和侗文化可谓水*融,比如肇兴侗寨,五座鼓楼(侗文化代表)的名字分别是仁、义、礼、智、信:而作为侗族聚居核心区的黎平老城,来自中原的徽派建筑比比皆是.在某座鼓楼的火盆前,或某面高高的骑墙下,我突然想到要写一篇以黎平为背景的小说,并在小说中加人中国传统文化和侗族文化元素.

《奇点》中,那张神秘木版刻画不过是庄子“齐时间”(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的图景,知府张元和痘姆村族老的对话则是庄子“齐人我”的一种诠释,木版刻画下面的文字“遁天、县解”也来自庄子,庄子的“遁天倍刑”从文学修辞的角度来说非常有趣,与儒学的“仁义之辨”推升到“以理杀人”有同样吸引人的意味,这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基于对侗族文化了解不深,以及对侗族文化的敬畏,《奇点》在应用民族文化元素方面只是浅尝辄止,这是《奇点》写作中最大的遗憾.

对于现代、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结构已成为小说艺术审美的重要部分,《奇点》中,我对文本结构的可能性进行了小小的探索和实验,或者说我设置了一个文本的小小迷宫,文本中叙事者在讲故事,而叙事者本人的故事也在延伸,最后我甚至通过后记的形式将叙事者的叙事者(假托本人的名字,同样也有故事)都呈现出来,然后我让故事中的人物与叙事者、叙事者的叙事者产生交集,并由此将所有的故事都模模糊糊成一个故事.

《五花山》这篇小说的创作想法也源于一次旅游经历,那是格凸河风景区一个叫变色湖(面积很小)的小景点,站在湖边,我突然想写一篇几个人到山野旅游的故事,他(她)们通过艰辛的跋涉,终于抵达一个传说中的神秘小湖泊,真正创作的文本与最初的想法相去甚远.

从小说的第六节开始我使用了意识流的写法.人的意识(或心理活动)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流淌着的河,其本身就是一道优美“风景”,它还会不断地与外部的“风景”进行碰撞和交融,从而制造出更加动人的“风景”,当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陌上花开、莲叶儿、卡尔进入五花山,文本叙事既要关照山野的自然风光,又要关照人物的情绪,还要推动故事向前延伸,我马上想到意识流叙事手法.我让三个人物的意识在山野变换的风光和故事中交替呈现,这让文本立即呈现一种更立体更密集的“效果”,从小说叙事审美这个角度看.我对这种叙事方式所达成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描写五花山的风光时,我希望能将莽莽山野写“活”,甚至希望那个世界带有某种鲜活的人性,我将文本中出现的动物都取了人名,一对锦鸡情侣的名字叫朱小宏和刘小惠,一只猴子叫侯小陶,山塘中的一尾小鱼叫小东东,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叫鱼男的人物,他出生在五花山,父母在遥远的年代就死在那里,他从外部世界重新回归五花山,并最终与五花山的莽莽山野相融为一体.

小说中三个人物的命运被我有意识地模糊化了,这种故事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可以算小说的一种审美态度.

应该说,这篇小说并不很成熟,最主要的问题是文本一开始吸引人的趣味在叙事中途被消解掉了,鱼男这个人物的出现也有疑问,我想《五花山》以后还有修改或重新生长的可能.

奇点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奇点和五花山自我解读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奇点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奇点手游app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