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深层乡土景观论文范文资料 与如何书写更深层乡土景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深层乡土景观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1

《如何书写更深层乡土景观》:本论文可用于深层乡土景观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深层乡土景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新世纪以来,文学界出现了一个普遍的写作风向:大部分年轻作家不约而同地将笔触伸向城市,这一文学风潮并非偶然,似和近几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有关.农民脱离土地,到城市求生存,乃至扎根城市,这貌似一种必然的选择.回头想想,我们便会发现,普遍的城市美学也是年轻一代作家的写作追求,他们即便来自农村,似乎也不愿再写农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逃离农村后对故乡已经不再熟悉,从生养他的家乡无法找到文学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作家不太认同乡村美学,觉得那是一种落后和土气,因此对乡土写作的疏离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种形势下,乡村文学的式微,如同乡村本身的衰落一样,变得势不可挡.当乡村成为文学写作的盲区时,如何来拯救这种古老的文明?而我们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乡土文学的苍凉之境?我们不可能指望通过号召来强行要求年轻人重返乡土,他们逃离乡村,对土地变得冷漠,大部分并不是刻意的伪装,而是缘于某种精神自觉.只有很少一部分写作者,仍然保持着对乡土的眷恋,这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有着灵魂上的难以割舍,李春龙就是这样的诗人.作为七○后,他没有像很多同龄诗人那样选择城市书写,只要一下笔,就自然地回到了生养他的那片大兴村的山水,他要为这个村庄记录下那些即将失传的点滴,同时也见证风土人情的变迁.

对于乡土抒情诗,经历过一九八○和一九九○年代的诗人应该不会陌生,它甚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学趣味.尤其是当海子去世后,大量的伪乡土诗充斥诗坛,一度引起了全国性的乡土诗歌潮流.现在来看,那种书写显得过于空洞而虚假.后来有诗人纠偏了那些宏大的伪抒情,将重心转向了人本身,从农村人的悲苦命运中寻找诗性的源头.比如新乡土诗人田禾即如此,他的农村出身和写作上的苦难意识,通过个体经验的转化,由此获得了新的空间.李春龙有着和田禾大致相似的人生经历,根源和血脉都在农村,即便身体离开了土地,也往往在精神层面上无法完全摆脱乡村的影响.

李春龙的诗歌在气质上就是属于乡土的,他没有为了刻意追求某种风格而去虚假地抒情.因为无论从诗歌的气味,还是落笔时的习惯,都可见出他对大兴村的深厚情感.他之前曾出版过一本诗集,名为《白纸黑字的村庄》,这应当是其乡土书写心志最生动的体现了.生动,当是李春龙乡土书写的一个重要面向.之前很多伪乡土诗之所以无法打动人,皆因诗人们对于远方的想象太刻意,太虚假了,只是为了突显乡村诗意的一面,而遮蔽了其诗意背后的落差和疼痛.这种美化乡村的书写,和城市人对乡村的自我想象有关,他们所书写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乡村,而是想象中的乡村,这才会出现那些空洞的山水描绘,那些田园牧歌式的向往,那种世外桃源般的追慕,这些只是古老乡村的一个侧面,而非全部.当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其实遭遇了大规模破坏,美好不再,接踵而至的,就是那些现代性地侵蚀,被剥离出土地的人再返回对其的认识,就徒剩了想象.当更多农民希望自己的土地被工厂征用而要求赔偿时,我们从物质回报层面上能够理解他们,这正是他们所渴望的,土地已无法养活自己,和其如此,还不如不耕种了,获得赔偿后到城市里谋求生存,既体面,又干净,这应该是很多中国农民的愿望.可是,农民一旦脱离了土地,那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李春龙对此是有自己的反思的.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来书写自己的村庄,还是希望能以此保存某种乡土记忆,让这样的文明得以传承.

李春龙何以如此钟情于他的大兴村?他曾专门写过一首诗来回应这种追问.“我为什么一直在写大兴村/因为我生在这里/我的啼哭我的欢笑/我的现实我的梦想/都是从这里出发/和生俱来别无选择//我为什么一直在写大兴村/因为我最熟悉这里/一草一木一人一狗/一山一水一春一秋/写起来都特别顺手//我什么一直在写大兴村/因为无论是以前在村里/还是现在在村外/都离不开一个村字/大兴村是一滴墨水已浸入我的身体/而我的心眼那么小/一滴墨水/已装得满满的”(《我为什么一直在写大兴村》).这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诗人书写大兴村的理由朴实、纯粹,不带任何虚饰的成分.有了这样的理由,大兴村才在其笔下有了出路,一草一木才会生动鲜活,一山一水才有了精神领地.

——或许是在这个意义上,李春龙以诗歌的方式参和的对乡土文明的诗性重建,在经验的层面上获得了其合法性.他笔下的大兴村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着其内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他多用组诗或系列诗来表现故乡的风土人情.在吴投文教授对其的访谈中,李春龙曾如此感慨:“从二○○五年开始,我一心一意写‘大兴村’,觉得写什么都顺手,越写越深入越透彻,越写越有话写越能打动自己.”比如他的“大兴村”组诗、“大兴村亲人”组诗、“我是在村里或是村外”组诗、“我把世界分为村里和村外”组诗,总之,如他在诗中所言,离不开那个“村”字,这种坚守更是灵魂上的认同.他热衷于从实感层面来表达自己的思索,而不是空对空的抒情.他曾数次写到鸡蛋枣树,尤其是《一棵树的离去》以睹物思人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曾谋面的爷爷的思念和追怀.当不再结果的老枣树被父亲叫来挖土机“连根挖去”后,诗人内心的那种不舍和疼痛可想而知,其娓娓道来的语调,更像是在为大兴村寻找其在精神史上的位置.他将笔墨集中于此,不单纯是为了突出乡土气息,他是在为一种记忆的消失而哀婉,而痛惜.

李春龙虽然在书写乡村,但他并未像有些诗人那样,要着力刻画乡村的凋敝和败落,尤其那种对凄凉之景的无限放大,以显出批判的锋芒.诗人对大兴村的书写,即便是平视的,也带着某种隐秘的希望.相对于那些破坏性的、消解性的书写,带着建构色彩的写作显得越来越稀有.我们总是希望对农村进行改造,让它变得更现代化,和城市同步,然而,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恰恰丢失了太多乡村所独有的文明和景观.

对乡土的拥抱,不一定非得通过无条件融入来完成,诗人其实也可以和其保持距离,而且这距离是一种美产生的前提.李春龙在竭力拯救他写作蓝图中的乡村文明,并试图建构属于他自己的乡土王国,但他很大程度上只能在纸上完成还乡之旅,就像海德格尔所言,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对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来说,这好像是一种宿命,可我觉得,这不是诗人乡土书写的障碍,他只是以自己的热情,融化了那些几近僵化和板结的乡村观念.可能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觉得,李春龙这样的诗歌有着浓郁的乌托邦色彩,但是,他并没有去美化乡村,他只是在打捞行将消逝的乡村历史,而且很多书写是个人化的,独属于他内心的隐秘存在.不像有些诗人过于注重公共性的呈现,最后导致书写的平面化,给读者的感觉也是同质的,重复的,缺乏能打动人心的亮色.在这一点上,李春龙的个人书写让人有信任感,他既写出了乡村的困境,也描绘出了某种潜在的美好.

深层乡土景观论文参考资料:

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景观生态学论文

结论:如何书写更深层乡土景观为关于深层乡土景观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乡土景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