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托尼论文范文资料 与托尼·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托尼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1

《托尼·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构》:本论文为您写托尼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生动描绘了黑人从沦为文化孤儿到深陷文化选择困惑中,直至通过黑白文化的融合重构起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痛苦经历,探索了以文化协商为中心来弥合黑白文化裂缝并重构非裔双重身份的途径的可行性:保存黑人性时需被适度的“美国化”,才能在美国现代社会中适应和生存下去.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历史三部曲 双重文化 身份重构

作为当代美国文坛享有盛名的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经典小说《宠儿》(1987)、《爵士乐》(1991)、《天堂》(1998)三部作品被众多评论家誉为“历史三部曲”.独树一帜的是,这三部小说不仅成功勾勒出了美国黑人百年历史变迁的画卷,同时还生动描绘了黑人从沦为文化孤儿到深陷文化选择困惑中,直至通过黑白文化的融合重构起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痛苦经历,探索了以文化协商为中心来重构非裔双重身份的途径的可行性.

文化归属问题一直是非裔美国人实现身份认同的羁绊之一.作为边缘弱势群体,美国黑人在 和隔离下面临着被白人主流文化完全同化的危险,虽然有过短暂的自我意识觉醒,却由于屈辱历史的禁锢和霸权文化的侵蚀最终迷失在文化身份困惑中.非裔美国人潜意识中的记忆和传统实质就是美国黑人文化,“是美国黑人在为生存繁衍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和自然、族群及白人之间关系的象征和实质性的表达.这种文化植根于南方腹地,植根于非洲文风、欧洲特性和土著美国文化交汇相融的沃土里,植根于性别阶级和种族差别的动态变化之中.”①然而,黑人群体为了在白人主宰的社会里生存,被迫遗忘黑人的文化传统,在黑白双重文化的夹缝里游离,逐渐沦为文化孤儿,陷入两难困境:接受白人文化的同化就会疏离黑人民族的文化母体,而固守黑人文化又会背弃主流文化,和美国现代文明对立.

一、进退两难的文化处境:文化孤儿

奴隶制迫使六千万黑人远离非洲大陆,丧失了传统文化之根,面临着认同白人文化还是固守黑人文化的两难抉择.黑人双重意识的困惑在《黑人的灵魂》中得到了解答:“因为美国拥有太多对世界和非洲有教益的东西.他也不会在崇尚美国的大潮中漂白自己的黑人灵魂,因为他明白黑人的血液里含有传给世界的信息.他只是希望同时做一个黑人和一个美国人,而不至于受到同胞的诅咒和唾弃,不至于被机会拒之门外.”{2}所以非裔美国人努力为自己找到文化身份的归属显得尤为迫切.

《宠儿》中,塞丝因为奴隶制的迫害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受尽屈辱.父母的缺失注定了塞丝的文化孤儿身份,成年的塞丝只记得儿时唱歌跳舞的黑人人群,却遗忘了他们的本土语言,因为周围黑人在白人统治下只能被迫舍弃自己的非洲母语,接受白人的语言,而语言的流失恰恰是黑人文化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身心俱疲的黑人集体患了习惯性遗忘症,再也无暇将诸如民间故事、谚语、寓言等传统非洲文化传达给非裔后代.非洲文化的流失还体现在黑人名字的缺失上,因为丧失了名字就意味着他们割裂了和先辈传统的联系,处于被白人排斥的边缘地带.《宠儿》中的奴隶主把奴隶们看成私有财产,并按字母排序随意给他们命名,如保罗·A,保罗·D等.姓名是个人身份的符号,而被剥夺名字的奴隶们没有了自我身份,也就失去了自我主体性,只能依附于奴隶主,饱受折磨.

《爵士乐》中,黑人因为南方经济萧条和种族迫害纷纷北上谋求自由和发展,然而新的城市依然充斥着 ,他们终日为生计而奔波劳累,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精神家园不堪一击,产生了强烈的边缘感和异化感.主要人物精神上无一例外地沦落为文化的孤儿.乔自小便遭抛弃成为孤儿,南方的三次寻母未果的经历意味着他根本无法找寻到黑人文化的根.作为黑人话语的最强音,爵士乐成为黑人寻找非洲根文化和在白人世界的话语权的精神桥梁.然而乔深受强权文化毒害而鄙视母体文化,认为正是爵士乐这种下作的音乐让多卡丝移情别恋,并残忍地在爵士乐中枪杀了多卡丝,内心的无根性让他长期颓废消沉,无法爱自己和他人;多卡丝同样痛恨爵士乐,因为她认为间接导致其父母死亡的“第五街游行的鼓声”就象征着爵士乐;爱丽丝也因为所遭受的背叛而把爵士乐看成乌烟瘴气的音乐,拒绝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失去了自我.

《天堂》中,鲁比镇的黑人群体置身于白人主流文化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夹缝中而迷茫痛苦,白人和本族黑人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封闭自我,在小镇上极力推崇黑人 ,逐步背弃了本民族所信仰的宗教思想并由此走向毁灭.祖先崇拜是黑人宗教思想的精髓,他们坚信祖先是黑人部落神圣的庇护者.黑人部落正是在化身为矮个老人的祖先指引下到达并建立了鲁比镇,并设立了一个仪式台祭祀祖先和讲述祖先的功绩.然而,当黑人们毁掉这个仪式台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宗教思想的凝聚作用,背弃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小镇和天堂背道而驰,最终分崩离析.黑人群体极其崇尚《圣经》里的天堂,初衷是想把鲁比镇建成团结互助,自给自足的黑人“天堂”,笃信小镇黑人不死的神话,然而黑人 打破了平静,这不仅是黑人对本民族同胞责任感的缺失,也是黑人文化流失的又一重要体现,本质上和白人社会的 压迫相同.由于非洲文化传统的扭曲和断裂,黑人歧视肤色浅黑的同胞,失去内部团结,更固步自封,最终因为外部强权文化的猛烈冲击而土崩瓦解.三部曲中,黑人群体身心受到白人 和黑人 的双重压迫而成为“无

声的他者”,黑人所崇尚的文化也被边缘化了,灵魂无助地游离于强权文化和非洲文化之间,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痛苦境地,成了文化的孤儿.

二、文化归属的艰难抉择:寻求自我

置身于现代美国社会中,黑人群体一直深陷文化游离的泥泞中:坚守黑人文化则遭到白人社会的排挤,而远离民族文化又面临着被白人同化和失去自我的危机.奴隶制的特殊历史和白人的强权地位决定了黑白种族的长期对立,也昭示了黑人必须在黑白文化长期的冲突中对自我文化归属问题作出艰难的抉择,才能确立自我主体性,实现自我.

由于缺失了非洲文化的滋润,黑人集体沦为“文化的孤儿”,成为悬空的空心人,无所依傍的滋味痛彻心扉.为了获得生存和找到归属感,黑人在潜意识中开始漂白灵魂,盲目认同白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迷失了自我,陷入困惑和错乱中,甚至走向了民族虚无主义和黑人 的极端.

托尼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托尼·莫里森三部曲中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构为适合托尼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理发店tony老师什么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