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俊东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注张俊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俊东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5

《关注张俊东》: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张俊东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张俊东北京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评论家.作品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首届青年展,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楹联书法展获奖提名.论文《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建立的心理描摹》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研讨会.出版《王羲之笔法及其流变研究》《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作品精选集·张俊东卷》《流行书风档案》《二十世纪著名书家作品门诊室》(正在出版中).并有百万字书画理论、评论文章发表.

认识张俊东有些年头了.最早是在第一届流行书风的展览上,总的印象就是他的文风和他的长相不是太一致.在我的感觉中,他应该是个比较锐利而有锋芒的人,当然这也代表了当时我对他文章的看法,但见了人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感觉他有些腼腆和忧郁,相对比较温和,并没有他文章中的那种锋芒.

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书法评论家,对于书法的认识与理解他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颇有见地,而且都是有一定深度的.在我看来,各家有各家不同的审美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便会产生不同的学习路数,而不同的学习路数又可以产生出各个不同的艺术家,产生出各个不同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能各有不同的艺术理念,但只要是代表了一定理念的作品,我觉做到都应该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无论是王羲之,还是康有为,一直都是我们引以为荣的经典.如果我们真的用一种模式来评判书法的话,那么中国书法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看到的繁荣了.

他对于传统是下过非常深入的功夫的,尤其是在经典的作品上,这种功夫表现在他的笔下,便是他任意挥洒但又不失法度的笔法与结体,但可能他的兴致更多地是在碑学而不是帖学,他对于传统书法史意义上的经典作品进行精心研究的同时,对于民间的碑版墓志也下过颇深的功夫,有着相当的研究深度.而且他对于当代书法的关注,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对20世纪后20年的书法发展作过相当精致的梳理,所以他的书法中有明显的现当代书法风气的影子.有人说是受到“流行书风”的影响,我们在学书的时候,正是展览风行的年头,对于展览中的优秀者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书法家的作品是非常热衷的,而这种热衷产生的就是所渭的“流行书风”对我们的影响.但张俊东的书法中有着自己独立的审美与追求,他对于赵之谦、何绍基、刘墉、翁同和等先贤书家的吸收,并不在于形态与形式,而是对于精神性的一种把握.同时他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是一种拙厚与浑朴,结体取扁势,而这种结体的扁势造成的视觉感受是古拙、朴实,在肥肥扁扁的造型中表现出一种古典与优雅.这种优雅,我非常受用,因为我看着他的书法,我可以真实地感觉到俊东兄鲜活的人的存在.

他这些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尤其是他近期所作的一些专题,如《二王书风在当代》《中国20世纪画家书法艺术研究》等文章,有着相当的深度,表现了他独特的眼光与学术敏感性.他的文章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因为他在政治部门工作,事务性的琐事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所以他能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完成那么多的文章与研究,这让我感受到他的勤奋与执著,在学术上对我也是一种压力.

我一直认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最可怕的是缺少文化内涵,因为文化内涵不是上几天大学,读几本书就能完成的.读书的目的对于艺术家而言,应该是变化气质,而变化气质谈何容易,不是读大学,甚至读到硕士、博士就能解决的,应该说这是一种长期的精神修为的过程.我记做到唐君毅先生在谈到读书的难与易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话:“书易读,也难读.读书以成学者易,坐能言起能行以致用难.读书以致用易,读书而真能自己受用,真有读书之乐难.有读书之乐,易;变化气质,难.变化气质而有学者之书卷气,易;化学者之书卷气为圣贤之气,渐渐胸中无一字,难.”这实在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提升过程,正如唐先生在《谈读书之重要》一文的开头时所说,也可以不读书,因为有许多的问题并不是靠读书能解决的,不读书也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人的天赋与智慧是需要思想来激发的,所以他认为,读书是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的,但当前许多的艺术家到最后艺术做不下去的原因,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思想的深度.为什么许多当年一出现就让人刮目相看的青年艺术家,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了消息.现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你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关键问题是没有解决观念的问题.当技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在精神上没有升华的话,他的艺术也就只是在原地踏步,这种原地踏步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重复性的劳动与制作.而长期的重复性的创作,就会使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消歇,而消歇带来直接后果是艺术创作走向死亡,这种例子在古人便称为“江郎才尽”.为什么?没有变化气质.所以我觉做到张俊东的智慧在于,他不仅在认真地研究着书法的学术问题,思考着艺术的问题,同时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读书,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感受生命与体验生命.或许有人觉做到我说做到有点玄了,其实不然,生命只能是去体会与感觉,因为不是所有的生存状态你都能经历,世界上你能赶上的“热闹”是有限的,大量的“热闹”你只能去体会,去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智者从体验中感悟生命,提升自己.俊东在读书之余,经常去看戏听音乐,无论是京剧、昆曲,还是交响乐、流行音乐,他只要有时间总会去“凑热闹”.他的这种“凑热闹”我可以肯定不是“追星”,而是他人生的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他可以更多地感受传统艺术的内在精神.

他对于中国古典戏剧情有独钟,白先勇执导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大学演出,他去看了好几场.对于戏文的语言,他未必能深入理解,他说最能打动他的就是戏中那种韵味的美感,而且那种被艺术感染后的激动非常真诚地写在他的脸上.在当下这样的社会,真正去关心艺术,用心去感受艺术的人是非常少的,就是专职艺术工作者又有多少人在欣赏艺术的时候是在感受文化,人们更多地感受着技术带来的东西.好比我们在欣赏二胡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于演奏者的技术性,而不是技术性背后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有相通的地方的,这种相通是需要敏感的心灵与理性的思想共同来感受的.所以我一直感动于张俊东的这种执着,他不断地感受着这种精神层面的美感.我想他的生命是能升华的,他的气质也是能变化的,或许这才是他艺术有未来的真正的理由所在.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张俊东吧.

张俊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注张俊东为适合张俊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张俊东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