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逆城市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逆城市化乡镇公共品最佳供给模型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逆城市化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0

《逆城市化乡镇公共品最佳供给模型分析》:本文关于逆城市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乡镇作为人口城市的起点和逆城市化的终点,在人口双向流动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尽管逆城市化现象在目前才刚刚开始,由纯农与非纯农人口构成的乡镇最佳人口规模与公共品最佳供给模型分析表明,非纯农人口构成乡镇与纯农业人口乡镇相比,最优城镇人口规模增加,最佳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农民的福利得以改善.增加乡镇中的非农业人口,有利于改善乡镇社会公共品供给水平,也是促进乡镇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 键 词:乡镇;公共品;供给模型;人口规模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2-0067-04

一、逆城市化与乡镇建设

上世纪起,在包括美国与欧洲共同体在内的多数发达国家,逐步出现人口由特大型与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县乡回流的趋势.这一显著的人口分布变化,在相关学术文献中,普遍被称为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理论起源于英国城市学家Ebenezer Howard 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他认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有助于缓解城市拥挤、改善环境、降低生活成本、促进乡村发展 [1] .近年国外学者针对逆城市化所做的研究多集中在需求方,即研究影响城市居民到乡村居住需求的社会经济学因素.Irwin等人在2010年提出的观点,“自然资源便利是导致美国逆城市化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成为这些研究的典型代表 [2] .

2006年开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城市人口膨胀、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市民生活和居住成本升高等因素所造成的“大城市病”在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频现,甚至出现了“逃离北上广”等现象,标志着中国从特大城市开始,逐步进入逆城市化阶段.针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中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开始逆城市化的相关探索,就经验描述、事例分析和城市病带来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推论与探讨性研究.目前,缺乏系统性的供给方特征和模型,定量分析逆城市化影响小城镇与县乡特征的相关理论性研究报道 [3] .

乡镇作为人口城市化的起点和逆城市化的终点, 在人口双向流动的现代化社会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尽管逆城市化现象目前在我国尚不普遍,但随着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吸纳能力和劳动力供给矛盾的加剧, 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和乡镇就业、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逆城市化现象将会与经济发达国家一样,规模会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乡镇建设不仅要考虑如何有效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要考虑吸纳逆城市化的人口转移.

二、 乡镇最佳人口规模与公共品最佳供给模型与分析

中国乡镇的发展在经历千百年的自然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既受人文历史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经济与自然的影响,进入商品社会后,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我国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城镇的经济中心功能、 文化中心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城镇居民能安居乐业,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本文专门探讨乡镇的最佳人口规模和公共品最佳供给水平.本文将这些乡镇归纳成两种:纯农民居住的乡镇和农民与非农业人口混居的乡镇(即非纯农人口乡镇).在乡镇的归纳处理中,不考虑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的比例对参数的影响.

本文以两个乡镇为基础进行分析,假设乡镇一的居民全是农民,乡镇二混居有农民与非农业人口,假设两个乡镇在其他方面完全同质,据此推导两个乡镇经济系统的最佳人口规模与公共品最佳供给提供水平,分别建立理论模型.

本研究采用纳什均衡的方法,选取边界条件进行比较,以农业家庭、耕地面积、非农与农业人口等作为计算参数,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萨缪尔森规则,推导出城镇最佳人口规模和最佳区域性公共品规模,并对两个城镇的最佳规模进行比较.

(一)模型建立的条件

假设乡镇一和乡镇二各有可耕地L公顷,由Na个同质的农业家庭耕种;这些同质的农业家庭,分别由m个家庭成员构成,每个农业家庭的耕地面积为I(l等于L/Na);每个农业家庭,通过农业生产活动获得收入W(l)元,W是一个二阶可导的严格凹函数;使农民家庭收入最大化的家庭农场规模可用l*表示,由等式l*等于mL/Nf决定,相应的农业劳动力总数为Nf(等于nNa),如图1所示.

本模型中,暂不考虑转移支付.乡镇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为所辖地区提供G个单位的区域性公共品,区域性公共品为辖区内所有居民服务.乡镇一没有非农业人口,乡镇二中居住的非农业人口用Nu表示;无论是否从事农业活动,所有居民平均承担公共品供应的成本. 我国自2009年起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农民依然缴纳消费税等间接税 [4] ,模型假设符合我国现实情况.

当区域性公共品的供给水平固定为G个单位时,成本大小取决于乡镇政府辖区内的人口N(等于mNa+Nu等于Nf+Nu)与辖区大小L.随着辖区大小L的增长,运输成本等因素也增加,进而使总成本增加.由此可知,区域性公共品成本函数CR(G,N,L)与所有参数有正相关关系.对于给定的G与L,平均成本函数CR(G,N,L)是N的一个U型函数,最小值为N*,并假设N*>Nf,如图1所示.

(二)纯农业人口乡镇的模型建立与分析

假设乡镇辖区内人口总数N全是农民,即Nu等于0,Na等于N/m?圯l等于L/Na等于mL / N. 每一个农业居民个体的效用,一部分由对复合商品的消费产生,可以用[W()-CR(G,N,L)/N]表示;另一部分则由乡镇内其他居民共同消费的U个单位区域公共品产生,可用U(G)表示,U(G)是一个凹函数,并且具有连续递增与二阶可微的性质.综合两部分,得出一位典型农民的效用币值函数W(-+U(G).对于乡镇一的政府而言,最优化问题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

maxN,GW()-+U(G) (1)

逆城市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逆城市化乡镇公共品最佳供给模型分析为适合逆城市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台湾逆城市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