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兰州黄河论文范文资料 与华夏文明传承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兰州黄河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21

《华夏文明传承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兰州黄河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内容摘 要:兰州作为黄河之都,黄河文化是其依托的文化底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修复古渡口等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百年古梨园等生态文明资源,传承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对于推进兰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华夏文明 黄河文化 文化传承

黄河流域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发展历史上和黄河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这些城市的今天和未来也必然基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黄河流域的这些城市或在黄河干流地区或在黄河支流地域,如兰州、白银、石嘴山、包头、韩城、河津、开封、三门峡、洛阳、滨州、济南等,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特质的黄河文化,都有着各自鲜明的都市性格,在黄河文化的总体映照下显现出都市文化的不同特色.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列入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兰州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发展都市文化产业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河文化滋养和影响下的城市文化特质

兰州是唯一的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黄河文化给兰州这座城市印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兰州的古代历史记忆总是和黄河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以黄河桥的历史为例,明代以前兰州没有一座真正的黄河桥,春夏秋季靠羊皮筏子过河,冬季只能寻找完全结冰的河面.至明洪武年间,征西大将军冯胜为了行军方便,在黄河上建造了一座浮桥,在河面上排列24只大木船,用45根大木柱将这些大船固定,船和船之间用檩木相连,再搭上行走的木板,黄河两岸分别立两根五米多高的巨大铁柱,铁柱上系上缆绳,用缆绳拴住这些河面上的船只以免被大水冲走,这就是明清以来著名的黄河浮桥——镇远桥.今天浮桥早已不复存在,但巨大的铁柱陈列在河岸边,成为黄河桥梁文化的历史记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洋务总局和德国泰来洋行签订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后历时三年,建成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的黄河铁桥,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横跨在黄河上,成为兰州的一道城市名片.

在黄河文化总体特征下,兰州的地域性文化特质具有独特的符号和内涵.黄河石、兰州刻葫芦、水车、羊皮筏子、太平鼓、牛肉面,这一系列符号组合成黄河文化的兰州都市特质,蕴藏着这座黄河之都的人文情感,兰州本土艺术家则用黄河母亲雕像表达了人民和黄河的母子亲情一样的血脉联系.

二.黄河文化历史遗迹的地域特质及其保护和修复

特色是文化的生命力,越有特色的文化越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黄河自西向东穿越了整个辽阔的中国北方大地,跨越的地域十分广阔,每一段流域的黄河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符号和特色.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重点在于发掘和弘扬富于地域性内涵的文化特质,打造黄河流经的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文化形象.《兰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发实施方案》提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主线要突出植根于兰州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四条文化主线,包括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及军事文化.甘肃省《关于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发展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

黄河流域不同地域的历史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印记,修复和重建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街区和古建筑群是打造黄河文化地域特色的必然选择.但是有许多古老的黄河文化遗迹已经破损甚至消亡,需要重新寻找历史的记忆.被称为黄河上游四大古渡口之一的庄河堡就是一个例子,今天的河口渡口,历史上的古建筑群已经被拆除得所剩无几.河口渡口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的水路要地,在实施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措施后,如今河口古街区已得到修复重建,“文昌阁”、“握桥”、“魁星阁”等地方志中记载的古建筑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黄河文化传承中突出兰州地域性特色的路径思考

几千年的历史中黄河养育了一代代人民,发展出独具特色的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和水利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农具和农业水利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但是在现在和将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得到传承和记忆.以兰州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具黄河水车为例,古黄河流域在今天的兰州一带以水车作为重要的灌溉工具,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质的黄河水车文化.据《甘肃通志》记载,水车为段续创制,明嘉靖年间,进士段续初居住兰州,后赴云南及湖广任职,深受南方筒车等灌溉技术的启发,后回到兰州后即研究创制了水车.面对耕地高于河水的困境,段续建造水车置于黄河边,水车为直径或十多米或三十米左右的巨大木轮,在木轮边上安装数十个木制水斗,利用水流推动水车旋转,木轮边上的数十个水斗浸入水中灌满河水,旋转上升到最高处时由于水斗口变为向下,水斗中的河水自然倾泻至木制水槽中,通过长长的水槽传输到田地中.今天,水车已经不再作为灌溉工具,而是成为兰州黄河文化的符号和名片,成为历史记忆的留存和永远的文化风景.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是保护传承有地域特质黄河文化的又一重要路径.在黄河流经的甘肃皋兰县地域,黄河岸边有一处世界罕见的古梨园,这里生长着树龄达300至500多年的古梨树6000多棵,是一片独具特色的生态遗存.但是由于地方农民对生态价值的不了解和不重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被砍伐的古梨树有数百棵,有的树龄达500多年的古梨樹一夜间被砍掉.近年来地方政府将古梨园列入旅游开发项目,将生态遗存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使古梨园得到了保护.古梨园凝聚着黄河文化和生态文明,这剩余的近5000棵古梨树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国首批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精神资源和情感认同,广袤的黄河流域是孕育了古老华夏文明的重要文化发源地,千百年来一代代炎黄儿女在这片流域繁衍生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在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文化以其巨大的包容性,吸纳融汇了不同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滋养和塑造了黄河流域特色各异的城市文化.兰州是因河而生的黄河之都,黄河文化是兰州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弘扬黄河文化是兰州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任务,黄河文化在塑造兰州形象、发展都市圈文化产业、发掘旅游特色、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等事业中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和人文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重琦等.百年中山桥[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2]甘肃档案馆.天下黄河第一桥[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8.

[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黄河大事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4]李雪梅.发现之旅——探寻黄河文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5]陈梧桐,陈名杰.华夏江河传丛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6]葛剑雄,胡云生.黄河和河流文明的历史观察[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本论文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资源分析及价值评价”成果(项目编号2015A-218).

(作者介绍:高军,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

兰州黄河论文参考资料: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

结论:华夏文明传承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兰州黄河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兰州黄河大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