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课程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课程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1-17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此文是一篇新课程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新课程标准 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37-02

新课程标准是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之所以称之为新课程标准,是相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而言.运算能力作为新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关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研究不胜枚举,在2011年之前,国内学者对7—12岁儿童运算能力方面有大量研究,包含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主要关注数学概念的掌握与数学运算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仍以数学概念的掌握为基础,但运算能力的培养更加系统了.为了了解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及时提出相应对策,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研究.

一、运算能力的内涵

笔者主要从运算能力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来分析运算能力.

(一)什么是运算能力

有关运算能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小学校各科教授法》中的算术,之后在1923年《算术科课程纲要》中提到“计算宜注重练习,以便养成正确而迅速的习惯”;在1940年的《小学算术教学法》和1952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等文件中也提出,要培养儿童熟练的运算技能;1952年以后,受前苏联影响,我国的算术走向了“对、快、训练”的道路;2001年《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2011年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从历史的视角审视运算能力概念的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运算能力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与运算能力相关的概念分析

要想深入了解运算能力,就必须清楚运算能力的内涵和外延.第一,何为运算.标准解读(2011版)指出,运算是指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通过计算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运算实际上是一种抽象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看做从A到B的映射,也就是两个元素的集之间元素相互对应的关系.例如,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2+3”就是从“2”开始向前数3个数得到“5”;“3-2”就是从“3”开始向后数2个数得到“1”.第二,何为运算技能.标准解读(2011版)指出,运算技能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比如,学生学过四则运算后,知道计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学过加法交换率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换加数的位置,进而快速地进行运算.

二、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自从引入计算器的使用后,有些学生开始过分依赖计算器.笔者曾经就20以内的加减法考查二年级学生,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完全做对,有一些学生不用笔算、口算,而是直接拿计算器计算.这样的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引入计算器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进行复杂运算的负担,提高运算的效率,而对于基本的运算问题,如果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就会降低小学生的运算能力.现阶段,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普遍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一)机械训练

以往,我们一旦提到“题海战术”,就会联想到“机械训练”,会毫无异议地把它判定为教学中的弊端.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机械训练.之所以称之为机械训练,是因为有些教师在学生运算方面的评价存在问题,误以为学生的频繁出错,是因为学生训练的题目太少,运算不熟练.实际上是因为教师过于重视运算结果,忽视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引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问题上及时改善,那么“机械训练”的说法就不存在了.

(二)算理、算法不明

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指出,“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由此可见,理解算理,寻求算法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孙晓天教授指出,算理事关于什么是运算以及使运算可执行依据的道理,除了算理之外的基本都是算法.算理应该有所限制,算理越多,学生探索算法的空间越小.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探索计算的过程,直接讲解计算的方法,以至于学生不清楚算理,只是机械地记住怎么计算.

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有一个例题,“邮递员说:我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问: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学生知道用乘法运算后,教师立即让学生列竖式进行运算,没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生搬硬套地讲解列竖式,导致学生只是记住怎么列竖式,却不明白为什么.实际上,学生此时还不知道怎样列竖式,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探索运算的过程,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然后尝试总结运算方法,列竖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提升运算能力.

(三)估算意识不足

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在第一学段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讲解估算时,过于重视估算技能的掌握,而忽视讲解估算的内涵,以至于许多学生不知道学习估算有什么用.以大学宿舍楼的热水器为例,我们可以说一说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比如,某大学9栋宿舍楼只有一个热水器,冬天的时候,排队打水的人特别多,由于热水器的容积有限,一次烧的热水只供三个人装满茶壶,然后热水器的温度就从100摄氏度降到60摄氏度.为了估算热水器再次上升到100摄氏度的时间,笔者观察热水器上升1度所需的时间大约40秒,那么60度和100度相差40度,等到热水器达到100度,需要40×40等于1600秒,1600秒约等于26分钟,那么笔者只需在26分钟后再过来接开热水就可以了.因为小小的估算,能够顺利地喝到开水,这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一件乐事呢?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运用估算,教师在讲解估算时,应该联系具体的生活情境,既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能让学生学会估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单单传授知识.

新课程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杂志

新课程投稿

新课程编辑部

新课程刊物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为关于新课程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