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资料 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资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3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资源》:此文是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年科研项目(2014B03).

作者简介:张亚明(1978-),男,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理论和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本世纪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并向世界推介的新概念.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它在短时间内就嵌入中文世界,从小范围延展至全社会,成为理论交锋的热点和利益博弈的对象.依照2003年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公约》对此概念所作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 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文化空间).”具体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概括起来,无论以何种形式留存,作为一种没有固定空间形式、通过口传身授来表现的活态文化,并以“无形”特征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需要并且主要依赖语言来保存和传递.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在“非遗”传承过程的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多样性.因此,语言资源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属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所,因地缘关系,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繁,加之来源复杂,习称之为五方杂处,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多元化的语言文化空间.本文拟以“非遗”的组成成分——语言资源为基点,阐述语言资源观念及语言资源的开发价值,并对十堰是语言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作简要构想.

一 “语言资源观”及语言资源的构成

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资源通常只指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等自然界固有的有形资产.广义的资源则指在特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所有自然或社会要素,如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等.狭义的资源观会使人类的视野束缚于对自然的依赖和索取上,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掘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信息等非自然要素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可持续性角度看,各种非自然资源再生性强,合理的开发必将对丰富和发展人类的物质精神文化活动产生重大推动作用,代表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语言资源属广义资源.就观念的演进而言,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Jernudd和Das指出:“语言是一种资源,使用一种语言的成本和获益可以用衡量一般资源或商品的投入—收益方法进行测定.” \[1\]这一论断开启了语言资源学说的大幕.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和民族,抑或是集体和个人,出于特定的目的采用或使用某种语言,都会进行收益和成本的衡量,以预算并权衡得失并做出“最经济”的选择.譬如,为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整合功能,各国政府会指定某一或某几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以作为交际工具.但真正意义的“语言资源观”体现在对“文化”的意识.如洪堡特所言,“我们不应把语言视为一种僵死的制成品,而必须在大得多的程度上将它看作一种创造过程;我们不必考虑语言作为事物的名称和理解的媒介而起的作用,相反,应该更细致地追溯语言和内在紧密相连的起源及语言和这一活动的相互影响.”\[2\]换言之,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语言“以它的物质结构系统,承载着丰富、厚重的社会文化信息,为社会所利用,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效益,所以是一种有价值、可利用、出效益、多变化、能发展的社会资源.” \[3\]“语言资源”观念的生成对国家的语言规划及语言政策的制定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若关注语言分歧带来的问题,就会致力于语言的统一而漠视语言或方言的消失;若聚焦语言的资源属性,则会维护语言的多样性,致力于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28卷第1期

依照李宇明的归纳,语言资源可细分为三类:(1)自然语言资源,即汉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文字形式;(2)衍生语言资源,即对自然语言进行研究和加工处理而形成的语言资源,包括语言知识(多以教科书和辞典等形式存在)、语言产品和语言技术等;(3)公民的语言能力,包括自然语言能力和习得外语的能力\[4\].和之对应,语言资源的价值分为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隐性价值是语言本体即自然语言资源所体现的价值,包括语言历史、文献资料等;显性价值则体现为衍生语言资源的多寡和公民语言能力的高低,包括语言的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和广义的应用效益等.通常情况下,语言资源价值的显现是逐步的、缓慢的,只有在这一语言的功能、地位以及作用发生大的变化之后才能较快的显现出来.前文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备固定空间形式,主要依赖语言来“口传身授”并表现的活态文化.以典型的“非遗”民歌和民谣为例,尽管各地风格有异,有两点堪称共性,一是题材或内容上都以反映本地习俗和风尚为常; 二是其形式多为乡土音乐加配朗朗上口的地方语言(即方言),一旦作为承载的语言形式发生变换,则此种文化形式的“原真性”特质也会丧失,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需要保护和抢救的“文化遗产”.比如“陕北民歌”已被列为我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它所用的是陕北方言,不保护陕北方言,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就是一句空话.同理,各地丰富多样的习俗也常要以方言作为载体,离开了方言,将会严重影响其表现力.可见,语言资源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语言作为工具而形成的本体价值层面,即通常所说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言风格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再生成为能为大众感知的、可资利用的各类衍生性资源.概括而言,语言资源的显性价值的基础,衍生性的经济、文化等隐性价值是显性价值的具体体现,前者是后者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如何保护语言并使之更好地发挥承载作用,是“非遗”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重要方面,而语言资源观念的形成和演进和“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存在天然的、内生性的关联.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结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资源为适合不知如何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