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金融业态变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金融业态变化和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金融业态变化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16

《金融业态变化和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本文是一篇关于金融业态变化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特别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业态和金融结构带来了深刻变化,金融系统边界在不断延伸,导致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愈来愈迂回复杂.现行货币银行学以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为框架研究金融体系运行规律及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已无法适应金融业态与金融结构的新变化.为适应现实的变化,应在宏观经济流程框架下,以金融系统运行机制为核心,从金融体系结构、流动性创造机制、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等四个模块扩展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

关 键 词:影子银行;货币银行学;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5-0073-05

金融系统边界决定了金融学学科边界,金融结构特征决定了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重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和金融创新涌现,金融系统边界不断延伸.特别是影子银行的狂飙突进带来了金融业态和金融结构的深刻变化,不仅直接冲击了各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也对当前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影子银行发展改变了以“商业银行——*银行”为微观基础的流动性创造机制,从而对基于这种模式设计的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形成挑战 [1] .为了培养符合现代金融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专业人才,本文在系统界定货币银行学教学目的与研究内容基础上,从影子银行扩张之下金融业态变化与金融结构新特征角度,分析货币银行学中亟待补充或改革的内容,提出扩展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的设想,并对金融学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货币银行学教学目的与研究内容

作为教育部指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货币银行学不仅是金融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也是非金融专业通向金融学科的门户课程.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后,高校关于“金融”涵盖的范围及“金融学科”的体系设计争议不断,传统“货币银行学”一度被无所不包的“金融学”课程取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金融学”课程凸显教学内容庞大、重点无法把握、课时限制等弊端,从而国内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自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即:针对金融学或经济类专业设置以“宏观金融”为主要研究对象、理论性较强的“货币银行学”(也称为“货币金融学”)课程;针对非金融学或管理专业设置内容覆盖广泛、以普及金融学知识为目的的“金融学”课程.基于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目标被定位为通过系统学习这门课程, 学生能够掌握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续金融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初步了解金融市场运行流程以及金融机构实际业务,为以后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不同高校、不同教师对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边界与教学重点理解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不同版本货币银行学教材内容体系设置上.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主流货币银行学教材[2-6] ,一般都覆盖货币(货币定义、职能、制度及度量)与货币理论(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体系(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单类机构如商业银行风险、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及其监管、货币政策(*银行、目标、工具、传导)与货币政策理论(IS-LM模型与AD-AS模型下国民收入与价格决定)等内容,除复旦大学胡庆康主编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五版)》之外,其他均不同程度涉及开放经济下国际货币(金融)制度安排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此外,与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相比,国内教材还从金融发展、抑制与深化角度特别突出了我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特殊性与动态发展特征.可见,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体系各要素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货币通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理论,以及货币金融管理当局通过这一关系实现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的学科.其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 宏观性.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达提出将金融学学科体系大体划分为微观金融分析和宏观金融分析两类 [7] .虽然货币银行学涵盖了利率期限结构、金融市场与机构运作等微观金融分析,但其主体部分显然属于“宏观金融分析”范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部门经济学.

2. 理论性. 尽管货币银行学从实践层面针对金融市场运作与金融机构业务进行了介绍,但更多篇幅是大量宏微观经济金融理论分析,如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IS-LM模型下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通货膨胀与紧缩理论, 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决定及内外部均衡理论,以及金融发展、深化与抑制等理论.

3. 系统性. 不同货币银行学教材虽然章节安排存在差异,但通常从货币产生与发展、货币形式与制度演变历史阐述货币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职能与度量,然后分析在金融体系之下货币资金流转形式(信用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与机构运作)和价格(利率)决定以及微宏观金融风险与监管,进而在国民收入与价格决定模型下研究*银行如何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可见,尽管货币银行学各部分内容形似散乱,实际上联系紧密、层层递进,最后统一于完整的“货币→金融→经济”系统之下.

4. 动态性. 现代经济中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必须借助金融体系才能实现,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机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内外货币银行学教材在金融发展、 抑制与深化理论,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等部分内容处理有所不同, 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即传导渠道则依赖于金融结构特征与市场发育程度.因此,货币银行学研究内容必须密切结合金融系统发展新特征, 不断调整与更新相关内容.

二、 影子银行扩张之下金融结构新特征及对货币银行学的冲击

(一)影子银行系统扩张背景下金融结构新特征

金融业态变化论文参考资料:

金融服务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金融博览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关于金融的论文

结论:金融业态变化和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为关于金融业态变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金融业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