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特大城市论文范文资料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特大城市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4-0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特大城市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 当前,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战略内涵,并从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要素结构4个方面,剖析特大城市工业领域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特大城市采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和办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1-0059-04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度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一轮改革发展进行时.实质上,上述两大国家战略都直指工业领域,释放了强有力的战略信号,这使得如何扩大工业有效供给,持续改善供给结构,增强在全球生产力布局中的话语权等方面的问题将变得更为紧迫,并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一、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三大特征事实

(一)特大城市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

早在2012年,中国社科院就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并明确指出“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1]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城市型社会的特质更加明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城市经济尤其是特大城市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一方面,特大城市已成为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国发〔2014〕51号)标准,当前特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的数量已达到16个,常住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左右,GDP全国占比达到1/3左右.另一方面,特大城市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区域.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主战略的8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上海等6个特大城市直接入围,成都等2个特大城市属于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区.

(二)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核心地位将更加凸显

工业不仅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三产业升级发展的产业基础.工业本身蕴含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的特质,决定了在城市经济尤其是特大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工业升级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广泛采取的重点产业策略.为实现经济复苏,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也明确提出“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强化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国内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代表城市上海,同样强调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25%左右.另一方面,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起到接一连三的作用,尤其是在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下,工业不仅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产品和需求,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和装备.事实上,在国家新一轮发展改革部署中更加强调了工业的至关重要性,在《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方略

当前,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增长的路径依赖,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供给低效、创新不足等已成为特大城市工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引致工业发展后劲不足.2016年,我国工业增速仅为6%,远远低于同期第三产业7.8%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6.7%的水平;同时,我们还发现,2016年16个特大城市中有7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办法,通过生产端发力,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加速过剩产能淘汰,不断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努力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端生产向中高端生产转变、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等“三大转变”,不断释放和增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战略指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战略意蕴.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适应规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

追溯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演进,从萨伊定律所倡导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到以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问题为主的新供给学以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等,均不能简单的定性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2]基于我国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面临复杂交错的增长问题、结构问题、制度问题等,就必须在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框架下理解和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

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作出的重大判断,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根本特征.经济增长由在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个位数中高速增长区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面临着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需求侧调控手段受到严峻挑战,经济社会暴露的诸多问题表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重大矛盾.[3]新常态下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成为重大命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4]

(二)3个维度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指引

1.从战略的导向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释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国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边际效用逐步下降.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至10.0%,创2000年以来新低;进出口总额24.57万亿元,同期下降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但消费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65%~70%之间的水平.在此形势下,从供给侧入手,立足“改革、创新、转型”寻找新的、更具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则成为国家推进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

特大城市论文参考资料: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问题期刊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结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特大城市工业转型升级为大学硕士与本科特大城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2017特大城市名单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