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展望论文范文资料 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国内进展与展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展望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9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国内进展与展望》:该文是关于展望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农耕文化、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旅游热点地区,引起了公众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探讨哈尼梯田的研究现状,对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哈尼梯田相关研究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发现目前关于哈尼梯田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梯田农耕文化、水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旅游文化四个方面,在回顾研究的基础上,找出目前哈尼梯田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民族文化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由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三大景区万亩梯田组成.2010年6月哈尼梯田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之一.在政府的引导下当地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规划工作,有效的保留了哈尼梯田历史悠久的生态奇观,于2013年6月22日作为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哈尼梯田知名度大大提高,其农耕文化,梯田景观,民族特色文化备受世界和国人关注,成为大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为了充分了解哈尼梯田文化的形成、发展,确保特色文化的延续,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有利的推动了哈尼梯田的保护和该地区旅游的发展.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哈尼梯田文化的研究以及梯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耕文化

1.1 梯田的开垦

角媛梅,张家元分析了哈尼人所选居住地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讲解了哈尼族在向南迁移过程中受稻作民族影响建造梯田景观,对梯田开垦的历史挖掘的并不深.[1]高广元则对梯田开挖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阐述了哈尼族从游牧文化过渡到稻作文化的过程,梯田开垦的选址,开挖方法等,配备了水循环系统图,使我们更为明确梯田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2]

1.2 稻作模式的形成

闵庆文指出哈尼梯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一个活态的农耕文明博物馆[3].郑伟林将梯田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实例从民族生态学的角度再次对梯田山地农耕模式及当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进行研究.[4]袁爱莉,黄绍文对传统农耕机制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认为社会体制变迁,人口大幅度增加,社会市场经济化,农村劳动力流失使做到传统农耕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人们为了提高产量在不讨论具体环境条件的背景下盲目的引进新品种,丢弃了以前自由交换传统优良品种的习惯,导致传统优良品种的消失,对梯田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5]哈尼梯田是拥有悠久传统高超技艺的活态存在,梯田以稻作农耕为经济生活的主要方式,却面临着稻种多样性缺失和物种入侵的问题,梯田耕作与人为破坏、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保护的最大难题.

2.水文化

曾豪杰指出哈尼族人拥有虔诚的水信仰、科学的用水技术以及的用水制度,因此哈尼人拥有自己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如成立管理机构、协商管沟开支和费用、共同讨论管沟和用水规则,这样一套完善的程序体现了哈尼族人与水资源的和谐融合.[6]赵元波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哈尼人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强调哈尼人的刻木分水法.[7]潘戎戎通过对哈尼族水文化的人际与组织传播研究,了解在大众媒体及游客进入当地稳定传播模式后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异变及水文化的传播产生的影響,认为水文化的存在有效的进行了行为控制并有利于和多元文化链接,其传播使哈尼族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增强了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水文化是哈尼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8]

3.民族文化

3.1 物质文化方面的研究

3.1.1 民族服饰的研究

哈尼族服饰来源于自给自足的梯田农业,原料的耕种、纺织、靛染,服装的裁剪、款式,无不依托于梯田农业和适应于农业.早期毛佑全对哈尼族的服饰文化特质及内涵进行了研究,为挖掘当地的民族服饰文化做了基础和铺垫.[9]白永芳通过田野作业和文献收集,运用符号学从哈尼服饰的款式,色彩,配饰,装饰图案及制作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服饰要素的文化象征意义,提出哈尼族崇黑、敬红、尚白,使人们对哈尼服饰文化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10]马翀炜将箐口村哈尼族服饰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其服装的变化,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已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乡村的影响及现代性在乡村的表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寻求延续的表现.[11]服饰文化具备着记载民族历史和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在现代经济发展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原汁原味的传承民族服饰文化以及协调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3.1.2 民族特色饮食的研究

王洪伟借哈尼长街宴,进行了浅显的饮食分析,重点展现了长街宴的由来和盛况.[12]王桥银突出了哈尼饮食中的“野”,认为哈尼饮食野中有味,野中有趣,野中有情.目前对哈尼饮食文化的研究较为欠缺,了解饮食文化有助于我们探究哈尼族人的生活历史以及旅游活动下饮食习惯的变化.[12]

3.1.3 建筑特色的研究

杨旭讨论了哈尼族民居“蘑菇房”的生态化更新,认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民居曾一度被现代单一式的“方盒子”即钢筋水泥土瓦房所取代,造成了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归属感的缺失,使做到传统民居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提出了保持建筑外貌,更新建筑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保护生态景观的建议.[13]李庆俊以箐口村为研究区域认为在村落建设中当地的村寨生态系统、颇具乡土特色的遗产景观、草根社会结构和民族信仰都遭到了破坏,提出要在坚持哈尼特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保护、更新和开发相互结合协调发展.[14]在进行哈尼族传统民居建设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到了传统蘑菇房的改建,重点是在使用的建筑材质上,但是具体的解决方法并没有清晰化,这仍将是我们以后重点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展望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国内进展与展望为关于展望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展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