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丝绸之路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古代丝绸之路行旅商贾的新闻传播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丝绸之路范文 科目:研究生论文 2024-02-29

《论古代丝绸之路行旅商贾的新闻传播》:本论文为您写丝绸之路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古代丝绸之路上奔走的商贾由于职业需要,形成了见多识广、消息灵通的特点.在做着经商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也会沿途传播他们看见或听闻的各种消息,内容涉及商业、时政、战争、社会等各种方面.这种传播可能并不十分及时和准确,但在当时那样一个消息十分闭塞、通讯极度不畅、现代意义的新闻报道根本就不存在的年代,还是客观上起到了新闻报道的作用,一定程度地满足了丝路沿途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渴望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丝绸之路;商贾;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唐彪,喀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新疆喀什844008

专业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伴随着现代新闻事业的产生而产生的.在古代社会,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曾出现过不同形式的邸报或社会小报,但现代意义的新闻报道并不存在.一些具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信息传播行为,很多都是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客观性的附带结果.陆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社会连接亚欧大陆的一条最重要的商业贸易通道,其最主要的旅行者当然还是商人,亦即通常所说的“商贾贩客”.正是这些“商贾贩客”,他们沿着古丝路做着经商这种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常常为丝路沿途的人们带去关于外部世界的种种奇闻趣事和最新消息.这些信息虽然并不属于真正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新闻报道或新闻传播的意义.

一、见多识广、消息灵通的古代丝路商贾

古丝路上来往的商人数量之多,商队规模之大,在古代汉文典籍中多有记载.例如,《后汉书·西域传》便有这样的字句:“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亦有相似描述:“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矣.”整个汉魏六朝时期,大量的西域商人不仅给中原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商品货物,一些留居内地的西域商人还对内地汉人的生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西域胡商的形象甚至出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里,比如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酒家胡女,比如南朝宋刘敬叔《异苑》中的胡商,等等.唐朝时,都城长安专门设有商贸市场,谓之东市西市.当时,在东西市经商的阿拉伯、波斯、粟特、回纥等西域商人,被统称为“西市胡”.元朝时期,交通畅达,西域与中原经济往来进一步发展,西域商人,主要是畏兀儿商人,异常活跃.他们组成庞大的商队,带着当地特产,来中原换回丝绸和茶叶.

除了沿丝路东下的欧洲和西亚中亚商人,很多内地中国商人也沿着丝绸之路远赴西域和中亚经商.十五世纪初,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派遣宫廷大臣克拉维约出使中亚帖木儿帝国,克拉维约就亲眼见过一队拥有800匹骆驼的中国商队,满载着绢、缎、麝香、、珍珠,以及大黄等商品在贸易:“我们行至撒马尔罕之数月前,有自中国国境内来此之大商队.商队拥有骆驼800匹,载来大宗商货.及帖木儿远征归来,认为商货既系中国天子境内运来之物,遂将人货一并扣留,不放一人归去.”

如此数量众多的古丝路行旅商贾,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组群结队,牵驼骑马,经年累月地沿着丝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奔走.这种流动性极强的职业活动,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他们博闻强识、见多识广、信息灵通的特点.我国隋唐时期著名政治家裴矩,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很早便注意到了西域胡商的这一特征:“富商大贾,周游经涉,故诸国之事,罔不遍知.”无独有偶,我国11世纪著名的维吾尔族学者优素福·哈斯·哈吉甫,也有相似的见地:“所有的商人都是这样,敞开大门,和他们交往.对待他们应该慷慨大方.你的名声由此而四处传扬.世人的名声由他们传遍,好名声坏名声他们都传.”“请听周游世界之人来讲,他曾奔走四方,见多识广.倘若你想使自己名扬四海,就应将异乡人好好地对待.倘若你想在世上扬名,对商人的回赠千万莫轻.男儿啊,你想获得好的名声,要好好对待商队和异乡之人.和商人就应该这样交往,你将生活欢乐,名声传扬.”另一位稍晚的维吾尔学者麻赫穆德·喀什葛里,更是在他所著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借用谚语明确指出了商人和信息传播的特殊关系:“arkix,商队.这个词在谚语中是这样用的:yirak y r sin arkix kld t r u r.远方的信息由商队带来.”

裴矩、优素福和麻赫穆德三位古代智者的论述又告知我们,古代丝路行旅商人在给丝路沿途的人们带去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同时,也带去了有关外面世界的种种奇闻趣事和最新报道.从这一角度而言,他们称得上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一类“新闻记者”或“通讯员”.

二、古代丝路商贾主要的新闻传播手段

古代丝路行旅商贾的“新闻传播”或“新闻报道”,大多只能借助于日常的通讯或交流方式得以实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书信

古代商人向来有做信使的传统,外出经商,顺便替他人捎带信件,或联络感情,或通报信息.唐诗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诸如:“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李白《江上寄巴东故人》)“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峡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幸君因估客,时寄锦官城.”(杜甫《送段功曹归广州》)“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张继《奉寄皇甫补阙》)无独有偶,前文提及的11世纪维吾尔学者麻赫穆德·喀什葛里编著的《突厥语大词典》中也有相似的例证:“arkix”一词的释义,除了“商队”外,还可直接翻译成“信使”,指“向远离家乡的人派去的送信人”.

其实,书信对于商人的最大意义,并不是为他们提供了信使这一差事,而是为他们提供了在外经商时,一种与商业同伴以及家人保持联系的最快捷、最安全的联络方式.无论是交流商讯商情的商业信函,还是嘘寒问暖通报平安的家书,谈论一些经商途中的奇闻异事或最新事件,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这种近乎点对点式的小范围传播,虽然完全不同于现代社会面向广大受众的大众传播,但多多少少已经具备某些新闻报道的意味了.

丝绸之路论文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杂志

结论:论古代丝绸之路行旅商贾的新闻传播为关于丝绸之路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