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藏传佛教论文范文资料 与藏传佛教生死观视域下的临终关怀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藏传佛教范文 科目:学士论文 2024-01-16

《藏传佛教生死观视域下的临终关怀》:本文关于藏传佛教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藏传佛教生死观的内容,叙述了临终关怀理论.分析了藏传佛教生死观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双重影响,提出可以借鉴藏传佛教生死观的积极因素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正视死亡是促进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发展的思想前提;重视人的心理是促进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发展的基础;带动医学、精神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发展是促进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发展的学科准备.

【关键词】 藏传佛教;生死观;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一种指专注于患者在死亡前一段较短时间内,通过适当的医院或家庭医疗及护理等措施减轻患者疾病症状、痛苦及焦虑等,并延缓疾病发展.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与传统思想的承接密切相关,尤其是藏传佛教的思想,藏传佛教注重对生与死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藏传佛教生死观的内容

早期佛教生死观理论有“十二因缘说”,大乘佛教时期继续发展了生死轮回理论,后期提出了活佛转世理论.

世间一切生命,从无始劫以来,生与死不断轮回,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本性真实、清净且光明,所以才对事物生起妄想、贪念.因无法认清真实相,才有轮回.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生.前世是指今生以前的生命阶段,佛教认为灵魂不灭,生命的终结只是躯体坏死,灵魂会附着在新形成的躯体,前一具躯体和灵魂的结合就是前世.今生是指当前的生命阶段,是我们正在进行和正在感知的人生过程,是唯一真实的、可被生命主体感知的阶段.来生是指在当前生命阶段走到终结以后的未来生命阶段.两重因果即过去因形成现在果和现在因形成未来果.

1.大乘佛教时期生死轮回观

大乘佛教在初期的因果说和小乘佛教的轮回说基础之上,建立了其理论体系,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涅槃与尘世没有区别是其不同的观点,解脱并非指绝对的死亡,也不是指离开人世间,而是使人的精神思维得到修行,在活着的时候,远离我执,到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无我认知,认清生命的实相,放下执念,到达无常的境界,心绪不被琐事牵绊,实现自由,便是解脱的真正意义.不像小乘佛教所追求的,为了脱离轮回之苦而解脱,而是开悟正觉之后,超越法的执取,再继续新的生命,新的生命不是如众人一般随前世的业报而生,而是带着佛不舍众生的慈悲心而生,履行了大乘心愿,同时也成就了无上功德,这便是大乘佛教所提出的生死一如.

2.活佛转世理论

活佛转世理论是轮回说与灵魂不灭说结合的产物,是藏传佛教最独特的标志,是在佛教的轮回说和三身说的理论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解决首领继承的问题而创立的.该理论的首创者是噶举派,13世纪中期便开始盛行.

活佛转世是指具有一定名望的大或开悟正觉的佛,在今生的躯体坏死后,也就是到了生命的终结(佛语称之为“圆寂”)时,灵魂会脱离肉体,继续寻找来生的躯体,然后开始新的人生阶段.活佛被认为是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成就后又回到人间普度众生,人们在其圆寂后会不断寻找其来生的躯体,并且辨别出某些预兆作为寻找的依据,藏传佛教生死观能产生极大的心理暗示作用,能抚慰人的心灵,与临终关怀的内容有相契合之处.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观念与临终关怀在意识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所以,在当代人们无法接受临终关怀的理念时,藏传佛教生死观能够作为一种过渡的文化载体.

二、临终关怀的内容

临终关怀本是在80年代后期从西方引入我国的新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兴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英国一位长期从事于晚期肿瘤医院的护士,在目睹了晚期病患的痛苦之后,决心要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她在1967年创办了临终机构,为了使生命垂危陷于病痛折磨的病患得到舒适的照顾,加强他们的心理满足感,随后,世界多国多地展开了对临终关怀的研究和实践.

1.临终关怀的含义

临终关怀包括三种类型的关怀,分别是身关怀、心关怀、灵性关怀.身关怀,是指在医护人员对病患身体上的照顾,减轻病患身体上因病痛产生的不适.心关怀,是指在精神上安抚病患对于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对亲人的牵挂和不舍、对琐事的焦虑和担忧等负面的情绪,使他们保持一个平和、安详的积极心态,减缓其在精神上的痛苦和不适.灵性关怀(佛教称之为“道业关怀”),是指通过使病患回顾此生来引导病患对生病的参悟,在生命的临终之际重新理解生命,使其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以及死后灵魂脱离肉体进入下一个轮回,带有一定宗教色彩地使其重建生命价值观.

临终关怀以照料为主.到了临终阶段,意味着无法治愈和生命即将走向终结,唯一能帮助临终者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对他们进行细心的照料,使他们感受到温暖,而且临终者最需要的是身体的舒适、对疼痛的控制、生活的护理和心理上的安抚和支持.同样维护个人尊严.个人尊严不是随着生命的减弱而递减,个人尊严依然是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对临终者而言,心理更加脆弱,更需要维护其个人尊严.提高人的临终生活质量的关怀.面对死亡,会有消极的心态,也可以有积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可能会使余下的时间变成等待死亡,心情也会愈渐低下,失去对生活的期待,世界变得灰暗、绝望.临终关怀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和感染临终者,使临终者在余下不多的生命里以最好的状态度过,提高临终者对生活的热情.

临终关怀让人直面死亡.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坎坷,许多生活琐事便会让人烦恼,但这些生活小烦恼与生死比起来,都无足轻重,可见生与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但生与死却都是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并无可怕之处.临终者对死亡产生负面情绪,只是并未真正认识到直面死亡其实是带给我们生的积极意义,在短暂的人生中学会珍惜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价值.

2.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70年代后期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才传入中国,因此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较为缓慢,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但这些机构依然存在着机构少、护理质量低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藏传佛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藏传佛教生死观视域下的临终关怀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藏传佛教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藏传佛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