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分析法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层次分析法弹性城市评价体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分析法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23

《基于层次分析法弹性城市评价体系》:本论文为您写分析法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以“社会、经济、城市体系和服务、城市管治”为框架,构建弹性城市评价体系.通过文献统计,获得指标因子群,将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统计制度的指标剔除.通过频度分析,进行指标同类合并,并利用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的评选,运用层次分析法将这些指标按照其关联和隶属关系构建成4个准则层、多个领域和因子层的 层次结构,通过专家打分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两两打分,最终得出各级指标的排序权重,为弹性城市的实证评价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弹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化的快递发展和特大城市的不断增加要求城市具备更多的弹性来面对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经济危机、人口快速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弹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和理想城市发展模型被提出.城市弹性能力也成为当前评价城市发展和抵御危机能力的最新和最重要的视角.Cumming总结了现代弹性城市的定义,即弹性城市是城市系统完整性、协作性、基于当地条件的自我发展性的体现,同时是城市系统各部分如城市要素、文脉和历史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学者认为城市弹性是指城市系统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以及从灾难中自我恢复的能力,而社会弹性、经济弹性、组织弹性和工程(技术)弹性是弹性城市框架中的4个不同方面.

国际上从2010年开始进行弹性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美国伯克利大学和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现状所提出的,虽然覆盖面较宽,通用性较强,但在地域适应性方面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特性问题,探讨我国城市弹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弹性城市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1.1国内外弹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构建指标体系是为了使弹性城市这个抽象的复杂系统变得可以被理解和度量,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Gunderson和Holling提出,在系统的状态不发生改变、能吸收改变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受干扰的程度来量化弹性.但是关于弹性系统,尤其是弹性城市的量化、评价及实证的研究从2010年后才逐渐开始,正处于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也将成为国内外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表1归纳梳理了目前国外弹性城市指标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基于城市系统、基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等两大类型.由于不同国家和机构对弹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理解和弹性目标的差异性,指标体系的分类和指标的选取也是有区别的.

从现有评价指标中可得出以下结论:1)从目标来看,弹性城市评价指标可以衡量城市应对社会变化、经济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的能力.体现在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多样化的经济构成及稳健的财政管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2)从结构上来看,指标体系一般采用2层或3层的结构,围绕相关专题或领域进行分类.绝大多数的指标体系都分为3~5个专题和领域,每个专题都有4~5项指标,每一项指标又有5~6个变量,也就是说,总的指标数在150个以内.3)从内容上来看,尽可能利用了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家、区域和城市性能的指标,使指标的代表性可以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我国目前对弹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国外弹性城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定量和实证研究尚未开始.

1.2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弹性城市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可以将定性和定量因子在同一尺度下进行评价和比较,是一种科学的系统工程决策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將复杂问题分成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每一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对其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最后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

1.2.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弹性城市相对于其他相关的城市评价指标,应具有问题导向性和对风险的针对性,更关注城市系统能够抵抗多元压力,并具有多样化的吸收能力_8],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健康、政策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构成弹性城市系统主要的要素都应在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其次,弹性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系统,是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等各方面相互作用的体现.城市系统正常运行依赖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以及各层次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指标体系也要体现出系统性和层次性,即高层次指标是低层次指标的概括,低层次指标是高层次指标的分解和基础.

1.2.2确定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综合参考以往文献,并根据对现有指标体系的分析,从构成城市系统的社会、经济、生态、物质空间、政府治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出发,确定我国弹性城市指标体系按社会、经济、城市体系和服务、城市管治4大类,准则层、领域层及因子层3个层次构建框架.

1.2.3指标的选择

指标选取一方面要和国际接轨,其代表性要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另一方面,评价指标要适应中国国情和统计制度.根据分类框架,在指标的初选过程中,参考国外较有权威性的如“弹性城市指标研究”等9个指标数据库,结合我国相关4个城市指标体系(见表2),将明显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统计制度的指标剔除.通过频度分析,将指标进行同类合并,优选出一定数量的备选指标.

利用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进行指标的评选,邀请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学者、政府管理者、房地产开发行业代表等共30名,其中高级和中级职称专家所占比例分别为29%和36%,通过专家对备选指标的选择,确定最终的人选指标.

1.2.4各级指标权重确定

专家问卷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标的评选,另一方面是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两两打分.为定量区分各层级指标的重要程度,需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见表3),构造AHP判断矩阵.

分析法论文参考资料:

文献法

婚姻家庭法论文

文献综述法

结论:基于层次分析法弹性城市评价体系为关于分析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