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重返侏罗纪论文范文资料 与重返侏罗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重返侏罗纪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21

《重返侏罗纪》:本论文可用于重返侏罗纪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重返侏罗纪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永远不可能的“侏罗纪公园”

如果说宇航题材科幻电影中的翘楚,可能会是平分秋色的《星球大战》与《星际迷航》系列,那么古生物题材的科幻电影,则只有《侏罗纪公园》系列独占鳌头.自1993年第1部上映以来,4部《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满足了世界各地恐龙迷们“复活恐龙”的狂想,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了现实生活.甚至,一块来自恐龙时代的包裹有昆虫的琥珀,或者一枚内部有不明糊状物的恐龙蛋化石,都会引发各路媒体的追捧,因为人们相信那可能是让恐龙再临地球的“钥匙”.

1985年,美国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在掌握了核技术和航天飞行、登陆异星之后,开始运用当时最前沿的生物学和化学成果,力图绘制出人类的基因图谱.这一堪比“曼哈顿工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伟大科研计划,带动了生命科学诸多领域的发展.一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人士,开始思考“复活”灭绝动物、人工制造混合基因动物,甚至人造生命的可能性.1990年,迈克尔·克莱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侏罗纪公园》,它因为美国社会上的“恐龙热”而成为畅销书.

但以今天的生命科学知识来看,诞生于20多年前的电影《侏罗纪公园》,有着些许难以回避的“硬伤”.按照影片设定,《侏罗纪公园》里的“复活”恐龙所用的遗传物质,取自于蚊虫叮咬恐龙后留在体内的恐龙血液,而这些远古昆虫,又来自产于多米尼加某地的琥珀.《侏罗纪世界》的游客中心和科研机构里,也陈设着大量的琥珀,以示公园经营者“不忘初心”.

在20世纪90年代,确实曾有很多人认为琥珀是完美的“保鲜膜”,可以让动物的遗传物质跨越几千万年时光抵达现代.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已经证明,DNA的半衰期为521年.也就是说,每过521年,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就会断裂一半.就算将遗传物质保存在-5℃的最理想条件下,它也最多能挺过不到700万年时间.事实上,只需要经过150万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化学键就会破碎到完全无法解读的地步.然而众所周知,最后一批恐龙消失于6500万年前.

做到益于电影特技的进步,《侏罗纪公园》能够呈献给观众更为“逼真”的恐龙形象.但或许是为了向原作致敬,或者保持电影角色设定的一贯性,恐龙形象的大体设定,相比于22年前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一部分“过时”的恐龙形象,就在让观众们看热闹的同时,见证了古生物学在这22年间的进展.

从第1部《侏罗纪公园》开始,动作灵敏迅捷而且极具攻击性的伶盗龙(旧译“迅猛龙”),就因为其群体协作捕猎的“高智商”而引人注目.根据对恐龙“脑量商”——也就是恐龙的体型和大脑容量,并参考现代爬行动物进行的综合计算研究,古生物学家认为伶盗龙一类的小型肉食恐龙,可能是恐龙中最“聪明”的成员.一些古生物学家和科幻作家甚至猜想,假如恐龙没有灭绝,那么小型肉食恐龙中最具智慧的某一支,比如伤齿龙,很有可能进化成为智慧生物.

在人类研究恐龙的大约两个世纪里,恐龙曾长期被认为全部是丑陋的、冷冰冰的动物.但在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在中国辽宁省被发现.这一物种曾被认为是鸟类,但随后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羽毛并非鸟类的专利,还可能为一部分小型肉食恐龙所拥有.

从那时直到今天的将近20年里,大量带有羽毛的恐龙的化石被发现,揭示了鸟类与恐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2004年的寐龙,就以类似于现代鸟类的睡眠姿势,从动物行为学角度揭示了鸟类进化自恐龙的事实.对伶盗龙的研究和重新复原也表明,它们身上同样是披有羽毛的.

但在《侏罗纪世界》里,伶盗龙仍然维持着20多年前的复原形象.对于一部带有些许恐怖片色彩的科幻电影来说,“光秃秃”的伶盗龙确实更有利于营造惊悚气氛.事实上,这个“过时”的设定,恰恰让人们做到以回望古生物学在这20多年间走过的路.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侏罗纪公园3》中的主角棘龙身上.由于世界上最好的棘龙化石为德国所有,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因此对棘龙的研究多年来难有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棘龙很可能是一种半水栖恐龙,像鳄鱼一样“水陆通吃”,但并不总是需要以暴力搏斗来捕食.因此,《侏罗纪公园3》里棘龙杀死霸王龙的桥段,就有些盲目追求视觉效果的嫌疑.而这个桥段所引起的争议,正反映出古生物学界对棘龙研究的瓶颈.

海洋爬行动物

的迷思

在《侏罗纪世界》里,无论是鲨鱼、翼龙、人类还是影片中无比凶猛的混合基因恐龙“霸王龙”,最终都进了凶猛的海洋爬行动物沧龙的可怕大嘴.近几年,与恐龙同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比如蛇颈龙、鱼龙、滑齿龙和沧龙,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也给古生物学界带来了更多的谜题.

最简单的问题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的顶级掠食者,比如侏罗纪中期的滑齿龙和白垩纪中晚期的沧龙,究竟能长到多大.理论上讲,由于海水的浮力作用,加之没有捕食者,和爬行动物可以终生生长的特性,沧龙和滑齿龙都可以长做到很大;但由于缺乏化石证据,某些古生物纪录片中的某些数据又会带有一定的猜想性质.比如说,对滑齿龙长25米、重150吨的描述,就曾引起不少观众的质疑.

《侏罗纪世界》里的沧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已有的化石记录表明,沧龙是那个时代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这意味着它甚至很可能会以白垩刺甲鲨为食,而后者又在海洋中扮演着类似今天大白鲨的角色.因此,影片中以鲨鱼喂食沧龙的桥段,或许就是基于这一研究成果来设计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根据目前的证据,沧龙很可能无法生长到足以吞下一头成年霸王龙的尺寸.《侏罗纪世界》里的沧龙形象,很大程度上建立于猜想之上,而这也说明,对海洋古爬行动物的研究,仍然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

控制与本能是

永远的矛盾

在《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就有一条连续的主线——人类尝试对其他生命进行控制与驯服.而生命自由生长的本能,决定了这种控制极有可能因为最小的纰漏而归于失败.

《侏罗纪公园》里,所有恐龙都被人工选择为雌性,并有意设置基因缺陷,必须连续服食某种药物方能存活.但人类的设想并没成真,最终岛屿完全失控.而在《侏罗纪世界》里,野心的投资人和科研团队竟然创造出了混合多种生物基因的“霸王龙”,试图以此取悦观众.却不想,这头恐龙不仅智慧超群,还“心理变态”,嗜杀成性,唯有霸王龙能与之对决.

从这头“人造恐龙”诞生的那一刻起,“侏罗纪世界”主题公园的悲剧性命运就已经注定.因为,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因为现代科技的伟力,忘记或者忽视了生命本能的强大.两个落难的孩子逃进老侏罗纪公园的废墟,发现自然环境已经几乎褪去了人类活动的所有痕迹;在影片结尾,幸存的霸王龙攀上了已成为废墟的直升机停机坪,对天空发出怒吼.所有这些场景,都不免引人深思:热带炎热多雨的气候,很快会埋没原本不属于这里的人工造物,而恐龙却有可能在此找到生存之道.这正如《侏罗纪公园》原作中广为流传的名言:“动物,总是属于自然的.”

重返侏罗纪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重返侏罗纪为大学硕士与本科重返侏罗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重返侏罗纪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