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闻报道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对比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闻报道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9

《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对比》:该文是关于新闻报道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语言,除了客观地表达命题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人的观点、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态度的功能.在对语言的客观性要求甚高的新闻报道中,语言主观性的体现对文本意义表达的影响显做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方灾难性新闻的写作差异,建议新闻工作者在语言使用中能尽量避免个人观点的表达、进而使新闻文本更加客观化.

关键词:新闻;主观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25-02

语言是说话人所谈事件的集合,是活动的方式,是做“事情”的方法.语言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在评价系统理论中,语言作为一种“手段”,通过分析语言本身,可以评价话语人对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作为功能语法理论中人际意义资源部分的拓展,评价系统理论中的评价意义,其主观和具有价值负荷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识别什么样的语言资源才是具有评价意义的,因此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对语篇进行解读.本文分别选择若干关于2016年3月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爆炸袭击事件的中英新闻报道文本作为分析对象,在“主观性”这一大框架下,根据评价系统理论探讨新闻语言中的主观性,对比分析中西方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希望对大众在新闻文本的解读上,以及对今后的主观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语言的主观性

語言的特性之一就是“主观性”,说话者“自我”的成分多少会在话语中有所表现.换句话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时候,除了话语内容本身,说话人会不自觉地在说出的话当中传达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由此,说话人的“主观”认识便会在话语中留下印记.

以往的“主观性”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分别为说话人的视角、情感,以及认识.其中,视角就是说话人观察客观现实的角度,或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进行叙说的出发点.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说话人大脑中的对事物的成像也就不同.即同一客观现状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不同的理解.说话人的语言,经前人研究表明,包含作者主观情感态度的语言表达式存在于语言表达的每一个层面.在新闻报道当中,新闻作者对新闻事件的立场、观点、情感等会通过这些语言形式传达给读者,报道者总是倾向于在新闻文本中注入自己对新闻事件的主观评价.语言研究者和读者通过对评价系统理论原则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对新闻语言中的主观性成分进行分析.

二、新闻语篇的主观性

新闻报道是大众了解时事消息的重要渠道.社会性灾难新闻的传播更是会对社会的稳定性有明显的作用影响.新闻报道者通常试图避免在新闻写作中流露主观情感态度,但是由于新闻由人写成,新闻话语中无可避免会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性,因此分析此类语篇的主观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评价理论认为可以将语言作为一种“手段”,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话语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评价理论包括三大子系统:介入,态度和级差,其中,态度次系统化为情感、判断和鉴赏.本文对新闻语篇的主观性研究,即从态度系统的三个方面着手.

(一)情感

情感是态度系统的中心,制约着其他两个系统.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悲伤或快乐,自信或焦虑等.

1.比利时法语国家电视台网站及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显示,大批旅客慌忙逃出机场大楼,机场内冒出浓烟,多扇窗户碎裂,棚顶被部分炸塌,地面上散落房顶碎片,现场一片混乱.

在截取的这段《环球时报》的报道中,带有感情的词汇如“慌忙”“一片混乱”等,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这些词汇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使用这些带有感彩并且主观性倾向明显的词汇,报道者明显想要表现出该次爆炸对民众造成的影响,对恐怖袭击持批判态度,通过对爆炸现场的描述,运用带有感彩的词汇试图引起读者的共鸣.

2.BRUSSELS -- Explosions at the Brussels airport and a downtown metro stop rocked the city Tuesday, killing more than 30 people, and wounding dozens.

而通过分析《今日美国》的报道可以发现,报道者更倾向于客观描述一个事件.所运用的词汇并没有任何情感色彩.相对应的,报道者运用数据来叙述爆炸造成的伤亡情况使做到该段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更加凸显.

(二)判断

判断以社会准则为依托,对人的行为以肯定、否定,表扬、谴责等方式进行评判.从语言层面上来说,判断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显性和隐性.在评价理论体系中,显性判定通过词汇手段进行表达,而隐性判定通过标记进行表达.标记作为对价值的判定,通常由代表中性的表意手段表示.在新闻报道中,为了表现其新闻语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新闻写作者常常运用引用或转述他人话语的方式.然而新闻报道的主观性会受报道者本身拥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影响,通过用词的选择、隐性判定等方式在文本中有所体现.

1.一名受伤男子在医院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心有余悸地说:“当时地铁刚进站,我就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做到我耳朵发聋,我匆忙逃出车厢后回头发现我前面有一节车厢整个都被炸毁了.”

《环球时报》的这段新闻文本中,报道者选取了“心有余悸”一词来表现受采访者的心理状况,非常明显地表达了自己对该次新闻事件的态度.同时,通过对受访者话语的引用,其中“震做到发聋”“匆忙”“毁”等用词,均表现了该次事件给民众造成的恐慌感,利用说话人本身的主观态度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引用话语文本本身体现了报道者对爆炸袭击的批判之情.

2.A journalist for Sky News who was in the duty-free area of the airport at the time of the explosions told the British broadcaster: "There was panic, people trying to find shelter where they were after we heard those two explosions. I could feel the building move. There was also dust and oke as well.”

新闻报道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战线杂志

新闻杂志

新闻导刊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新闻投稿网站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结论: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对比为关于对写作新闻报道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