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自然崇拜视点论文范文资料 与当代艺术中的自然崇拜视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然崇拜视点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9

《当代艺术中的自然崇拜视点》:该文是关于自然崇拜视点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从德国浪漫主义传承来,德国艺术与自然崇拜是有密切联系的.艺术家把自然风貌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通过对场景的主观化表现,诉说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巍峨的群山经常和十字架、哥特式教堂组成大自然与宗教的融合为一的象征,不再以圣母形象和基督来象征宗教,而是把自然作为一种象征.

[关键词]当代艺术 自然崇拜 社会雕塑

一、回归到物质本身

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艺术与同时期的美国艺术有着差异性,这与地域性的文化历史传统有关.60年代欧洲艺术受表现主义影响所体现的自然崇拜具有神秘学倾向,艺术家借用自然界的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将它们赋予一种精神上的内省和崇高.欧洲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物质材料的选取,同样也影响了后来的美国艺术,不同的是,美国艺术家反对艺术的浪漫主义式的自我表现与个体精神的崇高,主张艺术回归到自然的纯物质的再现当中,呈现一种非符号化的具体性,消解艺术家个体性.

波依斯作为德国后现代艺术家,面对杜尚的遗产,继承并发展了其艺术观念,提出“社会雕塑”这一新的艺术概念,结束了现代主义阶段且把艺术推进到后现代主义阶段.波依斯观念一方面是对虚无主义的反抗;另一方面是对德国浪漫主义、表现主义传统的继承,在浪漫主义、表现主义传统影响下的自然崇拜基础上发展“社会雕塑”与“扩展的艺术观念”.波依斯艺术中有着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相互依存的倾向,其有着宗教的崇拜,在德国浪漫主义中,宗教被自然代替,波依斯把自然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拜.波依斯重新去发现人与自然具有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来自于浪漫主义传统,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动物符号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崇拜感,并且用来解释和说明事物之间的基本关系的隐喻,用它们来说明秩序和凌乱、感性和理性、冷和暖之间的关系.波依斯对自然界各要素的感性挪用,则体现在他对自然形体的转变,将能量、物质、光环进行塑造,就像人类和动物被大自然塑造一样,他所理解的艺术创作是为实现社会雕塑这进一步目标.在他的行为、装置,及雕塑和物质艺术里,应用充满能量的物质,具体改造艺术理念,如使用油脂、动物油、植物、动物和蜂蜜等.

但是,同时期的美国艺术则反对波依斯艺术中表现物质材料的精神隐喻,他们更希望表现纯粹性的物质和当下,回到最初的原则.如极少艺术,纯粹的物质性是极少主义追求的,就像巴巴拉罗斯所讲:一种艺术样式,和之前浪漫式的、传记式的抽表风格比较,可以看作空泛的、非个人化、中性的、机械式的风格,而且它的内容和情感的丧失,让人们感到尤其惊讶.极少艺术家对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使做到他们对物质材料本身的特性着迷,物质材料自身的种种特性便构成一种“自然”.这在极少主义艺术家卡尔安德烈的作品中有很好的反映,其使用的材料强调硬度、颜色和重量,且材料本身的特性使人有一种大自然的感觉.

二、第三自然——对自然的当代表现

中国当代艺术对自然的表现,离不开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中西方艺术对自然的表现,因历史文化的各异呈现不同.人类对这种支撑着自身的总体事物的观念以及表达方式,也就构成了哲学层面的自然观,也构成了不一样的审美文化以及丰富的艺术视觉形式,这样理解以及表现自然,或者关于认识和表现原本自然状态,即称为第二自然,包括各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在主张自然包含人类生命往复循环不止、生生不息的同时,更强调“道”的最高境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事物发展和运行的必然规律和必须遵循非人为的本然状态的准则,即是人的自然状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自古以來对自然的观念即是顺应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所以,人的所作所为应该服从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进入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和西方不一样的是,中国的风景画如山水画,并不是刻意重新表现有时空性的自然风貌,而是借用传统*法则“三远法”将视线作自由推移,用起承转合的线条进行书写,使用皴法对山石肌理进行表现.但是却可以用纯粹节奏化和诗性化的形象来表达.而且,祖先们还创造了一种“卧游”山水的方式来进行审美创造.以当今的视角来看,要通过长久的研究和磨练才能领悟这样高意象化和高内在化的审美意象.不论是对西方人,还是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皆要求极高的审美能力,要不难以共享.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人类能否自在地自行判断,也关联到是否可以理性自由地建造人与自然共同体.

现在中国艺术家正在批判和否定破坏自然,提出了严肃的立场.在态度上已大程度上超越了明清时期的画家,他们对待自然时总是持徘徊的态度,而且对传统原则基础也有依赖.他们以外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自然已经是一种危险的方式,哪怕这自然已是被毁坏了的“二手”自然.现在艺术家真正需要做出的行动,是让我们成为一个内在者,这个内在者是属于自然的,以内在者的姿态去分享式、参与式地对待自然、表现自然和感受自然,利用世界范围的材料和视觉语言,把古代智者们在自然意识和人方面做出的贡献提取和转换出来,形成新的自然形象,即是自然的第三种状态.这种状态符合未来的趋势和发展.

这种第三自然与波依斯自然崇拜一样,体现的是对当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再创造,重新塑造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东方式的文人理想主义,也不是西方人与自然二分的关系,而是将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到社会各种渠道去创造,介入到社会各种机制当中,这与波依斯自然主义艺术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传统艺术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是艺术中的主题.自然意识在艺术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大型展览的举办是在重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这次展览探讨当代艺术在国际化语境下,如何将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识运用到当下,重新建构艺术创作的新思维方式.《云上的生活——即形而上的生活》是艺术家王长明的代表作品,他利用太湖石做作品,做成旅行箱、座椅等生活物品.太湖石体现了文人文化色彩,也是艺术家王长明的一种内心情感和记忆.中国当代艺术对自然表现基于提取传统艺术对自然表达的要素结合当下的认知,其物质材料与西方当代艺术物质材料的不同在于,这种物质材料本身具有人文精神.

三、自然物质材料的文化身份

中国当代艺术表现自然物质材料,应当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艺术对物质材料的表现不同,中国当代艺术表现自然物质材料讲究于传统的脉络,一种文化身份的延续.尤其是对于中国现阶段的消费文化,物质和资讯的爆炸性发展,艺术家急需反思,和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艺术家面临创造力匮乏的困境,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了.

中国当代艺术一直以来尝试重新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都是1980年代“新潮美术”的活跃人物,如徐冰、蔡国强、吴山专等.之后,艺术家以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姿态出现,后来纷纷由以前对传统的叛逆转向对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汲取,从艺术载体的材料,进而研究和探讨材料本身的价值意义,其中包括它的象征意义与一个时代所具有的文化符码特征的研究,在过程当中不但呈现了它在创作中功能性的转换,从其他角度也表明了艺术的发展经过坚持追逐内在精神的过程.艺术家在与材料语言的对话当中,使做到他们在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获得了新的方法论,于是从原先的欣赏与唯美当中转向一种群体性对话,这种结局的产生应证了一种转换.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通过介入到中国的现实社会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它的发展进程就已经有“中国文化身份”,而且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当中就隐藏着当代的“文化身份”,即对艺术家呈现的知识分子性,即是批判性,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揭露与批判,便是中国当代艺术对中国当代文化身份的指向.

自然崇拜视点论文参考资料: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自然杂志订阅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指数期刊

自然杂志

人和自然杂志

结论:当代艺术中的自然崇拜视点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自然崇拜视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自然崇拜视点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