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王维舟论文范文资料 与王维舟的早期教育思想和实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王维舟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4

《王维舟的早期教育思想和实践》: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王维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 王维舟是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本文以王维舟创办的宏文学校为中心,分析了王维舟在宣汉宏文学校推行的教育改革及相关工作,概括了其教育为革命和社会服务,爱国、反封建、实用和面向大众的早期教育思想,指出了他的早期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川东革命做出了贡献,也为其后来的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王维舟 宏文学校 早期教育思想

王维舟(1887—1970),原名王天桢,是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①[1]71,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其办学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23年至1925年在川东家乡创办“宏文学校”(以下简称宏文校);1933年至1935年在川陕苏区办“彭杨学校”、“列宁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筹办了“贵州、云南、西南三个民族学院”,并担任西南民族学院院长[2].

长期以来学界对王维舟的关注极少,仅见的几篇文章多限于对其生平事迹的介绍,且主要侧重于王维舟中后期的事迹,如罗布江村、赵心愚的《革命先辈建伟业红军精神励后人——纪念西南民族学院第一任院长王维舟同志》、晓英的《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王荣成的《论王维舟的平民教育思想》等.关于王维舟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至今还未有专文论述.本文拟通过王维舟于1923年在家乡创办和主持宏文学校的实践对王维舟的早期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一、王维舟与宣汉宏文学校

王维舟出生于四川东乡(今宣汉)县清溪场王家坝的一户农家,幼年入私塾,读四书,颇晓文意.早年结识了东乡哥老会首领冉崇根、同盟会成员景昌运②[3]930-935等人,先后参加了“保路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至1917年已任靖国军第七师边防司令.1920年,王维舟兵败赴沪,结识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金笠等人,同年五月加入朝鲜旅华共产主义组织,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0年冬,王维舟赴苏俄学习,辗转于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年余,学习俄语和马列主义理论,并亲耳聆听到列宁的教诲[4].1921年回国,翌年在北京与吴玉章组织“赤心社”,并向他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联的情况和新的革命理论与方法[5]110.之后,王維舟前往上海开展革命活动.

1923年春,母病回乡.此时四川在防区制下,军阀割据,百姓饱受战乱之灾、苛捐杂税之苦,人心思变.安葬母亲后,王维舟决定留乡创办学校,“培养革命人才”[4].1923年4月创办“新群女校”,接办“清溪寺小学”,次年初将两校合并为“宏文校”③,并提出振兴宏文校.是年秋,邀集进步青年冉海舫、覃明光等在宏文校旁木鱼山创建了川东北第一个早期组织——清溪共产主义小组,进行了革命宣传活动,打好了良好的群众基础”[4].

在王维舟推行的教育革新下,宏文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容校风日新月异,美誉远扬.1925年,被宣汉县知事公署授予“全县模范高小”称号[6]298.

随着宏文校的不断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愈烈,王维舟等与军阀、豪绅间的矛盾亦愈深.1925年,王维舟与周伯仕、冉海航遭到当地军阀驱赶,遂转入汉口参与北伐.此后,王波④接办宏文校,在学校极力提倡男女婚姻自由等观念.1926年秋,王波、冉雨生等几人遭到一些家长的强烈反对而被迫离校,转入梁、达、万等地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宏文校则交由宋更新等人接管.、汪精卫“清党反共”后,王维舟秘密潜回川东,先后介绍党员胡俊辉、李俊持到宏文校主持教育工作,开展革命活动.尔后,王维舟相继在梁、宣、达、万等地成立以宏文校师生为骨干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党组织,大力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农会,组建川东游击队,开展川东游击斗争,开辟川陕边根据地.1933年10月,“宣达战役”胜利后,以宏文校师生为主干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三十三军.随后,在保卫苏区、扩大红军、转移苏区的过程中,宏文校师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新中国成立后,王维舟曾两次回到宏文校,讲述宏文校史和自身的革命经历,并倡导西南民族学院与宏文校结为“兄弟学校”,2015年6月17日宏文校更名为红三十三军红军小学.

二、王维舟在宣汉宏文学校推行的教育改革及相关工作

民国元年,教育部即改革教育宗旨,将“忠君、尊孔”废止;次年9月又颁布《小学校令》,之后多次调整.1922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采用“六三三”这一新学制,较充分地体现了“儿童本位”和“教育即生活”的趣旨[7]221-225.特殊的是,民国前期的四川一直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尤以防区制时为甚,政令亦难通行.国家之教育改革对川东影响甚微,特别是课程严重与实际生活脱节的乡村地区.王维舟接手前的清溪寺小学,虽校名已更,但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现实脱节,课程限于国文、算数,教学方法亦未采用新法.其实这类私塾式的小学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它们门外挂着初级小学的招牌,其性质和私塾无异.在这种背景下,王维舟主持宏文校后,进行了人事调整、教学改革、扩建校舍等方面的工作.

(一)人事调整

在王维舟之前,清溪寺小学主要由乡贤王佐卿⑤[3]948、符培兴二人主持校务、担任教员.由于学校新办,缺乏教师,王维舟经过各方努力先后聘请了宋更新等进步青年于校任教.根据学校现存档案资料、遗存建筑的横梁文字记载和笔者走访口述整理,截至1925年末宏文校教员简况,如下表所示[8]:

另,胡俊辉、黄中夏、尹素筠(女)、陶贤俊、严仕钊、洪登月、杨淑方、吕沙鸥、符梦邯、黄一安10人是1926年后王维舟等人介绍入校任教的,他们多为党员、共青团员、先进的知识分子,均未能长期任教于宏文校,或因组织需要,或因局势不允.

从上表可知:

(1)教员大部分是由私塾转入新式学校后毕业的,他们直接或间接受到新教育、新思想的影响,入校前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王维舟的影响.

王维舟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结论:王维舟的早期教育思想和实践为关于王维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王维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