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歧义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现代汉诗词歧义性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歧义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6

《论现代汉诗词歧义性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关于歧义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现代诗人试图寻找具有这种特性的词:有力量、可增生、多样化,既能相对准确和充分表达想要表达之意,言明想要言及之物,又能超越其本身,具有不受词典意义限定的灵动性和活跃性.“只需要一个词/树木就绿了/只需要一声召唤,大地上/就会腾起美妙的光芒”.[1]同样是让树木变绿,古典汉诗似乎也有类似的文本闪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但具有此种神奇魔力的施动者却不相同.“春风又绿江南岸”,和其说在夸赞词的能力不如说是物的力量,能使“江南岸”变绿的不是“春风”这个词,而是“春风”这个“词”所指称的“物”.假如把“春风”替换成其它词,这种力量就无法生成.而王家新诗中的施动者则是“一个词”而非“词”所指称之“物”,言说重点是“词”,“词”具有能使树木变绿的强大力量且充满变数:“一个词”只说明了数量,却没有具体所指,因此可以把它想象成无数个词和无数种可能.

“一个词”至少具备以下特质方能使树木变绿,且具有让大地腾起美妙光芒的力量:首先是有营养的,即要有效用.只有养分充足,才能在光合作用下产生丰富的叶绿素,从而使树木变绿.其次有言说权力和主动性(反抗力量),树木变绿的时间只发生在春夏两季,自动过滤掉秋冬两季的到来,阻止树木变黄和干枯,这其实是一种反抗,反抗的成功来自于一定的言说权力和自主性.再次是有力量,具有阐释力和言说效力,能化腐朽为神奇,化简为繁,化平庸为卓越,化暗淡无光为绚丽多彩.最后是多元和多样,美妙的光芒需要由多种颜色、多束光线汇聚融合而成,单靠一种颜色或一束光线,也就是词语的单一意义或字典(词典)意义,无法产生“复合性”功效.一旦找到了词语的这种特性,或者具有这种特性的词,现代汉诗就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文体自身的理想状态:活跃非僵化的、自由非束缚的、细腻非粗糙的、任意非随意的、流动非限定的、变动非固定的、繁复非单一的等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任务只有靠“词的歧义性”或充满“歧义性”的词才可以完成.

“词的歧义性”被需要或必须存在的理由在于,它满足了现代汉诗文体“是其自身”的根本需求,并对现代汉诗发展大有裨益.不妨承认这样的等式:“歧义等于奇异”,现代汉诗需要“歧义”这种更为有效的词语特质进入语言内部,并向外敞开,言说更复杂的人生经验,处理更棘手的现实和写作问题,从而产生“奇异”的效力.“词的歧义性”带来的“奇异”效力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丰富”(rich).“丰富”一词至少解释如下:多和广、放大和膨胀、裂变和增生、多元和复杂等等.“丰富”被转译为动词,暂且可称之为“动态意义”,含有“能够允诺、能够提供、能够让获得和让得到”[2]之意.“动态意义”似乎比原始(字面)意义更“丰富”,也更有深意:它对“施动者”和“受动者”同时发挥作用,产生效力,即皆为双向运动(double movement),无论是“允诺”和“提供”,还是“让获得”和“让得到”,“丰富”都是针对双方的,对内和对外,向内和向外,对“词”和“物”同时有效,而不像“丰富”的原始(字面)意义只针对“单边”,即作为“受动者”的“物”有效.“词的歧义性”既对现代汉诗语言本身有益,又对现代汉诗所需要面对和阐释的物/世界有利,二者皆可变得“丰富”.“能够允诺和能够提供”是说“词的歧义性”保证了现代汉诗具有言说复杂物世界的资格和能力,这种资格和能力的获得足以说明现代汉诗语言本身首先是“丰富的”,所以才能“被允许”和日益复杂的“物”展开对话,并提供多种阐释可能;“能够让获得和让得到”意味着通过“歧义性”的增生和裂变,现代汉诗语言更加丰富和更具阐释效力的同时,“物”亦在阐释中获得更多意义,从而呈现出本应具有的复杂样态和多元样貌.“丰富”的“动态意义”所呈现出的“双向运动”线路其实是“两条”:一条是“词——物——词”,“词”作为起点和终点,“物”处于中间位置.“词”的丰富并获得言说“物”的资格,在言说过程中,使“物”变得丰富,“物”的丰富又激活了“词”;另一条是“物——词——物”,“物”作为起点和终点,“词”处于中间位置.“物”的“丰富”提供了“词”言说的多种可能,“词”的丰富反过来又促进“物”的丰富.将这两个意义链连接在一起,就是“词——物”丰富的无限循环,“词的歧义性”对“词”和“物”均产生决定性影响.

“词的歧义性”决定了“现代汉诗是”和“现代汉诗说”的“质”.首先从现代汉诗的文体合理性(合法性)角度来说(对内),至少在语言层面,它决定了现代汉诗是其本身,即“现代汉诗是”.“当古汉语已经充足圆满、固步不前,仅属于往昔,现代汉诗却翻转过来,不要拘束,满含可能性,用未来追认着它的此刻.由这种语言成就的现代汉诗,自由度可谓相得益彰等现代漢诗拒斥那种制服般的格式和像镣铐一样给自己带上的铁律,实在是 和本性使然.”[3]把禁锢变为自由,把“少”变成“多”是现代汉诗彰显其自由精神品质,达到理想状态的重要衡量标准,决定着它的“诗质”.“词的歧义性”的有无可以区分和辨别出汉语诗歌的古今差异,以及和其它体裁之间的文体差异,并通过“两个独特性”的确立完成了现代汉诗“诗质”的构建:一是“现代性”,即同一文体的时代特性,主要指迥异于古典汉诗的现代诗歌语言范式.现代汉诗从肉身到骨骼,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自己专属的,不能变成内容古典的“肉身”穿上形式现代的“外衣”,汉语新诗初创时期的“旧瓶装新酒”问题就和之有关.二是“诗性”,即不同文体的语言特性,主要指不同于现代小说、散文等其它文体的现代诗歌语言范式确立,只有兼具这两个独特性才能称为现代汉语诗歌.“我们想写出的仿佛是这样的诗:既有能力改造现代,也有能力改变古典”[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代汉诗既和古典汉诗不同,也和宽泛使用现代汉语的其它文体不同.现代汉诗既依赖于现代汉语存活,又有着比现代汉语更多鲜活的质素.相对于其它文学体裁,诗歌语言更具多样性,这也是一直强调“词的歧义性”是现代诗歌的特性而非缺点的原因.

如果不通过对外敞开的方式,既有的有限词语难以敏锐地捕捉、精准地言说“物”.“词语,刀锋闪烁/进入事物/但它也会生锈/在一场疲惫的写作 得迟钝等//这时就有刀锋深入,到达、抵及/在具体、确凿的时间地点/和事物中层层推断/然后,一些词语和短句出现/一道光出现”[5].“词的歧义性”就像是一道光,闪烁着全新意义的光芒.和古典汉诗可供使用的词语相比,现代汉诗语言无疑变得更为繁复和灵活,单音节向双音节的转变,叹词的丰富,词义的扩大甚至转移等语言现象[6],都可以体现出这一变化.“词的歧义性”是由外部增生获得的,和词的本身意义的变化增生和否关系并不是很大.无论从古到今的语言如何变化,词语最基本的固定涵义不会改变——由“日”变成双音节词“太阳”指称的仍然是太阳,而不是星星和月亮,其它词语亦如此.这就需要旧词借助具体语境和上下文联系生发出新意,这样才能让词变得丰富绚丽.“陈词滥调是不够用的,于是我们会急得吐字不清,并且破坏词语,为的是使这些词能变得刺耳,使人们能看见这些词,而不是知道它们”.[7]“知道”未必是被运用(使用)的,躺在字典里的词人们同样知道,“看见”则意味着词逃离了词典,活跃于诗行之上,被运用,被灵活运用.

歧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现代汉诗词歧义性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为适合歧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歧义与误解怎样区分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