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编班论文范文资料 与幼儿园混龄编班值得期待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编班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3

《幼儿园混龄编班值得期待》:该文是关于编班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现如今,我国大城市的一些幼儿园,一改历来以年龄为依据编班的传统,率先进行全方位混龄编班的尝试.在由十几个儿童组成的班里,3~6岁的儿童各占一定的比例,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个班集体里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共同成长,在一种家庭式的氛围中体验从“被爱”走向“关爱”的过程.

一、客观看待以年龄为依据编班

在我国一些老、少、边、穷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幼儿园内,也存在类似“混龄”的分班模式,但还不能和我们所说的“混龄班”等同,一般称之为“混合班”.之所以开办这种“混合班”,主要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居住分散、生源不足或师资、设施供不应求等,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传统的做法,是以儿童年龄为依据,编成小班、中班和大班.当然,这样编班是有诸多好处的.比如,生活在同一个班里的孩子出生年月相近,心理年龄也相近,活动能力、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都比较接近,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相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组织各种学习和游戏活动,管理起来相对容易,一般也不会发生家长所担忧的那种小孩子受欺负的现象.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完美无缺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以儿童年龄为依据编班,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缺陷.

完全按照年龄分段编班,实际上是把某一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和整个儿童群体人为地割裂开来,违背了儿童天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街头巷尾等公共活动场合,看到的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游戏、玩耍,他们能和平相处,互相谦让,关系和谐;而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时,却因为他们的体能可以“势均力敌”,往往会出现互相争夺、互相攻击、各不相让的现象.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生活,争夺、攻击等现象发生的几率就比较小,相处得往往比较和谐.这和成年人是很相像的,因为成年人的社会就是由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

二、混龄编班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就是儿童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并成为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成员的过程,即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儿童的社会化不仅是儿童积极掌握社会经验及社会关系系统的结果,而且也是儿童同社会群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在过去的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家庭中,尚可弥补幼儿园按年龄编班导致的幼儿和整个儿童群体割裂的缺陷;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儿童是独生子女,家庭是一个成人的“世界”,并非是儿童的“世界”,儿童是孤零零的,不利于儿童社会化.

幼儿园应当是学龄前儿童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环境.把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混合编班,恰恰“暗合”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扩大了儿童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和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班级就成了社会的“雏形”或“缩影”.这样编班,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对其将来顺利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是很有好处的.而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单一年龄段的儿童群体中,由于接触面比较狭窄,儿童和儿童的关系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他们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不利于将来孩子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因为现行的按照不同的年龄分别编班的做法,是“超现实”的,脱离实际生活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互相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可能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的身上出现了诸如任性、自私、孤僻、怯懦、交往能力差、不合群等问题.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则是一个公认的难题.而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对克服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和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和活动,儿童可以学习到和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效地克服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为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混龄编班有利于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

混龄编班会使幼儿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些同龄幼儿所无法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

年龄大的孩子往往扮演哥哥姐姐的角色,可以在关心、照顾和帮助小孩子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切身体验到助人的快乐,增强责任感、包容和自律意识;年龄小的孩子可以从大龄孩子身上得到关心、照顾和帮助,切身体验到人和人之间的亲情和温暖,学习到助人为乐的品质.大小孩子在共同生活、活动、学习和互动中,品德、能力等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团结合作、相互适应的意识和能力也得以培养.

在多子女家庭里,儿童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是兄姐的永远是兄姐,是弟妹的永远是弟妹.兄姐一直是处于照顾别人、比别人强的位置;弟妹则始终处于被照顾、被关爱的弱者地位.而在混龄班中的角色则是动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照顾者可以发展到主动去照顾别人,由“弱者”发展为“强者”.在“社会角色”的不断变化中,使得儿童的身心获得同步发展.

相对来说,年龄大的孩子独立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广,视野开阔,见识多,在知识上一般要比年龄小的孩子先知先觉,能力也比年龄小的孩子强,可以在班里起到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大孩子还可以起到“小先生”的作用,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小孩子;年龄小的孩子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大龄孩子那里获得在其他同龄孩子身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因为大孩子教小孩子的方式要比大人的教授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这种“以大带小”的模式,能够促使大孩子和小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小孩子获得知识和能力,大孩子则在“带”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儿童的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有赖于其如何和环境发生作用.正如皮亚杰的理论所指出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幼儿自身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语言.语言是儿童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儿童先是模仿他人的语言,然后按照自己的编排方式把语言材料重新加以组合和改变,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从而提高语言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处的语言阶段也不一样,年幼的儿童通过模仿年长儿童的语言,更快地学会言语,年长的儿童则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纠正年幼儿童的错误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混龄班在教学上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年龄分层次编组进行.比如在“图上有什么”的课堂上,小班孩子需要知道图片中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中班孩子要了解图片中人物在说什么;大班孩子则要展开想象:主人公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等.这种形式的教学,教师既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不同的成长需要,又可以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混龄编班对发展孩子的体能发展,增强孩子的体质也很有好处.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体能上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一般不会成为隔阂,往往会成为大幅度提高体能的机遇.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年龄小的孩子在跟随大龄孩子“拉练”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量不使自己掉队,有利于增强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年龄小的孩子在和大龄孩子一起活动时,他们的模仿天性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模仿的过程中,挑战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有效提高体能.

四、混龄编班值得期待

幼儿园混龄编班并非今天才出现.当年,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就非常反对将儿童按照年龄分别编班.她认为,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种人为的隔离,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润,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

早在1907年,由蒙台梭利创办的“儿童之家”就没有采用传统的班级和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实行固定的班级制度,只采用大体的分组.她认为,这样编班,有利于使儿童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现在,混龄编班在瑞士、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美国家已经相当普遍.

目前,我国幼儿园按照不同年龄分别编班,显然是受学校教育的直接影响,为适应学校教育的需要,把幼儿教育仅仅作为学校教育的“预科”定位,有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同龄班级中的孩子也有交往和互动,但和混龄班级中的孩子相比,依然显得单薄.因为混龄编班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儿童群体,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自然缺失,既有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儿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这种混龄编班的幼儿园尚为数不多,但其发展前景是很值得期待的.

编班论文参考资料:

青马班结业论文

结论:幼儿园混龄编班值得期待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编班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编班的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