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采薇雨雪霏霏论文范文资料 与释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之雨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采薇雨雪霏霏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1-23

《释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之雨字》:该文是关于采薇雨雪霏霏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典籍.《诗经》中有很多著名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便是其中一句.目前,学界对“雨雪霏霏”一句的解释意见不一,尤其对“雨雪”一词的理解颇有分歧.或者认为“雨雪”是动宾短语;或者认为“雨雪”是偏义复词;或者认为“雨雪”是并列名词.文章通过对学界三种观点的分析,认为“雨雪”理解为动宾短语更恰当.

关键词: 《诗经》 雨雪霏霏 “雨”

目前研究“雨雪霏霏”中“雨”字的相关论文共有六篇:陈明富、张鹏丽《〈诗经〉“雨雪霏霏”考辨─兼析〈十三经注疏〉对〈诗经〉八处“雨雪”之训释》,刘育林《〈诗经·采薇〉中“雨雪霏霏”新读》,夏麟勋《“雨雪霏霏”辨》,新月《“雨雪霏霏”的那个“雨”字》,李清文《“雨雪霏霏”新解》,段赛《试论〈诗经·采薇〉中“雨雪霏霏”的“雨”》.以上论文无一例外都认为“雨”读上声,作名词,只是在“雨雪”是并列名词还是偏义复词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

笔者认为,将《采薇》中“雨雪霏霏”之“雨”字解作名词既和传统训释相悖,又和先秦文献中“雨雪”的惯用意义不同,是一种错误的读法,有必要加以纠正.为说明此点,以下试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雨”读作去声yù,是动词,意为“下降”,这是古往今来许多《诗经》研究作品所采用的读法.

陆德明《经典释文》:“雨,于付反.”[1]696很明显将“雨”理解为动词“下降”的意思.现当代一些学者的作品同样将“雨”读为去声,如程俊英《诗经译注》:“雨雪,下雪.”[2]306郭锡良《古代汉语》:“雨(旧读yù)雪:下雪.雨,动词.”[3]928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雨雪,下雪.雨,作动词用.”[4]468聂石樵《诗经新注》:“雨(yù),落,下.”[5]317

二、在現存汉代之前的文献典籍中,“雨雪”搭配几乎都是动宾结构,“雨”基本都作动词,少有用作名词的例子.

1.《诗·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小雅·信南山》有“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小雅·角弓》有“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以上诸“雨雪”都是下雪的意思,“雨”字明显读作去声,是动词.在《北风》篇中,既言“北风”,则“雨雪”当指冬季之下雪.在《信南山》篇中,后文说“益之以霢霂”,且毛传云:“小雨曰霢霂.”[1]967所以前文的“雨雪”就单指下雪,不应包含下雨,其中“雨”字必然读作去声,是动词.《角弓》篇中,毛传云:“晛,日气也.”[1]1063因此,所谓“见晛曰消”“见晛曰流”显然是指雪融化不见,化为流水.“雨雪漉漉”必然是指下雪.

2.《左传·隐公九年》:“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等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6]64此段话中,前两个“雨”字无疑都是动词.《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子次于乾谿,以为之援.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6]1338-1339从上下文看,“雨雪”当指下雪.而在《春秋经》中,“雨雪”表下雪义同样有其例,如桓公八年《春秋》曰:“冬十月,雨雪.”这里的“冬十月”是夏正的九月,不应有雪而雨雪,所以史官记载于此[6]120.僖公十年《春秋经》云:“冬,大雨雪.”同年《公羊传》则作“大雨雹”[6]332,“雨”字显然都是动词.

3.《晏子春秋》: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7]74

4.《吕氏春秋》: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群臣多谏于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和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等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8]2-3.

以上各例中的“雨雪”,都是下雨的意思,“雨”是动词,当读作去声.

三、将“雨雪霏霏”中“雨”字误读上声为后人误读.

现在可查最早关于“雨雪霏霏”中“雨”字读音的注释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认为读作去声.之后相承的古注,也多读去声.笔者认为,将“雨雪霏霏”中“雨”字误读上声的原因是:大约六朝后期,“雨”的去声读法在口语中逐渐消失了[9]133,从而导致人们对“雨”字读音产生混淆.在汉代的作品中,表示“雪”、“霜”、“露”等事物的降落,绝大多数用“雨”字.张雁在论文《兴替和选择:“下雨”“落雨”的历史比较考察》中列举了“雨雪降落义动词历代用例统计表”,在汉代,以《史记》为例,用“雨”表示“雪”、“霜”、“露”等事物的降落共有66例,用“降”表示有3例,用“下”表示有1例,无用“零”“落”表示的例子.到唐代,以《全唐诗》为例,用“雨”表示“雪”“霜”“露”等事物的降落共有47例,用“落”表示有85例,用“下”表示有87例,用“零”表示有54例,用“降”表示有36例.可见,汉代“雨”为表降落义的常用字,之后随着“下”“落”用于雨雪降落的增多,“雨”表降落的意义便逐渐衰退.并且,在可查汉代之前的文献中,鲜有对“雨”字读音的注释.或许因为“雨”字表降落义的逐渐衰退,导致后人对“雨”字读音产生混淆.但在汉代之前,人们对“雨”和“雪”“霜”“露”搭配读去声的音义习见,故一般不做注释.

四、对“霏霏”的理解不同,导致“雨雪”意思的差异.

采薇雨雪霏霏论文参考资料:

昕薇杂志订购

昕薇杂志订阅

结论:释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之雨字为关于采薇雨雪霏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采薇雨雪霏霏读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