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夏金论文范文资料 与金史·交聘表夏金交聘史实勘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夏金范文 科目:技师论文 2024-02-07

《金史·交聘表夏金交聘史实勘误》:本论文为您写夏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 《金史·交聘表》中西夏与金朝的交聘记录,作为两国朝聘大纲,为夏金交聘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但《金史·交聘表》中夏金交聘记述依然存在谬误衍脱颠倒诸问题,本文通过记载内容缺失、使臣姓名记述前后互异、时间记述存在问题三方面对其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勘误.

【关键词】 《金史·交聘表》;缺载;使臣姓名;时间记述

一、前言

史料是研究和著述的基础.夏金关系研究,最棘手的问题是缺少史料,尤其是西夏国自己撰写的史料.正史中无“西夏史”,西夏历史仅以附传的形式出现在《辽史》、《宋史》、《金史》中,内容较少.黑水城文献的发现,震惊世界.但是,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献,80%以上是佛经.至今出土的数以千计的西夏文写本与刊本中,也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西夏国史的文献.[1]因此,夏金交聘研究,西夏一侧可资利用的史料比较稀少.

金朝史料虽然包括范围很广,但最基本的史书是《金史》.元朝所修三部正史之中,《金史》一直评价很高.施国祁《金史详校》载:“金源一代,年祀不及契丹,舆地不及蒙古,文采风流不及南宋.然考其史载大体,文笔甚简,非《宋史》之繁芜,载述稍备,非《辽史》之阙略;叙事得实,非《元史》之伪谬”.[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金史有交聘表,凡与宋、夏、高丽和战庆吊之事,开卷瞭如.然宋之与为邻者,比金较多,则宋史益有交聘表,乃反无之,此修史者之疏也”.[3]《金史·交聘表》是金与宋、夏、高丽之间使臣往来记录的集中呈现,其中金与西夏交聘记录作为夏金两国朝聘大纲,是夏金交聘研究可资利用的重要史料之一.

元朝所修三史中,《金史》虽称最善,但亦存在许多缺点.前人考订《金史》,成绩最为卓著的是施国祁《金史详校》十卷,其“为之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得其谬误衍脱颠倒诸处,约四千余条”.[4]目前,《金史》通行本为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点校本,但此版本《金史·交聘表》夏金交聘记述依然存在问题.笔者参照《辽史》、《宋史》、《中兴小纪》、《大金国志》、《归潜志》、《遗山先生文集》、《西夏书事》、《西夏纪》等书,对《金史·交聘表》夏金交聘内容进行勘误、校补.

二、《金史·交聘表》中夏金交聘内容的缺载现象

缺载现象共出现90余处.具体又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遣使活动在《交聘表》中没有任何记载,此种情况所占比例最大.在金章宗时代的记述中此类问题尤为突出.如:《章宗纪》载:明昌元年(1190),“五月丙辰,以鹰坊使移剌宁为横赐夏国使.”[5]又如明昌二年(1191),“九月丁巳,以西上閤门使白琬为夏国生日使”.[6]再如明昌三年(1192),“九月甲戌,以郊社署令唐括合达为夏国生日使”[7]等30余次遣使活动在《交聘表》中并无记载,仅见于《章宗纪》.

第二种是聘使官名缺载.如:《交聘表》载:承安五年(1200),“太医时德元、王利贞往诊治,仍以御剂药赐焉”.[8]按《金史》卷134《西夏传》载:“承安五年,纯祐母病风求医,诏太医判官时德元及王利贞往,仍赐御药”.[9]据此,太医时德元的官名为“判官”,而《交聘表》记载缺失.

第三种是国名记载缺失.如:《交聘表》载:金大定六年(1166),“四月戊戌,以宿直将军斜卯掴剌为横赐使”,[10]而按《世宗纪》载:“戊戌,以尚书右司郎中移剌道为横赐高丽使,宿直将军斜卯掴剌为横赐夏国使.”[11]据此可知,《交聘表》中“夏国”二字记载缺失.

第四种是个别文字缺载.如《交聘表》载,金明昌四年(1193),“十二月甲午朔,夏殿前太尉咩铭友直、副使枢密直学士李昌辅奉遗进礼物.”[12]而据《章宗纪》载:“十二月甲午朔,夏国李纯祐遣使奉故王仁孝遣表以进.”[13]由此可知,《交聘表》的记述脱“表”字.

三、使臣姓名前后互异

使臣人名前后记述互异,共有6处.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属“一姓异译”.如“廼来”与“廼令”.夏天庆六年(1199),“殿前太尉廼令思聪、枢密直学士杨德先谢横赐”.[14]天庆十二年(1205),“殿前太尉廼来思聪、知中兴府通判刘俊德来谢横赐”.[15]“廼来思聪”与“廼令思聪”两者官职相同,均为“殿前太尉”,应为一人,“廼令”与“廼来”属译音之异.如“遇”与“野遇”.乾祐十八年(1187),“夏武功大夫遇忠辅、宣德郎吕昌龄等贺万春节”.[16]《西夏书事》中“遇忠辅”写作“野遇忠辅”.按《西夏书事》卷38:“三月,使金贺万春节.使人武功大夫野遇忠辅、宣德郎吕昌龄.野遇,西夏大族;忠辅,磊落英发,历官左枢密使,为时名卿.”[17]又《交聘表》载: 金明昌五年(1194)“八月乙卯,夏武节大夫野遇思文、宣德郎张公辅贺天寿节”.[18]西夏有姓氏“野遇”而未见“遇”,疑《交聘表》脱“野”字.

第二种属“称名不称姓”.如“高永昌”与“永昌”.金明昌二年(1191),“夏进奉使知中兴府李嗣卿、枢密直学士永昌奉奠皇太后”.[19]金承安五年(1200),西夏“南院宣徽使刘忠亮、知中兴府高永昌来谢恩”.[20]汤开建先生以为“永昌”只是一个人的人名.在史籍中,少数民族人物往往书其名而不著姓,永昌之“永”,前代姓谱中既无此姓,西夏人物中出现的姓氏中也无此姓.他认为明昌二年使臣“永昌”,即承安五年的使臣“高永昌”.金明昌二年至金承安五年,时隔八年,很可能两次使臣同为一人,高永昌明昌二年时为夏枢密直学士,至承安五年时,很可能进为知中兴尹.[21]这样,“永昌”即“高永昌”,只是姓氏记载缺失.

四、时间记述上存在问题

时间记述上存在问题,共计38处.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时间记述不完整,有25处.如《交聘表》载,金天会二年(1124),“三月,夏使把里公亮等来上誓表”.[22]据《太宗纪》载:“三月辛未,夏国王李乾顺遣使上誓表.”[23]由此可知,《交聘表》脱“辛未”二字.《交聘表上》载:金熙宗天会十三年(1135),“正月,遣使如夏报哀.”[24]据《熙宗纪》载:十三年正月“癸酉,遣使告哀于齐、高丽、夏及报即位”.[25]可知,《交聘表》脱“癸酉”二字.另外,《交聘表》时间记述上存在“脱朔”现象.如《交聘表》载,金贞元元年(1153),“正月辛卯,以皇弟兗薨,不视朝,命有司受西夏贡献.”[26]据《海陵纪》载:“贞元元年正月辛卯朔,上不视朝.诏有司受宋、高丽、夏、回纥贡献.”[27]可知,《交聘表》脱“朔”字.

夏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金史·交聘表夏金交聘史实勘误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夏金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夏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