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农民工论文范文资料 与安徽农民工外出就业选择行为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民工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2

《安徽农民工外出就业选择行为分析》:此文是一篇农民工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通过对安徽农民工外出就业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对制定和完善人口迁移相关政策,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选择;人口流动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中,提供了许多扎实而又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动机和就业影响因素(杨竹、陈鹏,2009;程名望等,2006;王春超,2011)等方面.从研究方法看,既有纯理论的研究(林竹等,2011),也有基于问卷调查的计量模型研究(白南生、李靖,2008).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现有研究成果对农民工就业-收入问题的关注度很高,对农民工就业的流向问题关注程度较少.相对于农民工个人的就业决策行为,农民工外出就业地选择显然具有一种“集体行动的逻辑”.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地选择行为不仅仅对农民工个人和家庭产生影响,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入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比以往对农民工流动积极方面的较多关注,农民工大规模跨区域流动的宏观效应,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不利影响,已开始引起理论和实践上的较多反思.有学者认为农民工大规模外出务工尽管带来了可观的劳务收入,但也导致农民工输出地区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间接证明了农民工大规模出省务工对于农民工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一、农民工就业选择面临的困境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必然伴随着人口由乡村向城镇的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由乡村到城镇、由农业到非农产业,实现了空间的转移、就业的转换;释放出巨大的“人口红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民工大规模大范围“候鸟式”迁徙流动,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重要标志性特征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10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7739万人跨省流动,8871万人省内流动,分别占外出农民工的46.6%和53.4%.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跨省流动为主①.2013年安徽外出农民工总量为1287.5万人,其中到省外务工农民工942.5万人,占全省外出农民工总量的73.2%.安徽出省农民工的80%集中流向长三角地区.

农民工跨区域、大规模流动,使农村“三留守”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凸显.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出现新的趋势性特征,一是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农民工在就业地点和行业的选择上更加理性,二是农民工代际轮换特征明显,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区域政策分割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大量农民工无法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市民化进程严重滞后,加大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培训管理等工作的难度.

二、基于安徽省的调查结果分析

历史经验表明,就业是人口流动和迁徙的根本动力.农民工流动的群体特征,都是在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个体就业地选择行为的聚集和扩散的结果,因此,农民工外出就业地选择行为背后,一定存在可以解释的行为特征和经济社会逻辑.分析和识别农民工外出就业地选择的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把握农民工迁徙行为的内在逻辑,进而为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文研究数据集为2013年安徽省农民工监测调查年报数据,对安徽农民工外出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一是在省外就业的农民工家庭规模更大,抚养系数也明显高于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平均的家庭不健康成员数也高与另外两组,这意味着该组农民工家庭负担较为沉重.

二是农民工就业地选择与年龄的相关度很高,年龄越小的农民工的就业地距离越远,越倾向于在省外就业.

三是在务工地的选择上,男性比女性的迁徙距离更远,更倾向于在省外或县外省内就业.

四是省外就业的农民工健康程度更高,但劳动强度(或者工作满勤率)更高.

五是具有小学和初中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到省外务工.

六是未婚农民工更倾向于到省外务工.69.8%的未婚农民工选择到省外就业,这一比例比有配偶农民工高了5个百分点.

七是到省外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八是务工地选择行为也随着年龄变化而有所差异.初次外出的农民工一般先选择省内就业,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后更倾向于到距离更远的地方就业,但随着就业年限延长,农民工又倾向于返乡,这反映了农民工务工行为的代际轮换特征.

九是非农就业培训也是影响农民工外出就业地选择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由于培训的覆盖面不高,其影响程度有限.只有28.3%的到省外就业的农民工接受过非农技能培训.

十是从就业方式来看,到省外务工首要依靠亲朋好友介绍(占53.1%),其次靠自发(40.5%);这反映出关系网络对于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影响.

十一在省外就业的农民工享受雇主在餐饮和住宿方面的福利要好于其他在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显然工作福利水平也是影响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做好农民工市民化工作,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农民工回流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一)做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工作.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支持力度,尽可能将农民工社会保障逐步纳入当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工生活压力和负担.

(二)拓宽当地农民工收入来源,增加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要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注重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农民工在当地转移就业的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增强这一群体融入城市的能力.

(三)出台农民工住房补贴政策.为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各种形式的房租补贴、廉租房供给或购房优惠政策,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四)加快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打破劳动力资源市场分割、信息封锁,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充分而及时的就业信息.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8,4:87-96.

农民工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安徽农民工外出就业选择行为分析为关于农民工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农民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