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游万仞论文范文资料 与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游万仞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7

《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本文是一篇关于游万仞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每当读过一本好书,在我,大抵有两种感受总要伴随而来.一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巨大的思想震撼、心灵冲击,乃至情感的慰藉,掩卷沉思,快乐无比;二是快乐之后又往往伴随着无奈、沮丧甚至痛苦,常常扪心自问:同样是写作者,你怎么写不出这样的书来?既然写不出,何必混迹于作家队列之中,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当我读毕巴特尔先生《游思录》之后,这种感觉又一次产生了!

巴特尔先生的随想,大抵属格言一类,格言者,格物致知之言,格古通今之言.格言好读,但不好写.以巴公随想为例,看似断章短语,随意率性写来,实则是作家大半生辛勤积累的结晶.这个积累,有思想的,有才情的,有文字的,也有学识的,噢对了,还得加上胸襟.尤其胸襟,殊为重要.无胸襟者,此种文字,不写可也.

这是巴特尔先生随想文字的又一本结集.前两本是《随想录》和《戊子年随想》.书出版后,巴公各送我一本.特别是《随想录》一书,得到后爱不释手,在枕边搁了有半年多,终于读毕.一本书,半年多方才读完,非不好读、不愿读也,而是因为精彩,不忍一口气读完.那时,每日下班回来,顺手拿起,随意打开,读上几页,读到会意快意之处,则佐之以白酒,一天的烦虑顿消,精神为之振作:每晚上床入睡之前,再读上几页,朦胧困顿之中,我的思绪,似乎也随着作家的引导在幽深广阔的哲思的境界中飞行,“恍恍和之去,驾鸿凌紫冥”,“抉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一桌精美的食物一人独食肯定没有意思,众人分享才可体现它的价值、为此,我读研究生的女儿尚书假期回来,便给她推荐了《随想录》这本书.女儿对《随想录》的喜欢,出乎我的意料.所以,有时干脆我们一起读,读到会心处、高兴处,父女二人每有共鸣,如含英,如咀华,如品茗.巴公听说之后,又亲笔签名送了女儿一本.

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曾在《北方新报》上连载.当时我曾陆续读到过一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已有先声夺人之效.现在,作者融情智于一炉,合散碎为全璧,取名《游思录》,即将呈献给所有喜爱巴特尔先生随想的读者们

而我能成为本书的第一读者,先睹,先思,先赏,先悟,置愚钝于后,领风气在先,不亦幸乎?

关于本书体例,先生在“后记”中已有交代,我这里不再啰唆.但作者关于他的“随想”的说明,也是我在读过《随想录》和本书之后至为认同的.他说:“关于我的随想,我给它的大体定位是‘诗意随想’和‘哲理随想’.”“我以为,诗和随想是抒情的哲学,哲学是理性的诗和随想.”他还说“竭力想探求和寻找一种属于我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即一种诗和艺术的哲学思辨,或一种哲学思辨的诗和艺术.”作者本来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思想者,他不想让他的诗脱离现实,轻飘无着,也不愿意他的思想板着面孔,以说教示人,于是他给他的诗灌注了青铜,灌注了铀,他给他的思想包裹上美丽的衣裳,插上了轻灵的翅膀.诗因思想而沉净厚实,思想因诗而美丽可观,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左揽繁弱,右接忘归”,“左把浮丘袖,右拍洪涯肩”,左右逢源,随心所欲,是其真实写照.所以巴公随想,从体例形式上讲,既不同于泰戈尔、纪伯伦,又有别于利希滕贝格、培根,他就是他,是“这一个”.如果非得找出一个近似者来不可,那就把《论语》搬出来吧.仔细体味“随”“想”二字,其实也是诗和恩的兼并融合,犹如庄周梦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简直就难以说清.

《岳阳楼记》有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观《游思录》及巴公随想,正应此等境界.大至宇宙万物,中到人生社会,小至婚姻家庭,无所不包,无所不及,其心游万仞,思接千栽,是作者观察世界、感悟人生、磨砺心性之后的真实记录.包罗弘富的内容之中,作者的思想、才情、学识、品格融会其间,闪耀着光芒.这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价值所在.孟子说,有一种东西,无形无色,沛然充溢于天地之间,那是什么?孟子自答日:浩然之气.巴特尔先生身上,就有这样一股浩然之气,此气贯注笔端,形于字里行间.于是乎,这本书就变得如此丰富,精彩,深刻,生动.所以我说,这是一部仁者的行世劝善之书,流荡着作者对于世道人心的箴劝和爱心;是一部智者的韬光养晦之书,闪耀着思想和人性的光辉:是一部哲人的幽思冥悟之书,反映着作者面对世界时对于真理的反复无烦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是一部诗人的心灵备忘之书,奇恩幽情,一咏一得,吉光洁羽,零金散玉,随想随记下来.否则有些游思和琐思,稍不经意,便会随着时间的烟云消逝,或被岁月的尘埃湮没.

因为丰富又精彩,深刻而且生动,巴特尔先生的随想以及这本《游思录》,就具备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随想体格言体作品的种种特质.它在启迪读者的心智、开拓读者的神思、愉悦读者的情感的同时,说出了许许多多人们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人生道理,解决了许许多多人们面对世界时的疑虑和困惑.而贯穿始终的一个基本原则,则是鞭挞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它具有普遍性.“普遍”之后,每一个读者,又都可能从中找到对应于自己的某个“点”,或许多“点”.一旦找到,情况就不同了,阔读的热情和愉悦程度会大大增加.这个“点”,是契合,是撞击,是狭路相逢,是悠然心会或豁然洞明,是猛然警悟或怅然若失.它点到了你的瘁处,痛处,苦处,悔恨处,阴暗处.当此之时,小人、卑鄙者、贪狠者或许会悚然自警,有所收敛;少男少女们,可能幡然悔悟,更加珍惜以往随得随弃并不曾珍惜的真情;真君子,大丈夫,当会拊掌而笑,笑而言日:善哉巴公之论!秉承“论语”之精神,阐发人生之旨要,包宇宙于胸中,释细微于笔端,随心所欲,炉火纯青.噫,微斯言,吾谁和听!

以上所说,大抵从大处、宏观处而来,是针对本书甚至巴特尔先生所有随想的一个总体评价.至于本书文字,简洁,优美,朴素,严谨,延续着先生文笔的一贯风格.若从细微处考察,笔者还有诸多“发现”,愿意一并说出,否则不吐不快.不过为俭省笔墨,就不去条分缕析,但是点到为止.

其一,作者对于字义词义的理解和体悟,细微而又深刻,看似简单,常人却难以做到.比如:“知识,识是学识;智识,识是见识;卓识,识是胆识.”“宽容的前提是宽——宽大、宽展、宽敞、宽宏、宽阔等然后才会有更大更多的容量.”“感觉更多是说体肤的,感受更多是说心灵的,感悟更多是说思想的.”其二,有些部分,已沿随想、格言之径,进入禅境,警悟深邃,让人过目难忘.比如:“善由口传,有口皆碑;恶由心生,是心皆邪.”“取和舍,是人生哲学——少年取其需,老年舍其余,中年取舍各半:取该取的,舍能舍的.”“人以德为重,德以品为上,品以行为先,行以善为本.了却孽缘,摒弃妄念,以真善为旨,以法度为戒,便可心无所染,如清风,如明月,如止水

游万仞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心游万仞,思接千载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游万仞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心游千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