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性别歧视论文范文资料 与美国总统就职演中性别歧视语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性别歧视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04

《美国总统就职演中性别歧视语言》:本论文为您写性别歧视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同时也强烈影响和制约着思维,在这一观点影响下的性别歧视语言研究进一步揭示语言和思维、文化的关系.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一向被视为公共演说范本,但现有研究很少注意到其中存在的性别歧视语言.本文将历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分析样本,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发展为界点,分析了女权运动发展前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性别歧视语言的特点和典型表现,总结了社会文化、价值观变迁对性别歧视语言演变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性别歧视语言;就职演说;美国总统;女权运动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7)03-0011-08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给英美文化带来了剧烈冲击,该运动不断扩大的辐射面将其思想主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女性在选举权、劳动所得、 生育权等方面都为自己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利,而该运动的发展同样深刻影响着语言学界.人们习惯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思想观念和语言现象,在女权主义者看来,都充满大男子主义和对女性的歧视.“女权运动”的支持者认为,英语是一种“人造语言”(man-made language),带有严重的性别歧视.他们极力揭示和反对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积极倡导英语语言的变革.女权支持者代表 Robin Lakoff 于1973年提出“女性语言”的概念,她的著作《语言和女性的位置》激发了语言学家们对该研究领域的浓厚兴趣(Lakoff, 1975).Lakoff 的研究奠定了性别语言研究的基调,即探求、证实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差异.

和以往注重男女语言差异研究的横向对比不同,本文以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为研究案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性别歧视语言存在的差异性.总统就职演说是公共演说的一种,同时具有告知、说服、呼吁等功能.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言多偏向于口语化,同时富于感 彩.在演讲中, 、平等、非歧视等概念常常被强调和突出.许多美国总统的优秀就职演说也被视为公共演讲的成功范本.然而,在对这些演说中的语言风格和措词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其中不乏性别歧视语言,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发展之前,性别歧视语言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从历史纵向对比来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性别相关用语具有哪些动态变化特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围绕这两个基本问题,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的兴起为时间分界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分界点前后各五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编码,分析其中性别相关用语的特点及变化,进而分析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妇女地位改变对总统就职演说中性别相关语言所产生的导向性影响.

2. 性别歧视语言研究

性别歧视语言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用法 、形式或结构等方面贬低某一性别(通常指女性)的语言现象(莫爱萍、蒋清风,2006: 25);而和之相对,非性别歧视性语言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相关、特定的语言用法、形式或结构上充分考虑性别平等,避免性别歧视语言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影响.“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理论指出,语言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及行为模式,不同的语言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Sapir, 1921, 1939; Whorf, 1940).20世纪70年代后期,女权主义的发展也影响到了语言学界.其中,作为女权主义的发言人之一,Dale Spender 指出,和女性的现实观念相符的语言尚不存在(Spender, 1980),思想载体的缺乏使得女性不能内化现实, 只能通过带有明显男性偏见的语言表达自我.性别歧视语言的存在促使女性面临着类似霍皮人的困惑,必须无奈地面对现实和表述之间的扭曲.Spender 认为,“在一个层面上, 作为政治选择, 我们可能支持或驳斥男性优越的神话.在另一个层面上, 我们无法意识到男性神话在如何潜移默化地支配我们的言行, 并构成我们思想的局限.”(Spender, 1980: 25).以此为基础,部分语言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开始从两个方面涉足性别和语言关系的研究:一方面探讨男女性别之间的话语差异,另一方面聚焦人们谈论女性和男性的方式差异.

已有研究关注性别和语言的关系,尝试挖掘、剖析各类语言对女性的轻视以及这种轻视具体的表现形式.男性词泛化性别歧视语言的主要表现之一,而“man”一词的泛指是男性词泛化最基本的形式(穆凤良、李秀萍,1985),在书面、口语等多种语言形式中表现出社会生活中对女性的歧视(黎兴桥,2008;田翠娥,2012).潘建进一步指出,英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明显反映出对女性的歧视,具体表现为男性代词他(he/him)的泛化.当陈述对象性别不明或无须指出性别时,人们习惯用男性的他(he/him)来指代,而不是用女性的“她”(she,her)(潘建 2001: 14-16).據统计, 英国中小学课本中男性代词比女性代词多4倍(Crystal, 1987).这些语言现象传递出明显的性别歧视信号,是权力关系的体现(莫爱屏、蒋清凤,2006),暗示男性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女性地位和角色被弱化甚至忽视.男性和女性从少儿教育阶段就被按照阴柔阳刚的模式导向各自的性别角色,在潜意识里认识并接受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的概念,促成并加剧 在生活和思想上的不平等状况.日常用语中词序排列往往遵循“男先女后”的排序原则,这同样反映出女性的从属地位,如 male and female,uncle and aunt,son and daughter,husband and wife等,这些惯用表达通过词序表达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普遍社会心理.英语中的这种现象和汉语语序遵循“心理上的轻重率”(潘文国,1997: 263-270)十分相似,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次要的随之,如男女、儿女、夫妇等,也同样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和此同时,对男性、女性称谓上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性别歧视,而性别之间称谓、尊称的不对称,在中西方普遍存在.“先生”(Mr.)无论何时都属于大社会称谓,在任何场合对任何男性都适用,而“小姐”(Miss)属于小社会称谓,只能称呼未结婚的女子,结婚后便随夫姓改称为“夫人”或“太太”(Mrs.);尽管后续创造出相对应的中性词“女士”(Ms.),但该称谓往往用于正式场合,似乎不具有普适意义.此外,自父系社会以来,子女一般都是跟随父姓,母姓被隐匿.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女性婚后往往被称为“氏”,婚前名字被隐匿,这一做法甚至在现今诸多地方民俗(如丧葬仪式)中依然得以沿袭;而在西方,女性婚后往往改随夫姓,尽管她们现在已经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权,但这一传统的影响依然深远.这些都明显、深刻地凸显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而女性被至于从属角色.

性别歧视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美国总统就职演中性别歧视语言为适合性别歧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性别歧视的例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