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李悝变法论文范文资料 与李悝变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李悝变法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15

《李悝变法》: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李悝变法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编者按:“布新猷、除旧政”,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每到新旧时代交替、国家图强振兴,总是伴随着深刻的变法运动,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这些变法推动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乃至整个历史进程,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依法治国开局之年,改革攻坚任务更加繁重.鉴古启今,本刊从第5期开始推出系列文章,对中国古代几次著名变法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李悝,约生于周定王介十九年(前450年),卒于周安王骄十二年(前390年),又名李克,魏文侯时曾为上地之守.上地,秦国灭魏后改为上郡,地处今陕西省北部的黄河以西一带.

李悝是孔子门徒子夏的学生,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了李克七篇.李悝曾相魏文侯及武侯,使国富兵强,为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他是一个由儒家转为法家的人,严格说他是法家的始祖.他在魏国主持的变法,开各国变法之先声.

从变法的时代背景看,李悝所处的战国初期,封建制、奴隶制新旧代替,前者已为经济社会主导.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革.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必须通过变法,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当时的魏国,在变法之前面临的局面是:外部环境上诸侯之间征伐日烈,军事压力日益增大;内部经济上魏国本就是三晋中相对落后的地区,富庶不如韩,军力不如赵.为增强国家实力,魏文侯任李悝为相,变法图强.

变法之一:尽地利平籴之策

李悝认为统治者要想富国强兵和稳定社会秩序,必须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他提出“尽地利”的主张.要求尽可能地开垦荒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尽地利必须首先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生产积极性产生的前提,必须给农民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因此,李悝把国家掌握的一部分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使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转为自耕农.而国家也因此得到什一之税(农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李悝提出,国家在丰年购入粮食,储存以待荒年卖出,用以稳定民食,这个措施叫做平籴.国家在丰年购入粮食,储存以待荒年卖出,用以稳定民食,这个措施叫做平籴.实行平籴旨在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他把丰年分为三等,亩产是常年的4倍为大丰收,标准是一个五口之家,种田一百亩,可收六百石;亩产是常年的3倍为中丰收,百亩可收四百五十石;亩产是常年的一倍,,则为小丰收,百亩可收三百石.除去农家常年生活水平消费二百石,大、中、小丰年都有余粮,多则四百石,少则一百石.国家收购粮食要根据丰收的情况,大丰收购粮三百石,中丰收购二百石,小丰收购一百石.李悝把欠收也分作三等,比常年减产三分之一为小饥荒,百亩能收一百石;减产一半为中饥荒,百亩能收七十五石;减产五分之四为大饥荒,百亩只收三十石.在好年成由国家平价收购粮食,用以备荒;坏年成则以平价,借以平衡丰年和荒年的粮价.他提出要根据欠收的状况粮食:小饥荒平价卖出小丰收年景购进的粮食;中饥荒平价卖出中丰收年景收购的粮食;大饥荒平价卖出大丰收年景购进的粮食.按着这套办法,不管好坏年成,粮食的价格总是平稳的.李悝的平籴政策所要解决的是现实的谷物价格的腾贵.

变法之二:破除旧制论功行赏

李悝变法之前,魏国的官禄一直是世袭的.所以为官者不谋官事,整日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不求进取者众多,为国念民者日寡.淫侈佞邪之风盛甚,公廉法正之行息绝.李悝把这些人称为“淫民”,看成是社会发展的阻力.他认为,要改变这种政治黑暗腐朽的状况,就必须首先整顿吏治.他向魏文侯建议废除贵族世袭制度,根据能力选拔官吏,取消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魏国大力提拔和重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用新的封建官僚制度代替旧的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

变法之三:定法制,编《法经》

李悝总结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的立法经验,编了一部《法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其作为立法的样板,故称《法经》.《法经》有六篇,即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盗法是关于处理盗窃抢劫财物的条文;贼法是关于毁法叛乱、行凶杀人的条文;捕法是关于捉盗和贼的条文;囚法是关于 盗贼的条文;杂法包括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禁止蝓制等七项内容;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法律的总则部分,规定定罪量刑的原则.《法经》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升迁奖惩、军功奖励都作了最完备的规定.可惜《法经》早已失传.《晋书·刑法志》和《唐律疏议》保存了其篇目,明代董说的《七国考》引桓谭《新论》披露了部分内容.

总之,李悝不愧是一代名臣贤相.郭沫若曾叹之:"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司马迁的《史记》却不为之立传,他的思想渊源和生活出处我们不能知其详了".

编后语:李悝变法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不仅为魏国的富强奠定了基础,也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他的变法思想,几乎被当时各国统治者所接受,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随后的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都在发展着李悝的变法实践.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他的变法不可避免地具有其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说缺陷之处,即过于重视刑罚的力量.对于人民群众哪怕是最轻微的反抗或违犯秩序的行为,都要予以严刑镇压.如:窥视宫殿者要截足,路上拾遗的要断脚趾.这种“重刑轻罪”的精神,一直为后世法家所奉行,至韩非进一步发展成“刑以上刑”的理论.这一点也是后期法家之所以受到民众抵制的重要原因.

同时,李悝变法中的重农思想,任人为贤理念和法治精神都值得我们推崇.尤其是其贯穿了早期法家的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制原则,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制度,主张打破礼和刑不可逾越的界限,规定太子犯法要受笞刑、丞相受贿左右伏诛、将军受贿本人处死.这在当时是极有魄力的改革举措,这种勇涉险滩、勇破禁区的改革精神值得今天每一位改革者学习.□

李悝变法论文参考资料:

李约瑟难题论文

结论:李悝变法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李悝变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李悝变法的时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