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复句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复句概念域认识观对汉语语法教学实际意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复句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1-28

《论复句概念域认识观对汉语语法教学实际意义》:本文关于复句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对复句进行概念域的说明是一种基于人类普遍认知心理,深入概念系统内部的认识观,有利于一以贯之地说明各类复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更充分的理据性,可以对复句平面上的诸多语言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同时,判别复句概念域所属的现有方法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复句概念域的认识观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复句 概念域 语境 逻辑语义 语法教学

一、复句“三域”的认识观

传统的复句研究历来重视复句的类属划分,分类的依据通常是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及其关系标记等显性特征.Sweetser将话语的语义结构分为“内容”(content)、“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言语行为”(speech acts)三个层次,沈家煊进一步提出了话语理解过程中存在着“行域”“知域”“言域”三个概念域的观念,其中“行”是指客观行为、能力,“知”指主观认识,“言”指言语行为.[1]这显然是一种深入到概念系统内部、基于人类普遍认知心理的划分方式,有利于一以贯之地说明各类复句所表达的语义关系.例如:

(1)a.张刚回来了,因为他还爱小丽.

b.张刚还爱小丽,因为他回来了.

c.晚上还开会吗?因为礼堂里有电影.

这三句话同属因果复句,显性标志是标记成分“因为”.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再进一步做出分类,因而无法显示出三者间的差异性,而在明确了概念域的区分后,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此的不同.例(1)a是根据事因“张刚爱小丽”推导结果“张刚回来”,这种行为事理上的因果关系属于“行域”范畴,直接证据是可以说“(之所以有)张刚回来了这种行为,(是)因为他还爱小丽”;例(1)b是根据结果“张刚回来”逆向推测现象背后蕴含的事因是“张刚爱小丽”,这种推理上的因果关系属于“知域”,证据是可以说“我推测张刚还爱小丽,因为他回来了”;例(1c)则应在“言域”内理解,它表示导致“问是否开会”这一言语行为发生的原因是“礼堂里有电影”,因为可以说“我问你晚上还开会吗?因为礼堂里有电影”.

更有实际价值的是,“行、知、言”概念域的区分从话语识解的角度为复句理解过程中两解甚至多解的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解释路径.如:

(2)a.老王回来了,因为他的包在这儿.

b.他会挣钱,但是他很懒.

例(2)a可以根据一般事理上的因果关系在行域内加以理解,但是在特定语境下,也能按知域理解,因为可以说成“我推测老王回来了,因为他的包在这儿”.例(2)b是转折复句,有知域、言域两解,理解为知域时,可以说“他会挣钱(一般人会推测他很勤快),但是(我觉得)他很懒”,其中,逻辑语义的转折是建立在一般和特例的反差上的,复杂之处在于这是个由普遍认识到个别情况的聚焦过程,而推断出结论“他很懒”的直接依据又隐含在句外;按言域理解时,又可以说成“你说他会挣钱,但是我要说他很懒”,这在对答(exchange)情境下属典型的反诘行为(refutation acts).

二、复句概念域划分的理据性

不过,正是这种三域理解上的歧义性引发了部分学者的质疑,张宝胜就认为沈先生文中不少例句仍可作他解[2].如:

(3)a.虽然他很高兴,但是他没有被录取.

b.她上班要么坐地铁,要么打的.

张文认为例(3)a诚如沈先生所言应在知域内理解(可说“虽然他很高兴,但我还是推测他没有被录取”),但也可理解为言域,因为可以说成“虽然他很高兴,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们,他并没有被录取”.而例(3)b除去行域以外,还可以在知域内理解,证据是“根据我的知识,我推断:她去上班要么坐地铁,要么打的”.

我们的看法是:不能单凭张文所列举的大量三域相互交叉的例句就降低了三域划分的必要性,概念域理解的歧义性正是认知心理复杂多样的正常反映.沈家煊认为语词的行域义是基本的,因为它符合一般性的事理逻辑,知域义和言域义都是从这个基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的途径之一是隐喻[3],下面三个具有相同关系标记“如果等就”的复句就分属于“行”“知”“言”三域.

(4)a.如果明天下雨,比赛就取消.[行域]

b.如果比赛取消了,昨天就下雨来着.[知域]

c.如果比赛真的取消,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言域]

其实,这种隐喻性引申并不仅限于某一逻辑语义范畴内部,造成上文语句歧解的底层动因也同样是隐喻,例(4)a的歧解就体现了行域(一般事理)、同知域(主观推测)间的投射关系,例(4)b则是知域和言域间的投射,现将这种隐喻机制图示如下:

图1:

三、复句概念域判别方法的探讨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判别复句概念域所属的现有方法值得商榷.上面的分析已表明,复句概念域的归属判定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显性标准,即添加“这种行为”(行域)、“据我理解,我推测”(知域)、“我要说,我要告诉你”(言域)等标记性语词,再凭语感审查句子还能否说得通.这种做法的意图其实是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通过创造句内语境来外显其概念域所属.可问题是概念结构同语言结构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二者间究竟存在着何种程度上的对应性.我们虽然可以认为语词的理性意义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概念义,但用于判别的标记性词语一旦入句,情况就往往不是那么简单,通常都会牵扯到和其他成分的语法、语义关系,仍以例(3)b为例(现重新编号):

(5)她上班要么坐地铁,要么打的.

→她去上班的行为,要么p“坐地铁”,要么q“打的”.[行域]

→根据我的知识,我推断:她上班要么p“坐地铁”,要么q“打的”.[知域]

按照所谓的显性标准,例(5)固然可以在行域和知域内理解,但又何尝不能说成“我要告诉你,她上班要么坐地铁,要么打的”(言域).如此一来,就出现了“行、知、言”三解的情况,而这样的句子显然不在少数,可以说几乎所有内容上顺应事理、符合常规的复句,在加入作为显性标准的词语后,只要语义上能通过选择性限制这一关口,可以形成搭配关系,表义依旧通顺,就可以做出三解.作为一种判别标准,却能使大量操作对象实现所有潜在的分类可能性,这是很值得继续探究的.

复句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复句概念域认识观对汉语语法教学实际意义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复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复句类型顺口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