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秘书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秘书学专业古汉语词汇学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秘书学范文 科目:论文题目 2024-03-07

《秘书学专业古汉语词汇学习》:关于免费秘书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秘书学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秘书学专业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等培养从事秘书、文案等相关工作专门人才,这一目的要求学习者必须精通中国语言文字.其中,包括古汉语词汇的学习.古汉语课程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但又是一门费时费力、难度较大的课程.结合课程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三条经验:其一,利用语言学理论,事半功倍;其二,利用方言、地名,打通古今;其三,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古汉语词汇 语言学理论 方言 互联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敦煌本《四分律》文献校勘研究(15YYB008)”阶段性成果

古代汉语大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和白话,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说:“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大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①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前者,即上古的书面语言和后世的仿古作品,这其中重点是上古的书面语言,即先秦的典范作品.本文将结合时代特征简要谈谈古汉语的学习.

古代汉语是高校文科的基础课之一,其作为工具课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学生.专业特性要求学生者精通语言文字,并熟练运用.现代的语言文字源于古代汉语,其基础性和工具性要求我们应该将系统的古代汉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文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以及语音知识等.其最终教学目的是努力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古代典籍的能力,掌握古汉语的部分词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文写作.同时,学习并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从而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因为语言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一、利用语言学理论,事半功倍

虚词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而虚词大多来源于实词.如何由实而变为虚,却令初学者难以掌握.在具体用例中,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到底是虚词中的哪一类,往往令初学者捉摸不透.但一旦我们掌握了一些语言学理论,分析某个词的具体用法就事半功倍.如胡裕树、范晓等人提出的“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②,即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来研究语法.这一理论对虚词的学习也有帮助,我们以“共”为例.

“共”本是实词,一开始用作动词.较早的用例见于诸子散文,如《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和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孟子·滕文公上》:“三代共之.”直至东汉仍见用例,如王逸《九思》:“逸和屈原同 国,悼伤之情和凡有异.”又可以用作副词,如《礼记·内则》:“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广韵·宋韵》:“共,皆也.”东汉以后,其意义进一步虚化,逐渐有了介词和连词的用法.用作介词,表示涉及的对象,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和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中,“和”“共”对举,显然“共”表示并列.

从语义看,《说文·共部》:“共,同也.”“共”的本义,即“同有、同用”义,是其语法化的基础.用作副词,表示“皆”义依然有“同”这一核心义素.用作介词表示涉及的对象,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均有“同”义.

从语用看,用作动词时,后面接名词或代词,如“三代共之”等;当共同发出某一动作时,“共+名”就变成了“共+动”,为其意义的虚化提供了条件.随着语言的发展,“共+动”模式变成了“共+动+名”模式,而且其中的“名”只能做“动”的宾语而不能做“共”的宾语,这时候我们就把其中的“共”看成副词,如上例“共帅时”,郑玄注:“共,犹皆也.帅,循也.时,是也.”其中宾语“时”只能作“帅”的宾语,“共”的地位有所弱化,用作状语,变成副词.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有时“共”后面要加一个成分,如上揭《洛阳伽蓝记》中“荣即共穆结异姓兄弟.”这时候“共”和其后的名词组成介宾短语共同作状语,“共”就可以看做介词,表涉及的对象.

二、利用方言、地名,打通古今

古汉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及语法等,其中语音方面较难.于是人们想到了韵文和韵书,利用《诗经》等韵文研究上古语音,利用《广韵》等韵书探讨中古语音,利用《中原音韵》材料等讨论近代语音.但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显然太难,韵脚字都未必能找到,更不必说看懂韵书.其实,方言是活的语言材料,不少地名的发音也同样保存了古代语音知识.如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提出“古无轻唇音”的观点,这在不少地名中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如广东番禺的“番”读作重唇,福建莆田之“莆”也读作重唇.

古汉语的词汇在方言中也有不少残留,如“治”在安庆方言中有剖杀鱼类、禽类的意思,只是读音和北京话不同,读如持.宋·俞文豹《吹剑三录》:“‘治’音‘持’,俗言治鱼、治鸡.”《汉语方言大词典》收有“治”指剖(鱼)、宰杀义,剖(鱼)义如冀鲁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等,宰杀义如福建浦城临江、永安、三明、沙县、彰平等地,广东汕头等地.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三:“治,《华山畿》曲:‘三刀治一鱼.’案:治,剖鱼也.吴中谚称剖鱼腹为治鱼.”

这一词语显然是古代汉语词汇在方言中的残留,《说文·刀部》收有一个左“鱼”右“刀”的字,即“魝”,释作:“楚人谓治鱼也.”由此可见,“治鱼”这一说法在许慎时代就有了,而且还有专门的一个字来表示这一意义.后代沿用,如《搜神记》卷一:“须臾,有大鱼数百头,使人治之.”又作宰杀义,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注云:“治,宰也.”“治”的这一用法刘坚先生有专文论述,详见《刘坚文存》之《“治鱼”补说》.

语法上的一些现象也残存在当下方言中,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其中“雨雪”初学者容易误解为“雨”和“雪”两者并列,其实此处的“雨”用作动词,“雨雪”是动宾结构,下雪的意思,又如《汉乐府·上邪》:“冬雷阵阵,夏雨雪.”“夏雨雪”就是夏天下雪的意思.其中,“雨”做动词,又如《韩非子·说难》:“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除了在文献中能找到诸多用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活的例证,如南京有个景点叫“雨花台”.这一名称来源一个传说,相传1400多年前,有位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佛祖,顷刻间漫天落花如雨,故得此名.传说终究只是传说,已无从考证,但其中的“雨”用作动词却是不容置疑的.

秘书学论文参考资料:

秘书学论文

秘书学论文题目

秘书学毕业论文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秘书学专业古汉语词汇学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秘书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文秘专业就业前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