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黄庭坚诗歌论文范文资料 与黄庭坚诗歌中藤意象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黄庭坚诗歌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17

《黄庭坚诗歌中藤意象分析》:这篇黄庭坚诗歌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内容摘 要:黄庭坚笔下的藤意象一方面为不同诗歌的主题服务,另一方面则贯彻着其统一的风格;概括来说,就是古朴苍翠而富有生命力.本文在概括山谷诗中藤意象整体风格的同时,分别描写瘦硬险奇的山野藤,充满理趣的禅院藤,生新文雅的案几藤,分类分析三种环境中的藤植物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和独特风格.

关键词:黄庭坚 诗歌 藤意象

藤生长在深林,或青翠可爱或苍郁沉着,原不过是深林一景.当它投射到人就开始了不同的精彩;商人看见藤的坚韧堪做家具,植物学家发现藤的攀援属性,诗人们则生发出一个深隽的藤世界.他们笔下的藤或闲适澹泊、一展文人趣致,或沉郁深刻、充满理趣哲思.可以说藤如同一张细密的网,捕捉情感时细腻而带有不同诗人的个性;更如一张隐形的大网,无形之中网罗时代的共有情绪.

最早出现藤意象的诗歌作品是《诗经》i中的《葛覃》和《葛生》.“葛之覃兮,施之中谷,维叶萋萋”用藤蔓植物攀爬速度之快比兴深谷的生机盎然,用葛藤的苍翠比兴深谷之色彩明艳;“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则用葛藤和牡荆枝相互缠绕象征夫妻感情深挚.自此,藤作为植物,在古代诗歌语境中或昂扬激越或婉转缠绵的两种风格初具规模.

后来的诗人们一方面用藤起兴,尽可能地还原植物藤的面貌和环境,暗合情感的抒发.如“旅葵应蔓井,荒藤已上扉等潋滟故池水,苍茫落日晖”ii,悲凉之情在荒芜之景的氛围中浮出.另一方面又借藤抒情,将藤的特性比拟作人的情感.如阴铿的“藤长还依格,荷生不避桥”iii,在写藤缠绕窗格时采用拟人化的“依”字,用藤对“格”的依恋照应诗人的荆楚之怀,使依恋之情也含清丽柔婉之气.而无论对藤这个素材怎样处理,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总离不开明媚清新、深沉低徊这两个维度.

当藤“旁逸斜出”成为器具时,往往又增添了各自的象征意义.如藤杖作为隐逸禅性的代表,藤杯借喻诗酒年华.诗境得以扩大,文雅之气也随之展现.

及至黄庭坚的诗,藤开始在本色基础上有了鲜明的审美特征.他笔下有藤45处,既可作极古雅的藤纸,又可作极广远的崖边藤,极大地扩充了藤意象的表达容量,强化了藤意象的存在价值.细小的藤蔓能支撑起悠远闲适的自然空间,能渲染佛道清逸出尘的味道,也能衬托文人的雅趣,更是构成山谷诗独特风格的重要元素.这就是黄庭坚的藤“王国”.

一、山野幽藤

王维有诗:“深林人不知”,深林中的藤大概也处于这种状态.而为了描绘“人不知”的藤,营造幽深静谧的山野环境,黄庭坚往往使用一些固定化、符号化的语词,如“寒藤”、“瘦藤”、“老藤”等,使山野带有了个人化的峭拔惊心.此处自然景物藤有别于前代的藤,自然空间的广阔增加了其苍茫峭拔的意蕴,幽静深邃的环境衬托的是其惊人的生命力.

“阴风搜林山鬼啸,千丈寒藤绕崩石”、“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泽皆龙蛇”、“北风古树折巅崖,苍烟寒藤挂绝壁”iv等诗句中,藤孤独沉默地生长在绝地、悬崖、深林,险峻的生长地决定了它的“寒”,这种寒气又反作用于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藤的细弱和大环境的恶劣又形成一种张力,在静态画面中加入动态的想象,倍增环境的险峻,也凸显了植物的感染力.“瘦藤”则更多的表现了一种险奇,如“不知青云梯几级,更借瘦藤寻上方”、“走送书堂倚绛纱,瘦藤七尺走惊蛇”v等句写出了藤的细弱和大环境带给藤的重压这两者之间的反差,植物和环境的角力也更能反映瘦藤的坚韧,使整体风格偏向奇而险、瘦而硬.总体上,作者写静态的藤,反而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植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微妙的关系,借用藤的感染力帮助整首诗清奇风骨的塑造.从社会层面考量,则可以将恶劣的自然环境看做诗人社会环境的自然化,藤的寒凉和坚韧也带有了某些自况意味.瘦硬而倔强既是自然属性,也是诗人独立而充满自省意识的灵魂的写照.

渲染了险奇环境的同时,诗人也不动声色地展示了藤的生命力.语词“寒”、“枯”暗示了生命的静止和荒芜,而句意往往夸大藤的生命力,两者之间鲜明的反差,构成了内容上的一种峭拔惊心.“古灵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钻故纸”、“更借瘦藤寻上方”vi两句,在一“钻”一“寻”中刻画了藤攀爬的动作.用目的性强烈的瞬时动作替换长时间的生长过程,和“枯”、“寒”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感,这也使得诗歌整体上突出奇、巧二字.

总的来说,山野之藤更多的是将藤及其环境作为整体画面摄入诗歌中,突出了藤本色的冷隽幽邃,也贴合了山谷诗峭拔瘦硬的本色.山谷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尔.”藤意象便是作为山谷笔下的造境工具,往往是烘托作用大于叙事作用.

二、寺中禅藤

除了写山野之藤,山谷偏爱写寺院中的藤.

就单纯的景物描写来说,寺院中的藤比山野之中的更多了一分生趣.如“古灵庵下倚寒藤”、“古庙藤萝穿户牖”vii等句子,将深林之藤移至寺院,小小的藤于灰墙、古树之间以生机勃勃的绿色彰显活力,于方寸之地以卷曲之姿造一方幽思之境,给寺院增添了生趣.浸润在寺院沉静多思的环境中,藤萝自身也沾染上浓厚的哲思理趣.

寺院藤也用来表达自然景物和禅宗思想相结合的理趣.代表莫过于《题落星寺(其四)》中的后两句:“燕寝清香和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在欣赏“无人知”的画图之余,诗人将目光延展至屋外,摄入了众人煮茶的画面.文人雅趣由赏画扩大到了生活中,使禅院煮茶区别于个人品茶的生活之趣凸显出来,禅茶所代表的禅宗思想也显得更生活化.煞句的“藤一枝”无疑是点睛之笔,充满了自然的趣味.“藤”指的是僧人的藤杖,在这里指代僧人,更深层面上带有一种植物参和到了煮茶、品茶、谈论禅理过程中的感觉,赋予了藤鲜活之感,给全诗营造了一个具有自然野趣的背景.

更深的层面,黄庭坚用藤意象表达了某种禅文化的哲理.“藤树谁知先后生,万年相倚共枯荣.层台定自有天地,鼻祖已来传父兄.”以藤起兴阐述了作者的时间观:在时间的作用下,人们会模糊对细节的记忆,强化对重要观念的重视.“翻头作尾掉枯藤,腊月花开更造冰.”viii表达了事物的两端——头、尾或是冬、春看似遥遥相对,实则是圆通的、可以互相转化的思考.“石生涯于寒藤,藤耈造于崖树.”ix写出了事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大多数时候,藤意象是作为起兴的意象而非主体抒发对象出现的,这使得诗人往往借用其自然形象如其老迈、冷峻,而非相关掌故来组织诗歌语言.借用钱钟书评价黄庭坚的诗作的比喻“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够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x用在此处,诚然,深远的禅思初读的确生硬晦涩,但山谷却将哲理放置在随处可见的植物和现象中,让为人所熟识的自然现象成了增加禅理可读性的“冰花”,点缀在诗人深刻的思辨——这层冷硬的“玻璃窗”上,反而显得相得益彰.

黄庭坚诗歌论文参考资料:

投稿诗歌

诗歌投稿杂志

诗歌月刊

诗歌投稿

黄杂志

诗歌杂志

结论:黄庭坚诗歌中藤意象分析为大学硕士与本科黄庭坚诗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