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句读论文范文资料 与初中文言文中几处句读商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句读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1

《初中文言文中几处句读商榷》: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句读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古文言文最初是没有标点的,且正文内容一般也不分段,因此古人读书很重视句读训练.“五四”以后,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用现代通行的标点符号标点的文言文,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言文的标点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给我们学习文言文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给文言文教学减轻了负担,降低了难度,不需要去下一番“句读”上的功夫了.但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浩如烟海,已标点的文言文难免没有欠恰当甚至错误的地方,断句难免没有不恰当之处.我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对句读有一些体会,现就鄂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举几例和同行门商榷.

一、湖北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处句读的体会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其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两个分句,我在教学中总有这样的感受:朗读起来语气不顺畅,显得有些别扭;翻译起来语义不通顺,有点像是囫囵吞枣地生硬拼凑.请教其他语文教师,都觉得有相同感受.先不妨来看看教材对这两句的注释,“①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②行拂:行动不顺遂,颠三倒四.行,所做的事.拂,不顺、违背.③乱其所为:使他的所作受干扰.乱,扰乱.所为,所行.”单独看注释三处注释没有什么问题,意译也较通顺,但把注释①和注释②和③联系起来理解就有问题了.一是“行拂”的“行”和“乱其所为”的“为”在意思上重复,“拂”和“乱”在意思上也重复,这在上古文言文中是不该有的现象;二是“行拂乱其所为”一句的主语“行”和宾语“为”是同一对象,这也是古汉语语法所没有的情况;三是这句话的谓语应该是“拂乱”,注释把“拂”和“乱”分割开来注释,语义上讲不通,“行拂”做主语,语法上讲不通.由于上述原因,翻译这两句无法直译,就是意译也总是感觉语意不通顺.

仔细琢磨,不难发现问题出在句读上,如果把句读变更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前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文,放在这个语境中,读起来前后语气一致,译出来语义通顺,语法上也经得起推敲,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湖北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最后两段句读的探讨

原文:“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这两段话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诸葛亮向后主陈述领兵出师北伐魏国的决心,第二层意思是情真意切地叮嘱后主的话,第三层是表达自己的心情的自谦之词.原文把“臣不胜受恩感激”一句连缀在上一段末尾,并且独立成句,文义显然很不通顺,因为“臣不胜受恩感激”不是劝勉后主的话,而是表达自己心情的;如果理解为是因为后主“深追先帝遗诏”而使“臣不胜受恩感激”,中间就不能用“.”号而应该用“,”号连接.如果把“臣不胜受恩感激”和下一段“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连贯起来成为一段,文义就显得通顺多了.

另一方面,联系整篇“表”文来看末尾这三层意思,前面两层意思是全文的主要论题,最后一层意思只能算是“表”文的客套话.因此,对这两段的句读作如下处理更为恰当:一是可以让前两层意思合起来构成一段,后一层意思独立成一段.二是可以将三层意思合成一段,“臣不胜受恩感激”和“今当远离,不知所言”之间用“,”号连接.不然,原文中的“臣不胜受恩感激”就显得不着边际、不伦不类了.

三、湖北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一文中一处句读的推敲

原文:“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以.’遂逐齐师.”

不同版本选录此文时,对这段文字,一般都是这样断句、标点的.如果仔细体会,就不难发现“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句话不太合情合理.因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交战的方式主要是车战,“轼”是战车车厢前面用来扶手的横木,曹刿在战场的战车上,而且战斗还在紧张地进行,他怎么可能登上战车车厢上的“轼”去远望呢?很明显,问题就出在句读上,正确的句读应该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样,“下,视其辙”是指曹刿跳下战车,去仔细观察并分析齐国军队战车的车辙是否乱了;“登,轼而望之”是指曹刿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国军队的阵容情况.这样处理句读,用古汉语语法知识来分析,也经得起推敲.“下”和“登”都是施动者“曹刿”接连发出的动作行为,“登”是相对于前面的“下”来说的;“轼”在这里不是“登”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对象,而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后边的动词“望”,中间用连词“而”连接,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式.全句翻译为:“曹刿跳下战车,仔细观察并分析齐军战车的车辙乱了没有,接着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旗帜倒下没有.”这样处理句读,文义既通顺,又合乎情理了.

由此看来,读文言文断句如果不恰当,一定影响对文义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没有真正读懂原文;有时断句虽然正确,但由于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也可能造成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也许会见笑于同行,旨在抛砖引玉.

句读论文参考资料:

适合高中生读的杂志

读和写期刊

适合初中生读的杂志

杂志英语怎么读

读和写杂志

读写算杂志

结论:初中文言文中几处句读商榷为关于对写作句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句读app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