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利率市场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国际经验对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利率市场化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3-19

《国际经验对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本文关于利率市场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小型金融机构将首当其冲的受到巨大冲击,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现象.文章在分析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中小型金融机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货币信贷调控背景、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基层农信社具体经营情况,针对农村信用社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农村信用社 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7-076-03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改革我国现有利率管理模式,将资金价格市场化,从而大幅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解决金融体系中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等问题,最终消除金融抑制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完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工作,信贷市场中的贷款利率也于2013年8月完全放开,现已进入“风险较为集中”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阶段.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势不可挡,2013年底央行发布的《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更是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大幕的正式开启.肩负着我国“支农”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在利率市场化浪潮中中小金融机构亏损、倒闭的风险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冲击的分析,以期为国内利率市场化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及农村信用机构防范经营风险提供借鉴.

一、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中风险成因分析

国际经验证明,在放开存款利率的过程中以及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各国的中小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下面,我们以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的事件为案例进行中小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风险成因分析.

(一)美国“储贷协会危机”成因分析

1.期限错配风险.受自身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影响,美国储贷协会通常使用借短贷长的业务发展方式,即:通过吸收客户的储蓄存款,再发放期限比较长期的固定利率房屋抵押贷款,这类长期固定利率房屋抵押贷款在某一时期曾经占该协会总资产的86.7%,这种业务发展模式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期限不匹配风险.在美国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率长期被限制在人为的比较低的利率水平时,无论是吸收存款或是拆借市场短期资金,都能够力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在放开利率上浮限制要求后,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利率根据资金供求变化情况向着整体均衡的利率水平靠拢,存款利率和市场拆借利率都会出现很大大幅的上升,而以往发送的中长期房屋抵押贷款利率固定不变,储贷协会放贷和吸收的存款的息差一度达到1.0%,将会导致原有的利润进一步下降,业绩上大面积出现亏损.

2.利用大额可转让存单盲目扩张.1966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利率控制法案》,将银行业的Q条例延伸到储贷业,维持了其低利率融资优势,期限不匹配的盈利模式得以延续.但美国在1980年到1982年之间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和《存款机构法》,比较大幅度的放开了存款利率的控制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进一步加剧,获取存款的成本进一步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储贷协会就把从传统吸收存款发放中长期住房按揭贷款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变成为发行较大面额、高利率的可转让存单吸收高成本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等高回报但风险较大的领域.这样一来其资产规模迅速扩张,机构数量也迅速扩张.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1988年—1992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逆转变化导致房价大幅回落,储贷协会所掌握的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价值迅速下降,信贷风险持续恶化.

3.缺乏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前期发放了大量中长期固定利率住房贷款,随着短期利率的不断上升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储贷协会的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倒闭现象.针对美国储贷协会一些问题的逐步暴露,金融监管部门采取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行“收入资本凭证”补充资本和采取宽松会计准则分摊“风险资产”的方式来应对,而没有采用逆周期的监管政策.这些非常宽松的监管政策给储贷协会扭亏为盈留出了回转的空间.但通过实践来看,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自我约束、审慎经营,反而进一步放任了其无节制的扩张,助长了其风险积累.

(二)日本利率市场化问题成因分析

1.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不均衡.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根据本国情况分步骤实现了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小额存款利率依然保持管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保持良好的关系和稳定好客户,采用低于正常的存款利率的资金收购商业票据,这些利率差距的损失则主要是通过没有放开利率管制的小额存款来弥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需要融资的企业常常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资金,同时将筹集来的资金投资于大额定期存款进行套利.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不平衡,在大额存款利率实现市场化的同时,小额存款利率仍旧受到管制,而且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出现利率倒挂现象.这种商业银行和企业筹融资的扭曲行为最终导致了中小银行无法抵挡住大银行的竞争,致使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近千家商业银行破产.

2.银行业风险监管体系跟不上市场发展.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款成本上升压缩了有限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为了不断增加利润收益将信贷业务的重点转向以土地经营、股票投资为主的企业.同时,在日本和美国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后,为了缓解日元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日本的 银行即日本银行将货币政策调整得非常宽松,导致大量流动性流入股市和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然而,在监管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有所放松,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跟不上资产扩张步伐和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导致信贷风险不断聚集.

(三)我国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问题成因分析

利率市场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国际经验对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为关于利率市场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