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流行歌曲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大班幼儿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现象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流行歌曲范文 科目:本科论文 2024-03-20

《对大班幼儿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现象探究》:该文是关于流行歌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相关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受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及同伴交往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幼儿喜欢演唱传唱度高、旋律简单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大班幼儿.因此,本文针对“大班幼儿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这一现象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起源

一天中午,我正带领大班幼儿进行饭后散步.这时,一名幼儿无意间哼唱起了最近正在播放的《爸爸去哪儿》主题曲,其他孩子听了也都跟着唱起来.我不禁好奇地问其中一名幼儿:“这首歌老师从没教过,你怎么会唱的呢?”该幼儿大声地说:“我在电视里听过这首歌等”还没等他说完,另一名幼儿便迫不及待地说道:“我在妈妈的车里听过这首歌,她送我来幼儿园的时候经常放.”等到《爸爸去哪儿》唱完之后,班上一名男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不仅会唱《爸爸去哪儿》,还会唱《小苹果》呢!”说着,他便有模有样地唱了起来:“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等”紧接着,全班幼儿都跟着一起合唱.

回到班上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还会唱哪些幼儿园没有教过的歌曲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的说会唱《江南style》,有的说会唱《最炫民族风》,还有的说会唱《青春修炼手册》,都是近期影响力和传唱度较高的流行歌曲.我又问道:“那你们有谁还会唱小班时学过的儿歌呢?”孩子们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只有个别幼儿还记得少数歌曲中的部分歌词,但歌唱时没有了刚才唱流行歌曲时的音量和热情.

对比一下,同样是三年前的歌曲,《最炫民族风》和学过的儿歌,幼儿更容易记忆和接受那些旋律更为活泼欢快的流行歌曲.那么,大班幼儿为何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呢?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根据在知网的检索,输入关键词“大班幼儿”和“流行歌曲”,并未检索到相关内容,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空间.李生兰老师在《学前教育学》一书中对儿童的文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我们可以结合该研究进一步细致探讨其价值所在;另外,该研究对于如何将流行歌曲恰当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给出了一些指导建议.因此,我们将研究主题设定为“大班幼儿对于流行歌曲偏好程度及其原因的探究”.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调查法进行,对全园所有大班幼儿进行全面性访谈,为期半个月.调查内容为:对幼儿进行开放式提问“你平时最爱听什么歌?”“能唱出其中的一两句歌词吗?”“你为什么喜欢这首歌?”“你平时都是在哪里听到这些歌曲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测试的114名大班幼儿中,收集到幼儿最喜爱的歌曲曲目共254首(包括重复曲目).其中,有84%的幼儿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并能演唱出其中的部分歌词;11%的幼儿偏向于喜爱幼儿园所学歌曲,且大部分为近期所教;5%的幼儿没有特别喜爱的歌曲,属于无效回答.

三、研究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的幼儿中,他们最爱听的歌曲是《青春修炼手册》.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其原因主要有几下两点:

(一)歌曲本身特点

该歌曲旋律轻松有活力,歌词朗朗上口,节奏感较强,且主要讲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体现了成长过程中积极向上的一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另外,歌词中出现了左手、右手、耳朵等器官,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借助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二)幼儿情感偏爱特点

该歌曲曾多次在 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台播放,传唱度较高,幼儿接触机会较多,且幼儿在平时只能用耳朵听歌曲的基础上还能看到又唱又跳的画面,极大地提高了兴趣度.研究表明,人的知觉能力的敏感性和眼前的“图式”和心中熟悉的“图式”之间的差异程度有很大关系.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在观察儿童行为时发现,在十分熟悉和完全不熟悉的事物面前,孩子们都会表现得心灰意懒、毫无兴趣.而只有那些和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可以看出和它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对于幼儿来说,界于熟悉和陌生之间的歌曲,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四、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幼儿对歌曲的喜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模仿家长,家长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强化了幼儿对流行歌曲的喜好.通过对幼儿家长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大班幼儿家长大部分为80后,他们年轻活跃,思想前卫,多数家长在接送孩子的途中喜欢播放流行歌曲,且部分家长使用流行歌曲作为手机铃声.另外,大部分家长带幼儿去过KTV,所唱歌曲也多为流行歌曲.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就会对流行歌曲产生兴趣.

(二)同伴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幼儿期”定义為孩子从出生到八岁的这个时间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有可能在大家庭、团体、幼儿园或者学校中遇见他们的同伴.由于在团体中,幼儿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好也有坏的,这些都取决于现实状况.但总体来说,同伴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交生活和学习.在四岁时,幼儿开始形成小的团体,并开始发展他们之间的友谊.虽然幼儿之间的关系不及那些大孩子那样和睦、友好,但他们也会主动模仿其他幼儿,互相学习.例如,通过学前教育活动,幼儿会模仿托儿所或幼儿园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并通过模仿这些行为,形成属于自己的习惯.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班级的幼儿所喜欢的歌曲无论是在曲风方面还是在曲目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于1954年提出“社会比较理论”,即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会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大班幼儿自身的分辨能力还不够高,经常会利用同伴的行为来衡量自己.当一名幼儿在哼唱一首喜爱的流行歌曲时,很容易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也许是为了和他人达成一致,其他幼儿也会跟着学习哼唱这首歌.很快,这首歌便会在班级扩散开,形成交叉影响,这也是同伴间相互强化的体现.

流行歌曲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对大班幼儿偏向于喜爱流行歌曲现象探究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流行歌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8最火爆的歌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