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谦卑立法者论文范文资料 与胆小撄犯者和谦卑立法者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谦卑立法者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3

《胆小撄犯者和谦卑立法者》:这篇谦卑立法者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它躲开了生和死

也躲开了青草和粪便

但狼群又追到了石头里面

出于一种便捷或自私的念头,我截取诗人写于2012年的组诗《登鹿门山》中的几句来介入温古的诗写世界.之所以说便捷或自私,是缘由这组诗硬朗的语言风格更符合我对诗人温古的一贯印象.尽管2000年之后的温古已经变得细腻和温和,但《登鹿门山》还是让我找到了那种久违的粗粝.

我个人偏执地认为,谈论温古的诗歌有两个阶段是绕不开的.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写下《随苏力德歌悠悠飘荡》那种史诗体魄时期的温古,和《库不齐的中午》阶段那个钝拙却充满张力和硬度、金属质地的温古.考察一个诗人的写作历程对于批评是不仅必要而且十分有趣,尤其对于温古这样一个长期秉持勤勉写作状态的诗人,如何在他的身形变幻之间抓住一些可资深究或细究的蛛丝马迹,更不容回避.

诗人的自我进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一种写作领域的迷恋和嗜好.和和语言的关系截然相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看到诗人和语言之间建立的关系会随着写作的成熟越来越紧张,而对现实(生活或生存)场景(大地的、故乡的)却采取了妥协的姿态.这还不是那种所谓“地域写作”概念上的指涉,照搬布罗茨基的说法,如果“诗人是语言赖以生存的人”,那么在温古这里,化身语言之前的不是时间甚至也不是空间,而是具体的替代物——大地或故乡,并且是乡村时代业已结束的地理.

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有意思的比对.

云,点起天际的狼烟

惊艳的花朵

被草寇劫掠的王妃

——《惊险的中午》

惊醒一座山

雷,系在腹部

谁割裂寂静

花朵,一张流血的嘴

——《牛,贴着尘土喘息》

青草的尖端

等待一场上万吨的黑雨

——《野草直抵大海》

以上大致是诗人写于2000年之前的,我们再看十年后的同一个诗人.

抓住一个缺点,像陷阱一样

捕获一只森林里突然跃出的野兽

——《和朋友在大青山里》

这座树林,按住胸脯

和我一起,轻轻地呼吸

——《石板沟之夜》

当我在黑暗中疲惫地坐下时

心灵的旷野,下起了大雪

——《日暮过 湾黄河》

我的比喻离不开噩梦,离不开血

——《黄河边古渡口》

我随手抽取了诗人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十年的同一题材的诗句.我这么做不仅出于提示读者,也为了提醒自己注意:在时间背后,诗人的写作发生过什么,是怎么发生的?

“每个人都有一座山横亘在生命的中途,选择越过后奔向更远的目的地,还是留守山中,和山共俯仰,终生栖息在山里.这是精神境界的山和客观的山的重合.我的鹿门山也许就是孟浩然的鹿门山.”

这是诗人温古为他即将出版的诗集《低低的火焰》中写下的一段类似于题记的话.因为诗人自己给出了答案,我们分辨起来就显得容易多了.显而易见,在写作的途中,在语言经过的地方语言已经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语气,一再降低的声调,变得温和的愤怒其实更加强化了最初的语义,加大了诗人和故土纠缠不清的关系:质询和追问,对立和妥协.此外,诗人关照世界的角度和姿态也悄然换位,诗人永远不会大于世界,只能不断地低到万物中.

不限于本文提取的文本局部,纵观温古的诗作,我发现,诗人所有的妥协都是为了不妥协,他把外化的物象置于内心的深处去重新审视,结果是他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泥土一样卑微,大河一样愤慨.我还发现,从最早的《狼塬》到这部即将面世的《低低的火焰》,十几部诗集像砖头一样码起来的三十多年的写作,温古为我们提供的实际上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诗歌景观.现在用晚年的叶芝那种伟大的自我复兴来估判他当然不妥,但可以确信的是,他至少不是布莱克的从天真到经验再回到天真去的诗人,他的诗歌更符合中国古代哲学式的回归、重返和再度出发.

“诗歌没有使任何事情发生”,但诗歌像古老的底片显现了诗人的内心影像.温古是一个大地和故乡类型的诗人,他全部的情怀源于他视野所及的世界.在他的书写里,有七分属于现实和抒情,三分归于现代性.反过来,他关照世界的方式三分是浪漫主义的,包含着宗教色彩的爱、理解和宽容,而七分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充满了追责、拷问和撄犯者的动机.

时间在一根线上腐烂,而虫子

钻进了手机.这年头自言自语

这日子抓耳挠腮

这岁月大脑进水,这时尚

身体里有插座.这日子用嘴皮子刮脸

这时光脸皮子打蜡

有一段日子卷成了蛔虫

有一个人骑着驴回到了战国

有一片草,专等一头瞎眼的牛

有一匹马跳进了黑夜的臭粪坑

有一个早晨瘸着腿从粪坑爬起

——《呼和浩特之夜》

这是一首典型的撄犯之作.

大地和故乡在他面前仿佛一个缩小的世界.即使小到一个叫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或和林格尔的地方,温古也面临着和他的诗歌一起被放逐的境况.这种阿多尼斯式的自我放逐,这种撄犯者的宿命,必然使他写下同样会遭到侵犯的诗.尽管我们看到诗人为他的撄犯预备了足够的余地,尽管他把他的大地和故乡比实际的精神版图放大了十倍、一百倍,以至无限大,“老山羊瞪着石头上的岩画/它在想,那只羊是怎样跑进去的?//一条河含着满眼的泪走了/她放不下孵软了的卵石/和月光下啼哭的青蛙”(《登鹿门山》)但他注定难脱撄犯者的罪名——因为那是他一个人的大地和故乡,而不是群体的、族类的、政治正确的;因为“骨头缝里的钉子,无人能拔出”(《阿拉坦汗塑像》).

撄犯的例证在温古繁杂的诗歌里俯拾皆是,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他的撄犯既大义凛然却又流露出清晰可见的胆小,甚至说胆怯也不过分.这种胆小或胆怯的特征并不直接呈现在他的诗句和词语之间,而是通过他的另外一些诗篇供认,很多时候在他的同一首诗里,也会发出两种声音.我猜测,一方面是由于诗人天生的矛盾和悖论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和温古面对世界的身份和角度有关.对于一个终生的“业余诗人”来说,众多的非诗角色难免让他在诗歌中有意无意地隐匿作为诗人的特权,或多或少的牺牲他审判的初衷.为此,他总是显得犹豫不决,以至连他的决绝也是可以商榷的.这些特征我们在温古诗歌的上下文中可以轻易找到佐证,也许上一行还是坚定的,但到了下一行他就随时会为自己开脱.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诗人那些充满撄犯和挑衅的诗句,而是这种混杂的、不稳定的转折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使他的诗歌同时受到世俗和艺术的双重考验:得不到世俗的豁免,也难获得来自艺术内部审查的同情.

谦卑立法者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胆小撄犯者和谦卑立法者为关于谦卑立法者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谦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