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玉米论文范文资料 与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玉米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06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本文是一篇关于玉米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引言

玉米作为国内主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在国内大面积种植,但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各种病害的发生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减产及质量下降的现象,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下面笔者就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1 症状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病株矮化,高度常不及健株的一半,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少畸形.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另有一些病株嫩叶卷曲呈弓形或牛尾巴状,心叶有缺刻,喇叭口朝向一侧或叶缘变红到全叶变红.

2 形态特征

病毒粒体为球状.钝化温度为800C.20℃可存活37天.病毒借昆 虫传播,主要传毒昆虫为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潜育期15~20天.还可侵染小麦(引起兰矮病)、燕麦、谷子、高粱、稗草等.

3 发病条件

3.1 毒源量.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寄主植物.杂草多、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

3.2 玉米播种期.早春播种(4月上、中旬)和麦茬玉米(6月中旬后播种)发病田少,且发病轻;5月中旬前后播种发病重.主要原因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此时,田间嫩绿植物少,可造成灰飞虱集中危害.

3.3 玉米叶龄.玉米苗期至7叶期为玉米粗缩病感病的敏感叶龄期,10叶期后为安全叶龄期.

3.4 气象条件.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的气候;越冬寄主毒源多、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虫量大;利于粗缩病的发生.

4 玉米粗缩病暴发的其他影响因素

4.1 气温.暖冬有利于传毒介体越冬;春夏季降雨偏多、气温偏低有利于传毒介体发育、繁殖,而且玉米免疫力下降,所以在冬暖夏凉时粗缩病常发生较重.

4.2 叶龄.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使受侵染发病也轻.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果与灰飞虱迁飞高峰相遇,发病就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关系密切.晚春播玉米和麦套夏玉米的苗期阶段(出苗至5叶期),正值田间灰飞虱从水稻秧田、杂草、麦田迁移的盛期,此时处于苗期的玉米最易感病.

4.3 品种.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都不抗粗缩病,即使是有一些耐病性的品种,在灰飞虱种群数量大的情况下,也不能起到耐病作用,这样在遇到足量的毒源、介体情况下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

4.4 管理.玉米粗縮病毒可侵染50余种禾本科植物,因此禾本科杂草不仅是传毒介体生存的适宜场所,而且也是病毒的繁殖寄主,因此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极易造成毒源积累.玉米和小麦套种,有利于带毒昆虫把病毒从小麦传播到玉米幼苗.

5 综合防治方法

在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上,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

5.1 加强监测和预报.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5.2 改善耕作制度.尽量不种面积很小的春玉米.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收麦后灭茬抢播的种植方式.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既可有效地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程度,又能保证玉米的正常成熟.

5.3 改善玉米生长环境.禾本科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病源,秋收之后及时灭茬,清除田间杂草,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的传毒,从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5.4 选抗病品种.因品种间感病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选用耐病性较好的品种.

5.5 播前药剂拌种.播前每亩用吡虫啉有效量0.5克,拌3.5~4.0千克的玉米种子,可有效控制灰飞虱;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种子50公斤,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

5.6 苗后预防.玉米出苗后,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5.7 发病田喷药防治.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在喷药的同时可加适量0.3%的磷酸二氢钾.

5.8 加强栽培管理.加强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埋掉,减少毒源;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微肥合理搭配施用;及时浇水、中耕松土.当玉米长至5-6片叶时,及时喷施叶面宝、喷施宝、万家宝、植物动力2003等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植病灵、病毒A、菌毒清等,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感病后的耐受力,控制粗缩病的发生为害.

5.9 搞好品种搭配.避免选单一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不同品种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建议小麦收割完后播种玉米,即贴茬播种,尽量不在小麦生长期间套种玉米,这样就可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

玉米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玉米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玉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