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王梵志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现实意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王梵志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2-20

《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现实意义》:本论文为您写王梵志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王梵志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诗人,写的是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通过他的白话诗可以探源那个时代的生活,就是那些压在底层人民身上的徭役、贫困使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有着特殊的淡漠,死甚至是另一种生.当然这其中也有当时宗教思想的掺杂,死生的概念不是概念中的那般幸福和畏惧,今生来世是一种命定的循环罢了.这其中,王梵志也透露出了享受当下,不论来生的及时性乐观,有一定的现世意义.

关键词:王梵志诗;生死;及时行乐

作者简介:王博雅(1992.10-),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研究方向:先秦出土文献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1

敦煌文献自出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内容对相关文献起到了佐证的效果,这其中,不乏一些和中原文化风格迥异的作品,王梵志和其白话诗就这样印入世人眼帘,引得无数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探索,从人物背景到思想内涵,从语言风格到艺术手法,王梵志诗以其独特性带领一股学术浪潮.本文从王梵志诗思想内涵的一部分入手,重点探讨其对生命、对死亡的一系列态度,并做出分析.

王梵志诗自面世以来,经过整理,现存三百九十余首,在这中间,有一百五十多首提及关于死生的问题,中国古代人民关于死生一贯是畏惧提及,很少在文学作品中大谈其道,王梵志诗却在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中大笔触的描写,这是十分少见的.结合诗人的出身背景和生活轨迹,不能发现他是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由于他的个人遭遇和所见所闻,对生死的感触很深刻,处处体现出对温饱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苦痛,“衣、食、住、行”样样都是问题,更别提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底层民众的贫寒是致命的,是直面死亡的.他在《你道生时乐》中写到“你道生时乐,吾道死时好等生时愁衣食,死鬼无斧灶等”又有《你道生胜死》“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等长头饥欲死,肚似破穷坑.遣儿我受苦,慈母不须生.”又有“死后却还家,生时寄往鬼.不愁麦不熟,不愁少谷米.”连饭食的来源都成了问题,生活也变得了然无趣了,贫穷让他们的生活异常艰难,甚至让诗人产生了“生不如死”,“死胜却生”的消极想法,只能以长眠结束饥饿寒冷病痛带来的折磨.这不是诗人一个人的苦闷,而是以他为代表的一个阶层的缩影,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即使在大唐盛世也依旧存在的.除却自身物质条件的匮乏,还有来自外部上层统治阶级和小官僚群体的盘剥,常年不断地战事带来的兵役和沉重的赋税使人们压弯了腰,繁重兵役造成了民不聊生的现象,底层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戍守,绝大多数都不见归期,告别即是永别,如“妇人应重役,男子从军征等关山千万里,影绝故鄉城”,这种境况产生了“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征”的消极想法.其实,这种社会现象不只出现在王梵志的年代,从《诗经》起就有这类的诗篇,如《采薇》、《君子于役》等,以及后来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三吏三别”等都是贫困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在苦痛面前,作者不乏对小官吏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嘲讽和厌恶,都是出身民间且身份并不高贵,只是小小的官职就让这些人欺压到邻里乡间的头上,有些压迫甚至危害到生命, ,如“忽起相罗拽,啾唧索租调.贫穷无处得,相接被鞭拷”.这种讽刺是带着血痕的讽刺,是源自同种阶级之间的互相倾轧的讽刺.所以,王梵志诗中的生死观念是多种层面的结合,有上层的、也有同阶级的,甚至自身的.

除了世态炎凉和生活的压迫,构成王梵志生死观的另一个缘由就是佛教的盛行,佛教思想是看淡生和死的界限,认为“死”是另一种状态的永生,反而活着要经受人生四苦,要受尽人世折磨和苦痛,佛教对死亡的淡定和接受性影响了王梵志,于是在他的诗中有很多描写生未必是快乐,死也不一定是一种痛苦的诗篇,生和死只是意义上的对立,并没有绝对的欢喜和忧伤,才有了“有生必有死,来去不相离”的淡泊.诗中又有“观此身意向相,都由水火风.有生皆有灭,有始皆有终.气聚即为我,气散即成空.一群怕死汉,何异叩头虫.”佛教认为人活一世不用怕死,更不必怕死,一切都是必然.王梵志诗中不断强调的一点就是无论是王侯将相的统治阶级还是劳动人民贫苦大众,都是一抔黄土做了了解.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没有高低贵贱.由此可见,王梵志对生死的态度较为豁达.在豁达之中,生而为人,或多或少带有人的七情六欲,诗中也偶见对死亡的惧怕之意,如“我见那汉死,肚里热如火.不是惜那汉,恐畏还到我.”当直面一个已死之人时,平日里再豁达舒朗之人也难免有些畏惧和瑟缩,这是天性使然,每个人都如是.王梵志对死亡的态度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佛教超脱生死之外的思想也影响着他,比如“前世因,今世果,今生做,来世报”的观念,对生活的一切念想都寄托给了来世,如“前业作因缘,今身都不记.今世受苦恼,未来当富贵.等不如多温酒,相逢一时醉.”在寄托之中,又透露出了作者的及时行乐的态度,无论有来世和否,这一世总要快乐,在酒杯中寻求慰藉,活在当下,重视今生.

王梵志的一生从出生起就注定了充满神话色彩,这一生都值得探究,他的作品是那样的平凡质朴,白化语言贯穿所有诗篇,生活气息浓重,有着广大下层劳苦人民的烟火气,这中间大多是贫寒和痛苦,压榨和绝望,对生死是无奈之后的看透,对来生有着憧憬般的希冀,已经期盼之后的活在当下的豁达.不应该以绝对的消极去看待,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活在真实之中,把握此刻.

参考文献:

[1]王梵志,著.项楚校注.王梵志诗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陈允吉.关于王梵志传说的探源和分析[J].复旦学报,1994(6).

[3]高国藩.敦煌俗文化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4]匡扶.王梵志诗社会内容浅析[J].西北师范学院学报,1983(4).

王梵志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结论: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现实意义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王梵志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王梵志的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