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范文资料 与威海市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村劳动力转移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03

《威海市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威海市通过吸收大量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群三轴一带”的城镇网络.但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还存在限制政策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农名工待遇有失公平、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城市财富被分流、公共服务质量被拉低、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放宽落户限制,消除地域歧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能否处理好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结合山东省威海市的城镇化建设,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威海市城镇化发展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威海市城镇化率大幅提高,截至2013年,已达到了58.7%,比2000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威海市不仅城镇化率高,而且质量指数仅次于青岛,位居山东省第二位.威海市在城镇化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还不断完善城区内的村落改建.为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2007年就开始推行改建城中村的计划,截至2013年,全市对70多个城中村进行改造,实现拆迁31339户、340余万平方米.

威海市城镇化能取得较快的发展,不仅在于其拥有先天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城镇的自然扩展,还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密切相关.威海市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的本地农村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农村劳动生产力的转移,弥补了用工缺口,迁入的劳动力成为威海市城镇化的参和主体,促进了城市商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推动了威海市的城镇化建设.目前,威海市正加快体系较完善、层级较分明的城市网络建设,形成了“一群三轴一带”的城镇网络.“一群”指以威海市区为中心的城市群;“三轴”是威海城区—文登市—乳山市一线,威海城区—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和文登市—荣成市一线;“一带”即全市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的小城镇.

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限制政策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为了解决城市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威海市颁布了相应的就业指导管理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会产生引导效应,解放了城镇职工流动的禁锢,但更多地是对农村劳动力流入的限制,阻碍了部分农民劳动力进入城市某些领域和行业.

(二)农名工待遇有失公平

在就业权的表现上,城市劳动者比农民工更易于获得条件相对优越的工作岗位.部分城镇用人单位会对农村员工给予低于城镇员工的待遇,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且增长缓慢,从劳动时间上看,城市职工一般8小时工作制,而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更长,在安全生产、卫生方面农民工也得不到足够的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在威海市建筑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三)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

首先,居住环境较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居住问题突出,威海市农民工的住房面积仅是城市居民的1/3,面积狭小,生活配套设施缺乏,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房租逐年上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不覆盖农民工,导致农民工在威海市安家落户困难.其次,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但以己为鉴,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而城市教育体系未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幼儿教育是威海市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短板,公办平价幼儿园数量有限,农民工子女入园难.第三,社会保障不能满足农民工需求.一是保障面有限,从1998年开始,威海市就推出了一系列农民工养老和医疗保险政策,但在实施中困难重重,很多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例如,社会保险缴费率过高,农民工大都不愿从有限的工资中拿出这部分资金,企业也缺少缴纳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也不够.二是缺少相应的医疗配套设施,加之城市中的医院收费标准较高,农民工凭借微薄的收入难以负担,致使许多人在生病或遭遇工伤后选择返乡治疗,无法享受到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设施的服务.

(四)城市财富被分流

农民工转移到城市后收入高于农村,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出于强烈的安土重迁思想,农民工会将收入带回农村,供家庭消费或者兴建住宅,结婚生子,攒钱养老,而这部分收入就无法在城市进行再生产,会导致城市的财富被分流,影响城市财富的聚集.

(五)公共服务质量被拉低

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较高,会不断会流向高工资地区,造成社会公共服务成本过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工生活中普遍存在缺乏保障的问题,他们原本的参保积极性就较低,在高流动性下,难以保证续保率.此外,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城市,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城市公共服务资金的配置,加上高流动性,使得城市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六)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普遍较低.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目前在威海市农村劳动力队伍中,文盲 3.3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有29.63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72.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7.16万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4万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了其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工资待遇的增长,限制了职业的选择,难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他们在企业生产中担负着一线生产任务,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尽管部分劳动技能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完成,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参加积极性较差,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进程相对较缓慢.

三、对策建议

(一)放宽落户限制,消除地域歧视

2013年威海市颁布新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落户中心城区或者市县城区做出了新规定,但仍以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而且倾向于本地农村劳动力,对外来农村劳动力落户仍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和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外来的农村劳动力在威海工作难以享受到威海市民待遇.因此,在接纳外来农村人口时应充分考虑其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和所做的努力和贡献,针对那些具备一定在城市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可以适当放宽落户政策限制.

(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农村劳动力大多文化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生产工艺复杂或者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劳动.因此,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前提是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首先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尤其针对贫穷落后的地区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建设农村教师队伍.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在村镇建立具备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场地、设施的学校,明确职业学校功能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另外,要做好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劳动力.

(三)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

目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处在城市生活的底层,属于弱势群体,很多权益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加强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首先是要推动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妥善处理劳动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进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其次,设立专门的农村劳动力权益保障机构,切实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有效保障,重点推动社会保险覆盖到农民工群体.

[参考文献]

[1] 黄坤明.城乡一体化路径演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王宜琦.山东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由威海市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分析引起的思考[D].重庆大学,2011.

[3]姚上海.新农村视野下中国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流动行为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2).

[4]马庚存.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加速城市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2(4).

(责任编辑:张彤彤)

农村劳动力转移论文参考资料:

农村经济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农村教育论文

农村经济和科技杂志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结论:威海市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