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空心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农村空心化和社区建设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空心化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01

《农村空心化和社区建设》:这篇空心化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迁移流动,导致空心化现象产生并严重阻滞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社区作为我国新时期乡村社会转型需求的产物,是弥补政府公共管理缺失的重要主体,通过其利益聚合、服务提供、关系协调、诉求表达以及文化引导等多项治理功能的发挥,为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攻克提供了科学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城镇化 空心化 农村社区 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22-04

一些地方目前出现的“农村空心化”现象,生成背景复杂,涉及领域广泛, 影响明显,采取科学举措加以攻克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

一、农村空心化的成因和影响

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农村空心化是指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甚至是过分转移到城市中务工,而导致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空缺和村庄空间形态上荒芜的现象.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发展态势,农村空心化究其本质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变革在乡村地域的现实反映.一方面,人口非农化转移成为常态,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对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户籍、教育、住房等公共资源供给的缺失和分配上的不均,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完善的政策和生活保障.无法真正享受和市民同等的待遇.为此,对其而言,一个理性的选择便是自己“单枪匹马”到城市闯荡,老人和孩子则成为老屋中留守的主要人群,导致农村“年龄空心化”的现象凸显.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外扩内空”现象日益突出,农户更多地将新房的建筑选址确定在村庄 或城乡交界处,以获取城市的公共资源和享受便利的交通出行等,这又往往造成村内人走宅空,老宅长期闲置,农村“住宅空心化”的现象普遍.

农村空心化给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诸多 影响.其一.农村空心化造成了我国农村发展格局的失衡和资源的浪费.留守老人和妇女在知识素质、技术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弱化,亦使得科技知识和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加,进而造成撂荒耕地逐年增加,“一户多宅”情况,数量庞大和布局混乱的新、老住宅又向耕地保护提出了挑战.其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非农转移使得新农村建设主力日益流失,社会管理革新的难度加大.老人养老、医疗和小孩的教育等问题日渐凸显.其三,农村空心化的“外扩内空”,使得农村整体的面貌和人居环境受到破坏.农村村庄内部的空心性及其外部的广延性,直接引起宅基地更大程度的分散,给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村内住宅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在遭遇各类自然灾害时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并现实地影响着农村建设的整体风貌和布局.此外,住宅空心化的无序发展,还使得长期以来形成的亲缘临近和邻里互助的朴实民风和人际关系淡化,村民的集体意识受到削弱.争夺宅基地行为的增多,又导致干群关系和村民关系日益紧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内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稳定.

二、农村社区和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1887年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首先提出的,它是包含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农村社区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系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村民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在我国的产生,系新时期乡村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基层 和村民自治制度推进和完善具有积极作用.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失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的功能并积极引导社区建设,自十六届六中全会 首次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张后,短短几年间,各地的社区建设便经历了探索实验、全覆盖发展、和谐社区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四个发展阶段,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功能日益彰显.

首先,农村社区的建立改变了城乡传统的生活思维方式,整合了社会资源.当前各地对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探索,主要包括新兴农村住宅社区、中心村规划社区以及旧村改造社区_一类.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村庄合并,原先散居的村落变为集中化的社区,汇集了更多的异地人口,建立在传统亲缘、地缘关系上的乡土人际网络更多地加入了业绩因素,熟人社会的乡土性慢慢减弱,开放化生活方式和兼收并蓄的思维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促进了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科学对接.同样,农村社区建设亦推动了社会资源的节约和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村落住宅加以科学规划,整合并优化配置了闲散的土地资源,在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居住条件和配套设施,改善其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同时,更为城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针对留守群体的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社区建设还为村民搭建了组织化利益和诉求表达的平台,从而为其争取了更多的公共政策、资源,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其次,作为一种新体制,农村社区还在促进基层 、村民自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农村社区的成立,适应了乡村社会日益开放和人员融合的变迁趋势,一改传统封闭和排外的管理体制,赋予所有在乡村生产和生活的人们以公共事务的参和权和管理权,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和居民的 权利.并且,针对农村青壮年人口离乡进城所带来的基层 空心化的发展障碍,农村社区以更加务实的方式,将辖区基于共同生活需要的群体予以整合.打破了传统村籍的限制,将外来人员纳入社区 治理之主体范畴,从而打造了一个多元利益主体平等协商、协调的平台,激发着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内生动力,进而有效促进农村发展中各类矛盾的化解和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选择

针对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农村社区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综合协调原则,充分调动各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系统整合各类社会公共资源,切实形成建设合力.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和引领

我国的农村社区具有很强的政治建构特性,政府的动员和制度安排显得异常重要.政府部门要更新理念,改变行政权力包揽和过度干预的传统,在社区建设中始终以农村所需和农民所思为出发点,切实授权、还权于社区,保障农民的社会参和权、表达权.其一,通过宣传教育、政治动员和经济诱导等手段,引导村民形成组织化的协调、互助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各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的社区建设和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由于“外扩内空”而分散和浪费的各类资源、实现组织化的综合利用,最终形成规模发展和集约效应.其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点,明确对农村社区的法律定位.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和乡镇政权的组织基础,应当赋予其正当的法律地位和充足的管理权限.其三,有效利用农村社区利益表达和诉求输送的平台效用,有针对性加以政策设计和 推进.农村社区为村民利益聚合和 自治搭建了组织架构,应积极鼓励农民的参和、协商和讨论.同时,政府应当常态化、制度化地收集和分析社区整理和输送的各种建议和诉求,及时修正相关政策措施,将资源和经费的投入加以最优化配置,有的放矢地化解空心化的各类难题.

空心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农村空心化和社区建设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空心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产业空心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