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晏殊宰相府论文范文资料 与晏殊宰相府里燕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晏殊宰相府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4

《晏殊宰相府里燕吟》:本论文为您写晏殊宰相府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公元1005年,对于宰相词人晏殊来说,是一生中值得纪念和回味的时间.他从遥远的江南,来到繁华的汴京,开始了长达50年之久的官宦仕途之旅.从江南到汴京,晏殊的到来,比起词人李煜,晚了近30年.公元976年春,40岁的李煜被宋军从金陵俘至汴京,怀着一腔忧怨,亡国之痛,抒写着绝望而凄凉的哀愁.公元1004年春天,而对于14岁的小晏殊来说,却是别样的花红柳绿,春风万里.昔日的南唐、后蜀、南汉、北汉、吴越等国,都归为大宋疆土,五代十国的战争离乱,已经成为历史天空里的一缕云烟.青春年少的晏殊,因为文华出众,聪颖过人,被大臣张知白“以神童荐之”,乡民欢送,父母挥手,一路上杨柳风轻,芳郊绿遍,等待他的,将是锦绣灿烂的前程.

到了汴京,翌年春适逢科举大考.宋真宗赵恒刚从前线回来,签订了“澶渊之盟”,似乎心情很好, “召(晏)殊和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 亲自考量,当场测试.以一个刚满14周岁的孩子,和众多成年人同做一张卷子,难度无疑很大.皇帝的本意,也许是试试这些神童们的学识水平罢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选拔和培养人才上.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晏殊面不改色,从容答题,援笔立就,落纸千言,而且“属词敏赡”,比起苦思冥想的举子们显得轻松洒脱,文章交上去,赵恒看了点头称赏,恩赐同进士出身.

晏殊受宠若惊,自是不言而喻,不过这也完全符合宋朝重文抑武的社会风气.宋朝的皇帝,对于读书人最为倚重和赏识.赵匡胤虽然戎马出身,但他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历时弥久的战争,亟需为这个新兴王朝提供丰富的文化给养,武将们文字不通、礼仪不全,对于新政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酒杯释兵权”,正是他基于对武将更易为祸的正确判断而采取的雷霆行动.建隆三年(962)的一天,他突然在大殿上发问:“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这一发问,使得身边的将相大臣们一头雾水,不知所对.还有一件事情,使跨马抡刀的赵匡胤啼笑皆非,也坚定了他对读书人的认识.964年宋朝更改年号,赵匡胤叮嘱再三,要选择以前君主未使用过的年号,宰相们经过慎重研究,提交了改元“乾德”的方案.可到了乾德三年,赵匡胤居然在宫中看到一面“乾德四年铸”的镜子,诘问宰相,都支支吾吾.进士出身的窦仪说,这是后蜀国用过的年号.赵匡胤颇有感慨地说了一句:宰相还需用读书人啊.“由是,大重儒者”,宋朝书生们为学求仕的幸福生活,有源于此.

饱读诗书的晏殊,在这次应试中,表现出的不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诚实不欺.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沈括《梦溪笔谈》

考试的题目,居然是晏殊10天前刚刚做过的.看起来,晏殊对于这次入京考试,早有准备,且押题无误.一般人遇到这样的好事,恐怕要高兴得跳起来,但晏殊对于已经做过的题目,显然不愿以旧稿应之,以博一赏.宋代科举比起前唐,已有较大改进,唐代科举常常曝出考前泄露试题、考官被问责流配的丑闻,到了宋代,逐步推行“弥封”(密封试卷)制度和“锁院”(隔绝考官和考生联系)制度,公正性大大提高.所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晏殊年少才高,提出重新出题,他需要展露的,是自己真实的应试能力.这样诚实不欺的学子,比起一篇妙文本身,更为精彩难得,不禁让宋真宗赵恒感到眼前一亮.果然,换了试题之后,晏殊仍然从容就试,少顷,文章写成,皇帝点头称许,再三肯定,擢升秘书省正字,从事文字校对,并且对于这样的读书人,给予皇家图书馆秘阁读书的特殊优待.

诚实,为晏殊带来了好运.但诚实的背后,更有日积月累的寒窗苦读.进入京城后的几年,是晏殊遍览前贤、沉湎诗文的美好时光,他无心追逐京城的繁华,将勤奋交给自己的内心,一心只读圣贤书.琅琅的读书声,在晏殊居室的梁檐前回荡.

不久之后,好运再次降临.一日, 太子差缺官职,需要填补擢拔.为当朝太子服务,是许多官员们梦寐以求的好事,名单公布下来,晏殊的名字赫然在列.执政官员“莫谕所因”,感到很奇怪.宋真宗笑着,将谜底揭开,“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晏)殊和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 官”.在此之前,真宗曾命直史馆学士陈彭年注意观察晏殊的日常生活,得知这个青年人终日唯以读书为乐,不像许多臣子,只晓得迷花赏柳,沉醉不归.晏殊得到了再次目睹龙颜的机会,真宗亦当面夸赞他的读书好学、不喜游乐.

不料,晏殊的谢答,和前番应试一样,又大大出乎别人的意料.他说,臣下并非不乐宴游,只是我没钱罢了,如果有钱,我也会选择出去游玩的.赵真宗面对这个一脸真诚的青年人,一时语塞.不过,他记住了这个江南才子,也许,晏殊将会成为日后可以托付的辅国良材.

“富家不用卖良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励学诗的作者,正是那位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的宋真宗,要而言之,就是鼓励贫寒学子以读书求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晏殊的寒窗苦读,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官禄,而且他也被儒雅循谨的工部侍郎李虚己一眼看中,以爱女许之,择为东床快婿.曾巩的祖父,时为吏部侍郎的曾致尧,有一次到李府作客,见到晏殊,曾老夫子平时很少夸人,却断言道,晏公子神清气爽,日后甚贵,必为宰相,只可惜,我恐怕等不到那一天啦.

的确,晏殊是无数读书人的骄傲.宋真宗和后来的宋仁宗,对于晏殊的垂青,无以复加.从奉礼郎到集贤校理,从太子舍人到翰林学士,从枢密使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到庆历年间,晏殊官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数职于一身.当初的神童,已是位极人臣、百官之首、执掌国事的宰相,30多年的为学为官,使这个读书不倦的知识分子,迎来了人生中的辉煌时刻.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每个人都在读书,但读书的结果,迥然有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三重境界,意指努力的目标,积累的过程,以及霎那间的顿悟,分别从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三首词中撷取而来,意味深远.

晏殊的这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本是伤离怀远之作,和学问事业,了不相涉,然经王国维先生妙语点评,遂成为千百学人的共鸣.晏殊终成大学问者,和他当初孜孜求学、登高望远是分不开的.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从晏殊那温婉的词句中,隐隐可以听到他当年闻鸡而起、烛下挑灯时传出的琅琅书声.

入仕之初,晏殊被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曾经不无深意地提醒宋真宗:“陛下,晏殊可是江外人啊.”晏殊来自南昌,他的故乡,正是当年的南唐国,亡国之君李煜的地盘.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南国之人的忠诚度,存有戒心和疑虑,觉得和其起用江南归降国的人,不若用江北根据地的人来得可靠.

寇准的担心不无道理,江南诸国,归附20多年,时有不谐之音、不合之事传来.但宋真宗在这件事上,体现出了鸟瞰八方、怀柔天下的帝王胸怀.他也不无深意地回了一句:“张九龄不也是江外人(广东韶关人)吗?”

晏殊宰相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晏殊宰相府里燕吟为适合晏殊宰相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晏殊宰相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