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脉论文范文资料 与门楣上家国,梁柱间之文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脉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18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之文脉》:关于免费文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文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爬梳古代文献,亦有城乡“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描述.也就是说,一块古朴的匾额,往往会反映一个历史人物或一个家族的故事,展示着历史文风、时政、地理、历史以及书法艺术的变迁,也是我们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

早春时节,我前往双凤亭桥头的黎世炎先生府上“访古”,老人的住所虽然是数十年不变的陋室,但里面的陈列犹如一间民间博物馆,从卧室到书房摆满了古玩.不经意间我看到茶几后面摆放着一块两米多长、一米来宽的旧木板.我猜想,这也许又是一件老古董.果然不出所料,他笑眯眯地告诉我道:这是他花了一年的薪金从麻城淘来的清代榜眼郎刘彬士所题寿匾.一提到刘彬士的名字,湖北史学人就会联想到当年“文武三榜眼”的奇闻轶事,而我脑海里则浮现出在台北故宫查阅《清史稿》中的刘彬士原始档案的情形.

那是2013年6月11日上午九时许,我与台北故*掌门冯明珠在台首次相会,当我向她求证是黄陂哪个村子时,她不加思索地回答:“我老家是黄陂冯家滂.幼年时家父曾告诉我冯家的字派,至今仍记得‘太祖光明,任重道远’八个字.”由于当年的清宫珍贵档案大都被运到台北故宫*,而她又是在此校注《清史稿》中崭露头角的,我就请她谈谈清宫中关于武昌首义的记载,并希望看看《清史稿》中黄陂“文武三榜眼”的原始档案.她满口应允,随即吩咐秘书让文献处调阅档案,而后与我侃侃而谈清宫秘史趣闻.

约莫半个多小时,一位女士拿来了一摞案卷,一卷刘彬士的档案首先闪入眼帘.我打开“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国史馆传稿,1886号”卷十五《刘彬士列传》显示:刘彬士,乾隆三十五年至道光十八年(1770-1838),字辅文,号筱圃、筠圃,湖北省汉阳府黄陂县人.乾隆五十九年湖北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嘉庆四年考取宗学教习,嘉庆六年(1801)辛酉恩科会试第二十名进士、殿试一甲二名(文)榜眼及第.自此,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官、会试同考官、兵科掌印给事中、提督湖南学政、光禄寺少卿、礼部侍郎、刑部左侍郎、浙江巡抚、刑部尚书等职.著述《艺经堂时文存稿》、《刘筠圃司寇日记节略》、《海塘纪略》、《春山堂诗文》等.而且刘家是一门两进士,其子刘诚倬,号稚筠,道光十五年乙未科(1835)进士,曾任山西泽州知府.我记得在清同治《黄陂县志·人物志》中,对刘彬士为官之道多有赞誉,称其为人谨厚,动止遵礼法,父老多器重之.他虽身居高官,却不以结纳植私党,不以参劾沽真名,无苞直之私,无声色之好.执掌文衡(科场主考官)多年,他唯才是举,忠爱自矢,喜怒不形,享有“盛德君子”之誉.

另一方面,我从刘松余兄*的“敦睦堂”《刘氏宗谱》上,也曾欣赏过刘彬士的序文.这篇写于道光元年(1821)的序言,叙介了明初黄陂县令刘拱宸(字守中)由治陂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事略,既言简意赅,又文史兼备,文末还盖有“刘彬士”与“筠圃”两方篆书印章.文中写道:“守中先生,自明初宰陂邑入陂籍,善政炳炳勒于石,遗事煌煌载于志,子孙蕃昌,科名相继,诚为西陵巨族.予幼与公之裔孙等同考交游,久既习闻其事,谒乡贤、名宦二祠,复见庙食馨香焉.而谱之法则自五世观察公访江右而来,取而读之,祖系明,先德著,疏戚定,同异昭,其为例也.”序文的语言则生动活泼,充满了激情.他说:“阅世家大族谱派,少有详明若此者.兹因付梓板刻,赴京索叙于余.余寄身台阁公务,旁午于退食,自公之余重阅谱谍,益觉原原本本,条分而缕析,脉贯而丝联,不禁欣然起舞,曰:‘美哉.’”这里的“西陵”即黄陂县旧稱,“名宦”是指刘拱宸事略曾入选清雍正《湖广通志》卷四十三“名宦志”.《通志》云:“刘拱宸,字守中,吉水人.洪武二年,以贤才荐知黄陂县.性廉洁.邑民郭俊英掘地得黄金极多,以三斤十二两进,拱宸正色却还之.时文庙倾颓,与广文周贤合力捐建补葺,二程读书处访得裔孙名祖川者,令其守护.暇即训课士子,一时人才蔚起.在任七年,士民纪其善政十二条于石,以志不忘.后以老乞休,贫不能归,遂家于陂.”刘彬士只在落款中称“同宗”,未道其承接关系.而“同宗”有同一家族或同姓两层含义,所以刘彬士与刘拱宸是否一脉相承,有待进一步考证.

穿过百年时间隧道,如今能够亲眼目睹清代榜眼郎刘彬士所题匾额,我不禁为黎老竖起了大姆指点赞.我对文物*是门外汉,但却十分喜欢欣赏古朴的匾额,每每到故宫、孔府与五台山、九华山名刹等,都会站在匾额前仔细观瞻,觉得读匾如读史一样,颇有韵味.我曾在多部拙作中,收入了北京孔庙大成殿、汉阳归元寺、台南赤崁楼等文物匾额图片.因为一块优秀的匾额不仅可以令人欣赏到凝练而传神的匾文,而且能够完美地再现书家俊逸的掌上风云,还可观赏那巧夺天工的背景纹饰图案与雕刻工艺,这是一种语言艺术、书法艺术、绘画雕刻艺术的三度审美享受,颇具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正所谓:“以匾研史,可以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

了解一块匾额所承载的文化,可从匾文、雕刻及其制作等方面入手.作为民间综合性技艺的展示,匾额历经长期的积累与演变,形成了融词赋诗文、书法雕刻、绘画篆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特点.为了弄清这块榜眼郎所题木匾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个几百斤的笨重木匾挪到走廊,一看究竟.刘氏所题木匾的外观尺寸,是一个长二点五米、宽零点九六米、厚零点零四米的横式长方体.这块匾额之所以历经百年沧桑,大体保存完好,是因为其材质为珍贵树种楠木.古往今来,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黎民百姓,或是学者、古典专家,均对国产珍贵木材——楠木情有独钟.诸如,明十三陵长陵的祾恩殿是现存最大的楠木殿,殿内的六十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直径很粗,得要两人合抱.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也是目前首屈一指的楠木宫殿.民间*者也不乏楠木家具、牌匾、楹联等.细看这块匾额的正面,除几排突起的文字外,几乎是平如镜面的一个整体,装饰也十分考究,以漆包金缠枝暗花图案为底色,符合清代中期的风格.如今,这些花纹图案虽风蚀百年,仍清晰可见,暗黄金色亦熠熠生辉.再看背面方知,匾额并非一块木板,而是由四块楠木拼制而成.

文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门楣上家国,梁柱间之文脉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传承文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