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君劢论文范文资料 与张君劢眼中的苏联早期教育制度(1917—1933)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君劢范文 科目:论文摘要 2024-02-27

《张君劢眼中的苏联早期教育制度(1917—1933)》: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张君劢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张君劢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而苏联是张氏长期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文主要评述张君劢对的苏联早期教育制度的看法.张氏对苏联早期的教育改革有较高的评价,但也发现其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并力图从中探寻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张君劢;苏联;早期教育

一、对苏联早期教育政策的基本肯定

与对苏联的各项制度大多持否定和批评的态度不同,张君劢对苏联早期的教育政策却基本持肯定和赞许的态度.张氏根据民众获取教育途径的不同,他把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教育”,即民众通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等常规教育机构所接受到的教育;另一类是“间接教育”,即民众通过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和电台广播等其他途径所接受到的教育.张氏通过三次访苏期间的实地参观,指出苏联的戏剧、电影和博物馆中陈列均具有政治宣传和教育的功能,苏联通过这些形式向国内民众灌输无产阶级的合法性,强调阶级斗争,突显旧社会黑暗和新制度的优越性.张氏将苏联的教育概括为“以劳作实习为本位,尤注重于职业,所以辅助俄之工业化,其最后目的则造成社会化集合化的社会”(1),其学制采用德国的“一体学校说(Einheitsschule)”,即一贯制学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张氏认为此法保证了有志于学习的学生可以逐步向上深造而不至于中断.

张君劢按照教育目的的不同,把苏联教育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社会教育,即各国通行的学校教育;第二类是职业教育,苏联在这方面有很多创举,通过分门别类的设立教授各种专业技能的职业学校和专业型大学,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第三类是政治教育,如工农夜校、党校等,用以进行政治宣传,教育工农阶级和扫除文盲.

当时苏联认为只有在文化教育战线上取得胜利,才能促成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最后胜利.所以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很高,特别注重在旧时代因为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的中下层无产阶级的教育权.而这也符合张君劢“凡教育而不自扶植贫民下手者,决非真教育,决非真平民教育”(2)的观点.苏联在文化教育事业上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扫除文盲,一个是推行义务教育.张氏称赞苏联的扫盲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其有效的扫盲方法,认为“一国有数千万不识字之民,即其国中有若干不觉其与国家有何关系之民,以此等人构成一国居民之多数,未有不亡者矣”(3).张氏亦指出苏联实行义务教育有三大劣势:缺少师资、校舍和资金.但他发现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义务教育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地提高.张氏还把视角转回中国,指出当时中国的教育普及和扫盲工作远远落后于苏联,这是学习日本教育制度和宏文师范制度所导致的,他认为苏联的教育制度远在日本之上.

针对苏联在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张君劢认为“俄政府之制度,若苏维埃,若红卫军,或有万一消灭之日,而教育上所播之种子,则根深蒂固,已非他人所得锄而去之者矣”(4).

二、对苏联教学法改革的评价

张君劢认为苏联的改革十分大胆,将当时各国仍处在试验阶段的教学方法,制定成正式的法律条文,直接推行于全国.1923年苏联在全国实行“综合教学法(Complex Method)”.该法打破原来的学科分类,将教学内容分成自然、社会和劳动三大部分.张氏认为此教学法有助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把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但该法却不利于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巩固.

1931年苏联又采用了“设计教学法”.此教学同样打破了各学科独立的教学体系,废除了教科书,通过社会实践劳动获取知识,特别侧重于工业建设方面的实践.张氏认为此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实用性知识的掌握,但是教师本身不是相关技术领域内的专家,无法有效地将相关专业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且实行分组教学,学生之间有优劣差异,往往一组的任务由少数优秀学生完成,老师无法考察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水平,不利于体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学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随意散漫.

张氏总结了苏联教学法的三个特点:一是反对分科教学,二是放弃教科书,三是由个体教学变成集体教学.但这些教学法在苏联最终归于失败,张氏认为这并不是教学法的问题,而是苏联的做法太过于激进,应该根据各学科的性质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合理分配运用上述教学法.

三、对三十年代苏联教育政策调整的论述

张君劢指出进入三十年代,苏联各项政策都有所调整,在教育方面亦是如此.他指出苏联最初对各国普遍实行的教育制度,不做客观分析,就认定其不利于无产阶级的统治,一概反对和废止,还曾因其实行有别于他国的新式教学方法而引以为傲.但上述的教育改革效果却并不好,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合格,不利于当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因此,苏联开始对过去的教育政策进行改革,例如恢复分科教学,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表,恢复教科书的使用,将学生分班固定教学,注重学生成绩的考察,从注重集体教育恢复为注重个体教育,恢复考试制度,减少学生课外劳动时间,限制学生自治权,提高教师地位,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不再将大学拆分成专业性大学,恢复综合性大学的建設.这些改革措施和先前所实行的政策正好相反.

张氏指出他花费众多笔墨用于叙述苏联教育政策调整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因循守旧是正确之道而创造革新是错误之法,而是为了说明评价一个新制度是否适宜,要看其所产生的效果,若新制度实施所取得的效果还没有旧制度的好,那它就不可能长久的实行下去.

张君劢进而把视角转向中国,指出我国教育界对于新的理论和制度应当由我们自行试验和推广,而不是一味的跟着他国后面照搬照套,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勿以步趋他国之后为能事,是则吾族文化真正创造力之表现,而与今之舍家鸡求野鹜者,不可同日语矣”(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君劢对苏联教育制度进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中国,通过研究,从中吸取苏联的成功经验,反思其失败教训,从而促进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释:

(1)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M].北平:再生杂志社,1933:173

(2)张君劢.读《六星期之俄国》(续)[J].改造,1920,(3):57

(3)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M].北平:再生杂志社,1933:175

(4)张君劢.读《六星期之俄国》(续)[J].改造,1920,(3):55

(5)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M].北平:再生杂志社,1933:185

作者简介:杜明达,(1990年-),男,安徽金寨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2级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张君劢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张君劢眼中的苏联早期教育制度(1917—1933)为适合张君劢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张君劢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