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唐之舞论文范文资料 与唐之舞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唐之舞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2-12

《唐之舞》:这是一篇与唐之舞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公元633年,大唐都城长安.

披甲执戟的将士,正在变幻阵法,腾跃击刺.激昂的军乐,高亢的战歌声震长空,动人心魄.

这不是战争,而是战争场面的艺术再现,是一位皇帝对历史的回顾.

这部名为《秦王破阵乐》的大型歌舞正在演练,它的编剧兼导演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时,唐王朝已建国15年,争夺天下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然而,在乐舞声中,脱下戎装的唐太宗仿佛又跨上战马重回沙场,率领着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武舞

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文武”又称“软舞”,“武舞”又称“健舞”.两者风格大不相同.文舞柔婉优美,飘然若仙,武舞敏捷刚健,威武激越.

《秦王破阵乐》是一部气势宏大的武舞,歌颂的是李世民(秦王是他称帝前的封号)在创建唐王朝过程中的赫赫武功.演出时舞者120人,合唱100人,乐队100人,乐曲源于民间歌谣,经宫廷音乐家吕才改编而成.歌词由魏征、虞世南等才华出众的大臣填写,李世民亲自设计舞蹈动作.舞队呈左圆右方形,前有战车,后有步卒,舞队随着乐曲可以变幻出12种阵型.据唐书记载,演出时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悚”,情不自禁地跟随着节拍敲击着剑鞘,一同歌舞,场面极为壮观.

武舞中的另一代表作是“剑器舞”,这是一种从剑术发展起来的乐舞.在唐代,最著名的剑舞演员是一位复姓公孙的美貌女子.诗人杜甫在童年时候观看过她的演出,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和高超技艺,令诗人刻骨铭心.很多年后,杜甫在河南临颖观看了公孙氏弟子李十二娘的表演.从李十二娘的剑舞中,他再次见到了当年公孙氏的身影,年过半百的诗人激动不已,遂即挥毫疾书,一篇千古流传的佳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笔下的公孙氏(杜甫称其为公孙大娘)栩栩如生,跃然诗中——

河南郾城的广场上,人山人海,鼓声响起.公孙大娘出场,惊雷般的鼓声戛然而止.一把泛着寒光的利剑,随着她矫健的身姿变幻飞舞,“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古人认为无论是剑术,还是舞剑的修炼,其技艺的高低不在于形而在于神,所谓的“剑气”即形神合一.

史载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看了剑舞后,那狂放的草书提高了一大步,不仅笔势中增强了高昂回翔之态,如飞动的舞姿,在章法上也增强了轻重曲折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他自言是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得其神.”

文舞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曾就治国方略与臣下进行过探讨.他认为在天下安定后,治理国家的方针应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和教化民众上.

贞观六年(633年),李世民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武功县庆善宫.此时,唐王朝已呈繁荣之势.他设宴招待群臣,赋诗歌颂国泰民安的景象,并命乐师谱曲、配舞,将他的诗制成大型乐舞《庆善乐》.《庆善乐》乐曲闲雅,舞蹈安徐,象征着天下安乐的祥瑞之象,是唐初“文”舞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唐太宗以文德治天下的指导思想.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太宗皇帝倡导的文舞,随着唐王朝的日益繁荣昌盛迅速发展,在公元八世纪初的玄宗时代达到了高峰.

艺术的天赋和对音乐舞蹈的执着,使56岁的玄宗李隆基与22岁的杨玉环结为夫妻.《霓裳羽衣曲》可以说是玄宗为杨玉环量身制作,浪漫而神奇.他将人间之爱与天国之美融为一体,是现实与遐想的完美结合.

李隆基精通音律,集作曲、演奏、表演才华于一身,尤善羯鼓.据古籍记载,他击动羯鼓时能催开春天的柳芽杏蕾,震落秋天的残花败叶.

《霓裳羽衣曲》据说是玄宗在眺望云雾缭绕的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时触发灵感而作.他在那里似乎看到了翩翩起舞的仙子,那仙子分明是他心目中的杨玉环.在舞曲的创作中,他还汲取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印度音乐元素,因为杨玉环不但善跳抒情舞,还精通节奏明快、旋转性强的胡舞,其伴奏乐器也是中原的、西域的一并使用.而极具舞蹈天赋的杨玉环拿到曲谱后,稍加浏览,便可依韵边歌边舞.

《霓裳羽衣曲》的演出服饰十分讲究,舞者身着彩虹般的衣裙霞帔,头载各种可随身形晃动的首饰(名“步摇”),长长的衣袖可随风飘动,摇曳的长裙缀满色彩斑斓的羽毛.据说,当年演出时仅舞者的这身装束,就足以使人目瞪口呆.

该曲共分为36段,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磐、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合奏,不歌不舞.中部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变化,有歌有舞.第三部分以舞为主.既有舒缓的传情,又有欢快的跳跃旋转.《霓裳羽衣曲》最初是单人或双人舞,后来也曾用几百名组成的大型舞队演出.

《霓裳羽衣曲》产生于唐王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曾盛行一时,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就再也没演出过.后来人们发现敦煌壁画唐代飞天仙女的身姿,与诗文中对《霓裳羽衣曲》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或许它就是后人对这一著名乐舞的追忆和怀念.

胡舞

走出唐代的皇城进入民间,那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歌舞世界.都城长安是个世界性的文化艺术大舞台,异域歌舞风靡大唐,从长安到边塞,从都市到乡村.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奉诏进入宫廷专为皇家写作的诗人.遗憾的是每逢召见,太监们总得到长安街头的歌舞酒肆去找他,把酣然大醉的李白从胡姬的歌舞场边拖回宫中.当然,被胡旋舞、胡腾舞转得头晕目眩的不仅仅是生性狂放的李白,美貌的胡姬、充满异域风情的歌舞还曾使许多达官贵族、文人雅士、俊男靓女流连忘返.

古代中国传统舞蹈抒情、含蓄,节奏较为缓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来自西域的胡舞与此恰恰相反,它进人中土大唐后,使人为之耳目一新.开放、富庶的大唐,造就了胸怀博大、性格爽朗的唐人,胡地歌舞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和谐地融入了传统中国音乐舞蹈之中.唐初,使用的宫廷乐舞有10部,仅一部为汉族传统乐舞,一部是来自民间的通俗乐舞,其余8部均来自异域,除《高丽乐》外,另7部均为西域传人的胡地歌舞.

从丝绸之路大量涌入唐土从事经贸活动的胡人,除做珠宝、杂货、土特产生意外,经营酒肆行业者甚多.胡姬酒肆遍布长安城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酒肆中除经营风味独特的西域美食和葡萄酒外,还有胡姬表演歌舞.其中最流行的是胡旋舞,唐人把它的特点概括为“急转如风”.唐涛中对胡旋舞的描述很多,在李端的诗中,人们看到的舞者是“扬肩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半圆形月亮).”胡人开设的酒肆歌舞厅生意十分红火,曾是“胡姬春酒店,管弦夜锵锵”.可以说,胡姬酒肆对唐代音乐歌舞的发展与繁荣功不可没.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巅峰时期,当时宫廷中设有教坊、梨园、太常寺等各种乐舞机构.能歌善舞成为上白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引以为荣的文化修养.安居乐业的百姓们甚至踏着节拍行路歌舞,形成一种时尚,人称“踏歌行”.

唐之舞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唐之舞为关于唐之舞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唐之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