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赵之龙论文范文资料 与赵之龙弘光朝政治活动考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赵之龙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13

《赵之龙弘光朝政治活动考述》:本论文可用于赵之龙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赵之龙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王夫之《永历实录》及《清史稿》均认为赵之龙曾经参与拥立福王之事,但结合时人与清朝早期文献的记载,可知赵之龙并非定策的参与者.福王朱由崧即位后,赵之龙与马士英、刘孔昭等人沆瀣一气,支持阮大铖复出,并逼迫张慎言等人去职.在举荐陳尔翼一事上,赵之龙与同僚屡次发生争执,引起不小风波.乙酉之变时,赵之龙率领文武百官降清,但入清后却一直没有受到清廷的重用.赵之龙乙酉之变后的境遇,实际上是明朝勋臣降清后的缩影.

[关键词] 赵之龙;南明;弘光朝;乙酉之变;两京制

[中图分类号] K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9-0116-07

忻城伯赵之龙是影响南明弘光朝政局的重要人物之一,但截至目前学界关于其人的专题研究,尚付之阙如.赵之龙事迹主要见于《清史列传》及《清史稿》,然而两书所载均失之简略,且有不确之处.通过翻检相关载籍,稽考史事,可知赵氏并未参与定策,而其决策降清事在弘光元年五月十三日,之后一直未受重用,清廷所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即三等男爵),则在其死后由其孙赵清榑承嗣.本文即围绕上述数端进行考察,梳理赵之龙在南明弘光朝的政治活动及其降清后的史事,以为全面分析弘光朝的政局走向提供新的分析角度,亦为客观评价赵氏其人奠定事实依据.

一、参与定策之说质疑

甲申之变后,由于崇祯帝三子均下落不明,南京诸臣围绕帝位人选纷争不已,福王朱由崧在马士英、高杰、刘良佐等人的支持下取得绝对优势.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监国,五月十五日正式登基,次年改元弘光,史称“弘光政权”.

据相关史籍记载,忻城伯赵之龙曾经参与拥立福王之事.赵之龙,号易庵,南直隶虹县人,原籍河南仪封[1] 217,靖难功臣赵彝七世孙,泰昌元年(1620)袭爵.关于赵之龙参与定策之说,王夫之云:“当迎立时,吕大器以福邸故,以谋嫡累贤士大夫,激成奇祸,后必授时局口实,掀翻党锢,而嗣王抑无令德,声不如潞王之贤.弘图、曰广胥以为疑,士英阴订阮大铖,决意福邸,以快意于东林,遂与武臣刘孔昭、汤国祚、赵之龙决策.”[2] 53据此可知,王夫之显然将马士英、阮大铖、刘孔昭、汤国祚、赵之龙视为定策的核心人物,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是.据时人姜曰广说,马士英与史可法起初议定立桂王朱常瀛,不久,马士英得知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勾结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军事将领准备拥立福王朱由崧,“士英度势之成也,敢无支吾,遂隐其前说”[3] 191-192,遂转而与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卢九德等人力主拥立福王.山东总兵刘泽清得知其他三镇的态度后,也见风使舵加入“拥福”的行列[4] 46-49.可见拥立福王的核心人物是马士英、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卢九德.事实上,王夫之作为局外之人,且当时又身处湖南,将赵之龙误认为是拥立福王的核心人物实不足为怪.而姜曰广在弘光朝官居大学士,所知的内幕远较王夫之为详,所记当更为可靠.

除王夫之《永历实录》外,《清史稿》记载“福王立,(赵之龙)与拥戴,干政.”[5] 9665但此载可信度大有疑问.首先,纂修《清史稿》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清廷遗留下来的文献,但较《清史稿》早出的《明史》《清史列传》均未提及赵之龙参与定策之事.其次,《清史稿》不仅成书较晚,且历来以错讹多而为人诟病,所记未必可信.《清史稿》这一说法或是误记,或是沿袭自《永历实录》及他书.

在对《永历实录》及《清史稿》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后,再从定策功臣的封赏情况作进一步考察.福王朱由崧即位后,对定策功臣大加封赏,马士英因是定策第一元勋,故位居内阁首辅,兼掌兵部,黄得功由靖南伯晋升为侯,高杰封兴平伯,刘泽清封东平伯,刘良佐则封广昌伯.除以上诸人外,其他参与定策的官员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据时人李清《南渡录》一书记载,因定策而先后受到封赏的官员有徐弘基、汤国祚、柳祚昌、刘孔昭、方一元、焦梦熊、郭祚永、韩赞周、卢九德、陈良弼、周元泰、朱国昌、刘孔昭、张文光、杨振宗、李沾等人,但封赏诸臣中却无赵之龙.李清时任工科都给事中,于朝事颇为留意,其所著《南渡录》一书也素以详核著称,诚如清人李慈铭说:“映碧(李清,字映碧)服官南都,事多参决,故所记较他书为详.”[6] 375傅以礼也说:“李清《南渡录》五卷,记弘光一朝事最详核.”[7] 116赵之龙在南明弘光朝位居显职,如赵之龙确是定策的参与者,李清当不至于漏记.结合时人与清早期文献的记载,忻城伯赵之龙应当不是定策的参与者.

二、弘光朝的政治活动

在明朝覆亡前夕,崇祯帝即“命忻城伯赵之龙管理南京守备,兼掌南京都督府事”[8] 59.在此有必要对“南京守备”一职稍作说明.明代实行两京制,南京除设六部、都察院等机构外,还设有南京守备、协同守备及参赞机务,而“南京以守备及参赞机务为要职”,其中南京守备例由勋臣充任,并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协同守备则“以侯、伯、都督充之,领五府事”[9] 1864.北京失守后,南京聚集了一大批公侯伯,赵之龙虽为伯爵,但因身兼南京守备,又兼掌南京都督府事,其地位在一般公、侯、伯之上.朱由崧即位不久,虽然裁撤了南京守备一职,但赵之龙却出任了更为显赫的总督京营戎政一职,故在弘光朝的党争中,赵之龙成为马士英拉拢的对象之一.

马士英出任首辅后,“挟拥戴功,内结勋臣朱国弼、刘孔昭、赵之龙,外连诸镇刘泽清、刘良佐等,谋擅朝权”[9] 7029.朱由崧即位后不久,赵之龙即在崇祯帝的庙号问题上与大学士高宏图发生争执,当时群臣议定崇祯帝的庙号为“思宗”,而赵之龙认为“言‘思’非美称,援证甚核”,但高宏图则“以前议自己出,力持之,遂寝”[9] 5722.此事虽因高宏图“力持之”而一时作罢,后经群臣商议,崇祯帝庙号最终改为“毅宗”.在阮大铖复出和吏部尚书张慎言去职一事上,赵之龙也出力不小.当时马士英向弘光帝举荐阮大铖,但遭到了姜曰广、张慎言、吕大器等人的反对,马士英则授意勋臣赵之龙、刘孔昭、汤国祚等人“攻慎言去之”.不过,张慎言去职一事也牵涉到张氏荐用旧辅吴甡.此前,张慎言向弘光帝举荐旧辅吴甡及原吏部尚书郑三俊,弘光帝“命宥甡罪,陛见;三俊不允”[10] 16.但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人对张慎言举荐吴甡颇有意见,一日朝罢,赵之龙、刘孔昭等人“群诟于庭”,指斥张慎言任用私人.在赵之龙、刘孔昭等人的攻击下,张慎言只好提出辞呈,虽经弘光帝挽留,但不久后张氏还是去职.

赵之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赵之龙弘光朝政治活动考述为大学硕士与本科赵之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赵之龙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