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论文范文资料 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关系五大新动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我国西部地区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9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关系五大新动向》:这篇我国西部地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关系出现了五大新动向,即文化冲突引起的民族关系问题由精英层面走向民间层面;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增多;民族地区社会问题民族化,民族问题大众化;生存资源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常态化;族际通婚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关系的新动向.

【关键词】民族关系;西部地区;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3-0023-006

随着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社会各种矛盾外化,其中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因素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导致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关系出现五大新动向.

一、文化冲突引起的民族关系问题由精英层面走向民间层面

新世纪伊始,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民族关系问题主要领域是在文化界、思想界,因部分人有意或无意在一些信息传媒上(如期刊、杂志、报纸、互联网等)对少数民族文化丑化、侮辱,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族感情,影响了民族团结.民族关系问题首起于民族知识精英获取并认知“不良”信息,此后因不良信息产生愤懑情绪,然后在族内传播,号召和动员民族群众通过游行、 、 等手段维护民族自尊,如上世纪“性风俗事件”.这类事件中民族知识精英是民族自觉的主体,从认知信息、情绪产生、态度形成、实践付诸经历了一系列心理逻辑过程,这种维护民族自尊的行为是从上到下而展开的,民族精英无疑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近年来,因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及对出版物的监管,以及学界、出版界的警觉,这类事件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逐渐减少.

但是,民族因清晰的文化边界而存在,文化差异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可以说和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的.只要存在民族,就会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近年来,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民族纠纷有两个特点:其一,和民族间的经济纠纷相比,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涉及人数多,甚至会升级为 件;其二,由以前知识精英牵头转向了普通民众自觉的行动.一方面,随着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加快,民族成员在和“他族”互动中体认的民族自我意识更加显明,不仅是民族精英而且普通民众中民族意识都有增强的趋势,他们更加关注本民族的自尊和民族权益.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完善,我国逐步走向 和法制的社会,民族群体整体的法制意识提高,民族成员更加理直气壮地追求民族自尊、利益、荣辱等合法权益,导致民族群体维护民族自尊意识由之前的从上到下转向了从下到上,逐步走向大众化自觉层面.如下列案例:

案例1,2002年,在西部G镇的汉族在南河滩修建了戏楼.根据当地汉族的习俗一“爷庙对戏楼”的说法,汉族庙会组织决定在戏楼的对面修建“三圣宫庙”.当庙地基建好,在汉族“立木”之日,回族群众认为汉族的庙建在该镇最高处,汉族放炮、敬神会影响回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数百人进行阻拦,引发了回汉民族关系问题.最后由镇政府出面交涉,说服汉族群众不能在民族聚居区修建庙宇,汉族群众最后也认为在回族聚居区修建庙宇不利于自己的宗教生活.最后在该镇砖瓦厂西北侧修建了“三圣宫庙”,从而远离了回族聚居区,使得拖延近两年多的问题得以解决.

二、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增多

城镇化是农村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过程,不仅表现在城镇建筑结构的重新洗牌和重组,而且在人口结构、文化特征也是一个渐成的异质化过程,出现马赛克式,“马赛克式社会就会可能变成各种族群之间的竞技场”.涉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区、片、街、村、镇的改造中,部分民族成员的利益因拆迁、安置、补偿受损,或因对新环境心理不适,民族关系问题就会出现.因此有学者把城镇化时期界定为“矛盾冲突多发期”.因为部分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居住的区段经过拆迁和异地安置后,这对惯于从前空间“旧感”的民族成员而言难免产生许多心理压力,表现为:一、丧失传统生活中的归属感;二、旧社区的解体,熟人圈被破坏,原有的社会网络暂时中断;三、在新环境中,异质性增强,信任感降低,产生了恐惧感、无助感、孤独感;四、丧失历史感,而新的信任机制、心理归属机制暂时没有形成.当这些心理不适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一旦出现诱因,就有可能引发民族关系问题.轻者,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配合政府工作,使城镇化过程受阻;重者就会出现民族 件.

另外,城镇化中人口也是动态过程.当少数民族成员步入城市后,由于部分城市居民或雇主对少数民族缺乏了解或囿于刻板印象,使得少数民族成员在寻找工作或务工过程中遭受到排挤或拒绝.据一位汉族受访者(来自回汉混合村)告诉笔者,他和同村的几个回族同伴到西安打工,老板第一顿饭就是用大肉做的,并且明确告诉工人,饭里有大肉,几个回族老乡不得不中止干活到另外的工地找活.而回族老乡最后结果形同一辄,个个老板采用“高明”手段拒绝少数民族.笔者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对少数民族存在整体排斥态度那是相当令人担忧的.

案例2,西部M镇政府决定拆迁西关旧村,在主道两侧修建商铺,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拆迁后具有经济实力的本地或外地群众都积极购买.从此,单一的民族聚居区的格局被解体.社区人员构成开始出现异质化,族类上不再是单一信仰的少数民族,职业结构上既有职工干部,又有暴发户和生意人,语言上出现不同地域的方言.从前,安逸的民族社区逐渐被频频出现汉族的鞭炮声、锣鼓声、喝酒猜拳声所覆盖.新格局无疑颠覆了原有民族传统社区的特点和文化结构,周边的民族群众逐渐产生了积怨但无处发泄,矛盾的导火索终于被点燃了.

2010年,M镇某单位职工窦某(汉族)购买了西关村的地皮,开始修建门脸房(镇政府做了统一规划,是两层楼模式).窦某的隔壁是民族成员马某,马某的楼房已经建好.纠纷起因在于马某认为窦某夯实地基时,由于震动过大,致使自己楼房的楼梯出现裂缝.但窦某的答复是楼梯裂缝和自己无关,遂对马某的要求置之不理,继续修建.当修到二层楼封顶时,马某家人及周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阻拦,使得建楼处在停滞状态.至今,该楼房成为“烂尾工程”.

我国西部地区论文参考资料:

新西部期刊

西部医学杂志

新西部杂志

新西部杂志社

西部广播电视期刊

西部大开发杂志

结论: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关系五大新动向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我国西部地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贫困状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