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择论文范文资料 与择死和择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择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26

《择死和择生》:这篇择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抑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和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襻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和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唯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和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唯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和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是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和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和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和精神,令自己和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和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和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和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选自《张曼菱随笔集》)

阅读地图

生和死的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重要关头,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这篇文章将屈原的择死和司马迁的择生进行对照评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死抉择意义重大,或为泰山,或为鸿毛.屈原的择死和司马迁的择生都是一种伟大,都成就了生命的崇高,都体现了对完美理想的执著追求.

在写法上,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重点写屈原的择死,略写司马迁的择生,但两者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择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择死和择生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择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择一城终老 遇一人白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