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匮玉函经论文范文资料 与S.202:金匮玉函经的古传本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匮玉函经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02

《S.202:金匮玉函经的古传本》:本文是一篇关于金匮玉函经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内容摘 要:与敦煌医药卷子S.202相对应的源文献,日本学者主张是《金匮玉函经》,中国学者多主张是《伤寒论》.从内容的有无、避讳的异同、文本的出入三方面作详细考察,可以确认S.202应属《金匮玉函经》古传本.并且,从避讳情况考察,首次确定了S.202应抄于南朝陈代.

关键词:敦煌医药卷子;S.202;金匮玉函经;伤寒论;避讳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8)04-0089-11

Abstract: Regarding the original document S.202, a medical transcript from the Dunhuang documents, Japanese scholars argue that it is a copy of Jingui Yuhan Jing while Chinese scholars consider it to be The Theory of Shang-Han. From a careful examin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extant versions of these text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taboos, it seems apparent that S. 202 is in fact an ancient version of Jingui Yuhan Jing. In addition, details in the use of taboos included in this Dunhuang manuscript indicate that it was copied in the Chen era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Keywords: Dunhuang medical manuscripts; S. 202; Jingui Yuhan Jing; taboo

(T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敦煌医药卷子S.202,是英藏敦煌文献中的一种.日本学者三木荣、宫下三郎等考证认为S.202应是《金匮玉函经》残卷[1-2],中国多位学者在撰著中指S.202属《伤寒论》卷1《辨脉法第一》的内容.如马继兴《敦煌古医籍考释》称其为“伤寒论·甲本”[3],丛春雨《敦煌中医药全书》和陈增岳《敦煌古医籍校证》都称其为“伤寒论·辨脉法”[4-5],国际敦煌项目(IDP)在介绍本卷子时也使用了“伤寒论·辨脉法”的标题.李顺保《伤寒论版本大全》一书认为应与其他《伤寒论》版本有别,故称其为“敦煌本伤寒论·辨脉法”[6].总之,上述各家都将S.202认定为《伤寒论》的一部分.马继兴先生后来的意见有所变化,马继兴等《敦煌医药文献辑校》称其为“伤寒杂病论甲本残卷”[7],此表达含义小有差别,但基本点还是指其属《伤寒论》;之后马继兴《出土亡佚古医籍研究》一书中有《敦煌本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脉法〉残文出处考》一文,亦称S.202为“伤寒杂病论·甲本”[8],且明确提出“敦煌本并非玉函本”.

笔者考证认为,S.202确属《金匮玉函经》之古传本,兹分析如下.

一、本题相关文献

这里首先概述一下与敦煌卷子S.202相关的传世文献.

《伤寒论》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感慨灾疫导致的人口丧亡,撰成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其书包含“伤寒”和“杂病”两个部分,“合十六卷”.因乱世中书籍传抄不易,又或许当时伤寒病更为多发,故其书“伤寒”部分被单独行世,世称《伤寒论》(杂病部分至宋代才又被发现和整理,定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流传后,又分出多种传本.当然,这只是取流行的说法.实际上,《伤寒杂病论》这一书名出于张仲景《伤寒论序》,但这篇序言宋代方出,本身尚有不确定因素.宋以前重要史志目录中明确记载的仲景著作名有:张仲景方、张仲景疗妇人方、张仲景辨伤寒、张仲景评病要方、张仲景药方、伤寒卒病论、张仲景脉经、金匮要略方、张仲景疗黄经、口齿论、张仲景五藏论、张仲景伤寒论、张仲景口齿论1卷;早期医著中的引用名有:张仲景诸要方、张仲景、仲景、张仲景方、仲景方、仲景要方、仲景伤寒论、张仲景伤寒论、张仲景杂方、张仲景辨伤寒并方等,并没有《伤寒杂病论》之名.只有始见于《新唐书》的“伤寒卒病论”与之较近.

与本题相关的古籍主要有三种,再加上敦煌卷子S.202,一并简介如下.

(一)宋本/赵本《伤寒论》

宋代以前,《伤寒论》皆以抄本传世,形成多种传本.《隋书·经籍志》“医方论七卷”下附注:“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9]《小品方》亦载:“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有九卷.”[10]故伤寒部分单立的书名最先很可能就是“张仲景辨伤寒”.宋代校正医书局对该书作了校定,定名为“伤寒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刊行了大字本,北宋元祐三年(1088)刊行了小字本,是为宋本《伤寒论》.其中的大字本久已亡佚,小字本原本亦已无传.但明末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著名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了宋刊小字本《伤寒论》,翻刻收入其刊刻的《仲景全书》中.其书刻印精美,后人认为肖似原书,故尊称其翻刻本《伤寒论》为“宋本伤寒论”.因此,现今医界所谓“宋本伤寒论”,实非真的宋刻之本,而是明代赵开美翻刻本.而且,日本茨城大学真柳诚教授考证认为:赵开美翻刻《伤寒论》其实不是原样影刻,而是按《仲景全書》设定的已刻他书的版式另刻.再者,从多方面证据看,其底本也可能并非北宋原刻小字本,而是基于南宋翻刻本的元初翻刻本[11].

赵开美翻刻本现在存世只有数部.据真柳诚教授考证,赵开美初刻本现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其二修本现存于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图书馆(先印本)、台北故宫博物院(后印本)[12].

金匮玉函经论文参考资料:

约稿函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结论:S.202:金匮玉函经的古传本为关于金匮玉函经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金匮玉函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