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效能论文范文资料 与村民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量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效能范文 科目:论文模板 2024-02-16

《村民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量化》:这篇效能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目前乡村治理在我国是一个研究相对成熟的领域,但是现有的研究少有从农民本身尤其是其心理的角度进行的.文章立足农民,运用政治心理学中的概念——政治效能感,探讨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的关系.文章对调查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在了解村民政治效能感的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审视乡村治理,发现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限;治理内容略有失衡,仅偏重被动的回应;目前村委会行政化色彩浓厚,偏离治理性质.总之,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成效和问题并存.

关键词:政治效能感 政治参和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42-03

我国的乡村治理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领域,学者邓大才认为,研究中国乡村治理的范式主要有三种: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和文化理论.这些研究成果纷繁,但并没有重视农民个人及其心理的作用.本文认为从政治效能感的角度看乡村治理,从农民视角出发,沿着“文化——心理”这个研究路线,将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相结合,并探讨二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一、村民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的关系

(一)村民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的内涵

1.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内涵.最早对政治效能感进行界定的学者是坎贝尔,他认为,“所谓政治功效感,意指个人认为其政治行为对于政治过程必定有或者能够有所影响的感觉,亦即个人认为履行公民责任是值得的.”继坎贝尔之后,学者们的研究使得政治效能感的内涵逐渐丰富和完整:政治效能感是一般民众对自我政治能力和对政治客体回应自身需求的主观感知.

将这一概念置于乡村治理中,即得到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内涵: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村民相信自己能够作用于乡村公共事务,会对治理过程产生影响,并且认为村民委员会、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会对村民的诉求有所回应的一种主观感受和能力判断.

村民政治效能感可分为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和村民外在政治效能感.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是指村民认为自己能够参和到乡村治理的过程中,相信自己能够对村委会、政府官员、乡村政治事务及政府行为施加影响.村民外在政治效能感则是指村民对村委会、政府部门以及相应的政治活动对村民的利益、诉求予以重视并有所回应的主观感知.

2.乡村治理的内涵.本文将乡村治理定义为党和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广大村民、其他社会组织或社会力量在平等参和、协商合作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对乡村公共事务进行协商管理的过程,最终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这一概念是对乡村治理的理论诠释,是一种理想状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权力配置的多元性、过程的自主化均为治理的核心要义,多元主体的平等参和、谈判、协商和合作管理是理想状态的乡村治理的关键词.

(二)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的关系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治理,必需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村民的积极参和,这就需要、也必将导致村民政治效能及其各维度感呈现中等及以上水平.而村民政治效能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村民对政府、村委会以及政治事务的认知和情感,因此运用村民政治效能感这一面向来审视我国几十年来乡村治理的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1.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广大村民积极参和乡村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也必将导致作为村民参和基础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呈现较高水平.

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治理理论的首要内容,在乡村治理中,村民作为最广泛、最重要的主体,积极参和乡村公共事务是乡村治理的首要要求.

内在政治效能感是村 动参和乡村公共事务的基础,同时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水平会在正常的参和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的这一改变过程和强化理论非常相似.根据强化理论的作用机制,如果村民在协商过程中,能够参和到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中,并且能够影响决策结果,那他们便增强了自身参和到农村公共事务的信心,这种正强化过程使得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提升;相反,在协商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得不到重视,那他们的挫败感就会增强.所以,通过对村民政治效能感的分析,即可折射出我国这么多年乡村治理的状态.

2.乡村治理权力配置的多元化要求外在政治体系必须对村民的诉求予以回应,这将导致村民外在政治效能感呈现较高水平,终至内、外在政治效能感达到均衡状态.

治理理论提出了权力的多元化配置.乡村治理理论的权力配置多元化承认了乡村社会的私权力在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国家权力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权力的运行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呈现出上下互动的双向运行过程:既有村民自下而上的参和,以影响村委会和政府的决策进程,又有自上而下的重视和回应,村委会和政府对于村民的利益诉求予以回应,在互动中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对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这些反映在村民政治效能感上,均表现为村民外在政治效能感水平偏高.村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水平是村 动参和公共事务的基础,外在政治效能感水平强调外在政治体系的回应,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二者均衡,治理的结构方能完善.

3.乡村治理过程的自主化要求、也必将导致村民更为熟悉村级地方政治环境,因而村民村级政治效能感水平高于政府级的政治效能感水平才是乡村治理的正常体现.

根据阿尔蒙德的理论,不同政治层级的公民政治能力感(政治效能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相对于接触较少或比较陌生的国家层次环境,在地方层次的政治环境中,公民的政治效能感水平更高.因此,本文对政治效能感进行了层次划分,根据我国村民政治环境背景,分为“村级”政治层级和“政府级”政治层级(村级以上的政治环境层次均认为是“政府级”).同时,在更为熟悉的村级地方环境中,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应表现得更高.

效能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村民政治效能感和乡村治理量化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效能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效能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