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本真论文范文资料 与生活视角唤醒本真课堂实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本真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4-20

《生活视角唤醒本真课堂实践》:关于免费本真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本真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主题论文】

导 读: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在职教界早已形成了共识,即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并作为语文课程的终极价值,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并不能因为在“语文”之前加上“中职”两字而稍有降格,但同时也必须结合中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以实用、能用、够用、必需为基本考量.姜大源也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之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以语文学科为代表的公共基础课,因为没有与就业直接相关,处于被学生放弃、被学校边缘化的困难境地;教材的选文及对选文的编排处理、目标要求与普高教材大同小异,缺少个性、取向不明;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接受学习的倾向.本期主题论文关注中职语文教学,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包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障碍分析、语文课堂的生活化研究,供读者各取所需,并期待引发更多更好的想法和思路.

【摘 要】当课堂的柳暗花明、针锋相对渐渐变成花团锦簇、一片和谐之后,教育工作者当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能否引领学生生命的自由生长,是否能带给学生生活的启迪.依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职语文课堂应“从学生的自我中心出发”“从学生的心灵自由出发”“从学生的情感表达出发”,大胆进行课堂实践,力求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以富于温度和厚度的体验.

【关键词】生活教育 语文教学 生命体验 生活视角

教育当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语文课堂的本真正是能够让学生回归精神的自在生长和生命的自由舒展.如何让语文课堂保持生命的温度,让学生拥有智者的高度?是在课堂上扮演一个老道娴熟的酿造者还是成为带领学生直击心灵的启智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恰恰给笔者带来了灵感——语文教学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语言学、修辞学、文学等知识,如果这样必然不能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但语文课堂又不能没有知识,因此问题的实质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构怎样的知识.

“美国孔子”爱默生就颂扬当下生活,杜威的《作为道德理想的自我实现》也说过“停止把教育纯粹当作后来生活的准备,把它打造得具有当前生活的全部意义”.教育只有从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且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但在语文课堂上充斥的“生活”“理想”都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概念化的生活,当学生们贴近抽象的概念后,他们就越发背离生活的轨道.既然生活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经历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生活、理解每个鲜活的词语就变得尤为重要,否则程式化的教学始终缺少惊艳的光彩和动人的旋律.“没有房子而开学校,我们以青天为顶,地球为地,日光照着工作,月光下休息和唱歌,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这段话描写的虽非桃花源,却还人以质朴的面貌、纯真的本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核心价值观,也是陶行知先生针对“洋化教育”“传统教育”提出的教育理论,它主张教育当同生活实际相联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让笔者从万花筒般的课堂众象中进行了一次朴实无华的追忆,透过课堂上的混凝土墙壁去思考,去实践,在经历“重复的教学模式”不停地“被表演”之后,笔者开始思索“生活教育”如何走进当下的职校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建构“生活化”的知识.

一、从学生的自我中心出发

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展示,而是逼真地展现学生自我的场所.当下的学校教育真正的创新鲜有,其主要问题在于教法不新、学法不新,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充分的营养和适宜的土壤.教育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教会学生适宜的能力.如果课堂教学的“听说读写”都能从学生的自我个体出发,不遮蔽他们自己的心理,让学生的五官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选择最富有“我”的特点的方式去表现、表达,学生的学习才能够“生活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语文课堂应当被放大,被追捧,如果课堂上学生说的都是随流入世之语,生命的自由成长何以体现?譬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询问学生“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句话”,这已成为公开课的套路,学生往往是心不甘情不愿地挑一句话来敷衍搪塞,教师也就顺着预设的教案进行五彩缤纷的表演,于师于生仅是一场戏.假使我们改成“如果你是作者,你最不愿意割舍的一句话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必须进行角色代入,进行假想,发挥自我的最大能动性,允许他们的心灵充分翱翔遐思,不拘束、不限制他们的自我意识,那么此时老师或许能够得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这宝贵的“真实”才是教育的契机,才是学生体味成长快乐的源泉.

二、从学生的心灵自由出发

在语文教学贯穿的“听说读写”四大活动中,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是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如法复制的,更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展现文本的所有内容.那么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应当是贴合他们心灵的活动,是在课堂中的某一个点触动了学生的内心而引发的“想象的改造加工”.在课堂中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自己,发现生活中的自己,找到与心灵的契合点,学生天然的学习兴趣才不会被生活的重压给击垮,他们的灵气在课堂上才能够继续展露.在课堂上学生说的话、写的文章也许不是主流的价值观念,更不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视角,但如果他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看文本、去创作,这样原始的情感就值得被尊重和珍视.因此在教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时,谈到“幸福”的含义,有个女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她希望跟相爱的人白头到老.这样的价值观在以前是不被认同的,但当那个女生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能够体会到她已经把自己的心灵感受投射到了诗歌中,这种“情感的独立价值”是不应当被否定的.当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心灵”,敢于分享内心的花朵,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们阅读的兴趣已经被点燃,老师的眼里揉得进沙子,语文的课堂才能充满真实.

三、从学生的情感表达出发

语文学习必然会跟情感发生极大关系,离开情感的语文学习是生涩厌倦的.任何情感都是高贵的,是人产生的心理感受,应让学生明白从自己的情感表达出发的前提是不回避用情感价值来考量生活、评判生活.生活中的是非对错、作品里的恩怨情仇于学生而言是从他们的情感价值来判断的,教师不应当避开学生的情感价值而直接进入普世价值的教学,诗意的生活会因为理性的评判而丧失开出鲜花的机会.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身边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用母语的技巧或语言的能力去反映、概括、提炼、升华、构建生活的原貌.当学生的情感价值有所偏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词语去表达情感:有个学生在文章中写到“我的爸爸是个废物”,在和学生沟通后他明白自己对父亲的感情是“爱之深,责之切”,“废物”一词的内涵并没有表现出他对父亲的那份矛盾的情感,反而丑化了对父亲的深情.在尊重学生真实情感的前提下,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够保持从内心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的热情.

课堂的危机四伏、跌宕起伏、柳暗花明、针锋相对在当下已经逐渐变成了花团锦簇、一帆风顺的场景,岁月的沧桑和历练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要靠学生自己去品悟.我们残酷地剥夺了学生体悟生命的感官刺激,以自己的见解替代学生的思考.可是在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陪伴他们的不是父母的叮咛和老师的问题,而是他们自己的智慧和理性.鲜活的生命,火一样的热情,让学生体验生活语文的乐趣,这是语文人要不断努力的.给行走的孩子以真诚的关爱,让他们学会用生活的刀刃去解剖生命的难题.语文课堂当培养负责的表达者、生活的思考者.

(作者单位: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本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生活视角唤醒本真课堂实践为关于对写作本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本真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